行笔

  • 《草堂十志》技法精讲(三)
    先提后按,向右下行笔,角度较平,再重按后向右出锋,由粗变细出锋收笔。3.反捺形态与侧点相近,自左上向右下切入,渐重向右下行笔,中间可略有弧度,收笔重按,根据需要确定长短。五、点的写法点有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还有与其他笔画相近的形态。点的基本形态是尖起圆收,起、行、收在同一个方向,如侧点、长点、垂点、横点;变化形态是起、行、收改变方向,如俯点、仰点,还有的与其他笔画形态相近而得名,如撇点、挑点、竖点、横点等。1.侧点其势向右下,笔画短小,呈俯视状。起笔从左上向

    中国篆刻 2023年10期2023-11-03

  • 《李思训碑》笔法临析(九)
    入纸后顺势回锋,行笔时略有起伏,收笔或戛然而止。下面,我们取“言”字第二短横为例放大解析。“言”字短横的书写笔法要领:①承上笔顺势入锋;②顺势铺毫;③调正锋向右略铺毫行笔;④驻锋;⑤回锋,平收。言(一)短横字摹写举例我们选一个带短横的“言”字,解析单钩摹、双钩摹以及整个字的笔画顺序。例1:单钩摹宣纸蒙在字上单钩摹单钩摹效果例2:双钩摹宣纸蒙在字上双钩摹单钩摹、双钩摹效果双钩摹效果例3:解析整个字的笔画顺序,七笔完成带短横的“言”字(二)短横单元练习将下列带

    老年教育 2023年9期2023-10-14

  • 《草堂十志》技法精讲
    起轻收重,起笔与行笔的角度相近,大部分短横起与行的方向是一致的,长横从左上方落笔,转向右行笔,中间略轻。根据形态长短分长横和短横,根据取势分仰横和俯横,依据起笔方式分切入、轻按和逆入横,收笔的方向、轻重有较多的变化,呈现出圆与尖的不同。1.左尖俯横其势向下俯,落笔轻快,自左向右切落后继续向右行笔,中间略上拱,速度较快,形态稍短,要沉稳劲挺,收笔向右顿。一般在字的上部,如“草、沫、结、若”等字。也有在字的最后一横,如“群、金”等字。2.左尖仰横呈上仰之势,起

    中国篆刻 2023年8期2023-09-15

  • 《李思训碑》笔法临析(八)
    略驻锋向右上顺势行笔;④顺势行笔,注意行笔中有提按微小变化;⑤略驻锋;⑥向右下按(略顿挫);⑦略驻锋,平收。(一)长横字摹写举例我们选一个带长横的“李”字,解析单钩摹、双钩摹,以及整个字的笔画顺序。例1:单钩摹宣纸蒙在字上单钩摹单钩摹效果例2:双钩摹双钩摹效果宣纸蒙在字上双钩摹单钩摹、双钩摹效果例3:解析整个字的笔画顺序,七笔完成带长横的“李”字。第一笔第二笔第三笔第四笔第五笔第六笔第七笔(二)长横单元练习将下列带长横的字进行单钩摹、双钩摹,并在此基础上临

    老年教育 2023年8期2023-08-23

  • 智永真书千字文写法分析(六)
    稍横行即转向右下行笔,边行笔边按笔,由轻而重,至捺脚重按稍驻,向右侧徐徐出锋,如“夫”“菜”。智永真书《千字文》中有的斜捺写的弯度较大,呈S形,柔婉中见筋骨。书写时不可一滑而过,如“合”的捺,露锋起笔先向上,再向下行笔,末端斜切而收,如“友”的捺,起笔行笔同上,收笔时微带仰势出尖,作放势。平捺 平捺和斜捺相比,由于角度较平正,故称平捺。一般在字的下方有托底之功效,常见“”和“”偏旁。写法是逆锋向右下行笔,转笔向右稍偏下行笔,力量由轻而重,至捺脚重按稍停向右

    老年教育 2023年6期2023-07-19

  • 智永真书千字文写法分析(四)
    、逆锋两种,中锋行笔,至笔画三分之二处,提笔出尖,犹如悬挂针,故名“悬针竖”。书写时提笔出锋,控制笔速,切忌末端出锋时草率地一甩而出或是从起笔后骤然提笔,头大尾细有鼠尾之嫌。末端出尖过程中,笔锋大都居中结束,书写时务求笔正锋正,如“晖”字。智永真书《千字文》中也有笔锋偏侧的现象,此种写法类似《兰亭序》中竖画的书写方式,如“车”字,书写时笔锋需要偏向左侧。还有一种竖,两头皆是尖形,如“年”“布”的竖,起笔露锋、收笔露锋,书写不能过于僵硬,应求直中见曲的笔势。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3年4期2023-05-01

  • 智永真书千字文写法分析(四)
    、逆锋两种,中锋行笔,至笔画三分之二处,提笔出尖,犹如悬挂针,故名“悬针竖”。书写时提笔出锋,控制笔速,切忌末端出锋时草率地一甩而出或是从起笔后骤然提笔,头大尾细有鼠尾之嫌。末端出尖过程中,笔锋大都居中结束,书写时务求笔正锋正,如“晖”字。智永真书《千字文》中也有笔锋偏侧的现象,此种写法类似《兰亭序》中竖画的书写方式,如“车”字,书写时笔锋需要偏向左侧。还有一种竖,两头皆是尖形,如“年”“布”的竖,起笔露锋、收笔露锋,书写不能过于僵硬,应求直中见曲的笔势。

    老年教育 2023年4期2023-05-01

  • 《复官帖》北宋·米芾
    ,起笔藏锋,中锋行笔,结体稳健,笔酣墨饱,充分显示了米芾的书法功力。从第二行开始,则有了明显变化,起笔不再处处藏锋,而是或藏或露;行笔不再迟缓,而是加快速度,增加了草书的成分,且多有枯笔。这些不仅增加了字的动感和力度,而且增加了整幅作品的气势。在用墨方面,则燥润相映、浓淡相宜,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和震撼力。释文:一年复官,不知是自申明,或是有司自检举告示下。若须自明,作一状子,告词与公同。芾至今不见冲替文字,不知犯由,状上只言准告降一官,今已一年。七月十三授

    老年教育 2023年4期2023-05-01

  • 《复官帖》北宋·米芾
    ,起笔藏锋,中锋行笔,结体稳健,笔酣墨饱,充分显示了米芾的书法功力。从第二行开始,则有了明显变化,起笔不再处处藏锋,而是或藏或露;行笔不再迟缓,而是加快速度,增加了草书的成分,且多有枯笔。这些不仅增加了字的动感和力度,而且增加了整幅作品的气势。在用墨方面,则燥润相映、浓淡相宜,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和震撼力。释文:一年复官,不知是自申明,或是有司自检举告示下。若须自明,作一状子,告词与公同。芾至今不见冲替文字,不知犯由,状上只言准告降一官,今已一年。七月十三授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3年4期2023-05-01

  • 苕溪诗蜀素帖 技法精讲(十六)
    ,顿笔后向右上斜行笔,收笔向右下重顿后写竖挑。点的位置偏右,与横画离得较开。日字旁日字旁作为左偏旁时,应处理成长形,在字中的位置宜偏上。左竖略短,收笔向右下顿笔后向上提起收笔,横的起笔承上笔意,向右上斜行笔,轻顿后写竖,右竖比左竖长。两横可处理成一点一挑,或分开写或连写。目字旁目字旁比日字旁多了一横,写法类同。在本帖中,目字旁的三横借作草书笔法,写成相连的点、挑。位置靠上,形态较小,取收势。白字旁白字旁在左时,呈长形,竖长横短。首撇短小,势不宜太斜,左竖落

    中国篆刻 2022年12期2023-01-06

  • 书写规范字
    点写法:起笔轻轻行笔弯,重重回笔到一半。垂点写法:与侧点运笔一样,行笔方向要相反。撇点写法:起笔重重行笔弯,轻轻抬笔收出尖。它的轻重变化与垂点是相反的。挑点写法:起笔重重右上斜,轻轻提起收出尖。长点写法:起笔轻轻行笔弯,稍长稍重回一半,就是将侧点稍稍拉长。(二)常用的横分为三种:长横、短横、斜横。长横写法:起笔重重收笔重,左边低来右略高。短横分为:左尖横和右尖横。左尖横写法:起笔轻轻收笔重,左边低来右略高。右尖横写法:起笔重重收笔轻,左边低来右略高。斜横写

    新教育 2022年33期2022-12-09

  • 苕溪诗蜀素帖技法精讲(十)
    落笔,顿笔后向下行笔,由慢渐快,至竖的末端顿笔后向左上出钩。出钩有长短,竖画有直、向、背的变化。如“小”字竖钩呈直势,“对、何”的竖钩呈背势,“泉、拆”字的竖钩呈向势。横钩横有直和弧的变化,收笔时向右下顿笔,再向字心钩出。出钩有长短,为了变化,可顿笔后向下行笔,略带斜势,再顿笔向左上出钩。出钩前顿笔的轻重、长短都有不同的效果。蟹爪钩竖画行笔至下端,先顿笔然后向左上或左下方行笔,再驻笔后向上出钩。因形似蟹爪而得名,比竖钩多了一个转折。

    中国篆刻 2022年6期2022-08-02

  • 苕溪诗蜀素帖 技法精讲(十一)
    ,向右下由慢渐快行笔,上部较直,中下部有一定弧度,收笔时先向右按,然后向上方出钩,有时重顿可不出钩。竖弯钩又称“浮鹅钩”。起笔重顿,行笔可略向左下倾斜,转折处要顿、按,但不能棱角分明,以饱满圆润为佳;横向行笔要厚重,不可向下凸出太多,出钩时先驻笔,用力向上出钩,峻峭挺拔。卧钩自左上向右下切落后由轻渐重弧行,再转向横势行笔,至末端向右顿笔后再出钩,方向对准字心,钩形长且饱满有劲。抛背钩首横切落笔,呈一定的斜度,缓缓向右上行笔,横画收笔时重顿后向左下行笔,有一

    中国篆刻 2022年7期2022-07-29

  •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中)
    写时,先由轻到重行笔,当笔尖接触纸面后,力度逐渐增加,接着向右下方由重到轻行笔,最后笔尖慢慢抬起离开纸面,收笔。用钢笔书写时,由轻到重行笔,在结尾处稍顿下再收笔。左点:用中性笔书写时,先由轻到重行笔行笔方向稍向左倾斜,长短合适之后,再调整方向,向下方由重变轻行笔,最后抬起笔尖,收笔。用钢笔书写时,先由轻到重行笔行笔角度稍向左倾斜,最后重停收笔即可。上下点:这种点有两种写法。第一种,上点稍平下点稍立,左对齐,位于字底;第二种,上点稍立下点稍平,两点稍呈斜

    学苑创造·B版 2022年4期2022-06-19

  • 苕溪诗蜀素帖技法精讲(九)
    ,稍顿后向下重按行笔,快速短促,空回收笔。横点取势横向,类似短切横的缩短。起笔自左向右切入,向右顿笔,向左重按收笔。承上启下点自右上向左下切人后立即转锋向右下行笔,要轻快短促,再向右下顿笔,收笔向左下方出锋。垂点自左上而下切入,呈尖状,渐重向下行笔,稍顿后向上收笔。垂点有长有短,中段略向左弓出取向势。竖点类似垂露竖的缩短。起笔自左上向右下切落,顿笔后向下行笔,收笔向右下重按。挑点自左上向右下切落,顿笔重按后再向右上行笔,收笔呈尖状,与下一笔相呼应,挑出部分

    中国篆刻 2022年5期2022-05-21

  •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下)
    顿笔,然后直向下行笔(中间可写细也可不写细)。用中性笔写垂露竖时,结尾需在末端稍向左顿再原路退回,最后向下拉出小尖;用钢笔写垂露竖时,行笔到末端顿停即可。而无论是用中性笔还是用钢笔写悬针竖,只需由重到轻行笔至末端出锋即可。竖钩:先向右45°角方向稍顿笔,然后直向下行笔(中间可写细也可不写细),行笔至末端时,往左下方顿笔,再往左上45°角方向出钩。注意,顿笔勿大,出钩方向勿小,钩应写得短小有力。斜钩:起笔稍顿后(也可不顿),往右下45°角方向行笔,中间放轻力

    学苑创造·B版 2022年5期2022-05-18

  • 第二讲 基本笔画写法
    状起笔,由轻到重行笔,收笔有重按和尖状两种。二、提的形态比点大。尖状起笔,转向后由重到轻,行笔的方向有斜、平之分,尖状收笔。三、撇的形态长短变化较大,尖状起笔,转向后由重到轻,行笔的角度和弧度有多种变化。四、横的形态有长短之分,短横略向右上斜,长横较平。尖状起笔,转向后向右行笔,重按收笔。五、竖的形态有长短之分,长竖垂直,短竖有直有斜。尖状起笔,转向后向下行笔,收笔有尖状收笔和重按收笔两种。六、捺的形态有长短之分,根据在字中的位置不同有斜捺和平捺两种。尖状

    中国篆刻 2022年2期2022-03-29

  • 苕溪诗蜀素帖技法精讲(六)
    左上向右下切入,行笔轻快,略作弧状,再由轻渐重运笔,中部向左下方稍作弓形,重按后向右出锋,写捺最忌捺脚与斜画棱角分明,犹如两笔写成,其关键在于重按时笔尖不能停滞。平捺取势较平,形态较长。逆锋起笔,略顿后向右下行笔(稍平),再顿笔写捺脚。捺脚有长有短,如“逐”字的捺脚较长,角度也有变化。中间较细,逆起露收。短捺短捺形似斜捺,形态短小而粗,笔力内含,但势态与斜捺有所不同。起笔切入,略带弧势,向右上拱,重顿后再提笔向右下出捺脚,捺脚宜短。曲反捺捺画的收笔取势向右

    中国篆刻 2022年2期2022-03-29

  • 《鲜于璜碑》技法解析(二)
    时藏锋入笔铺毫、行笔较慢,至中稍稍提锋、行笔较快,收笔处略按笔、起伏明显,如“中、东、惟”字中竖。一字多竖时应有变化,如“铭”,金字旁的两短竖,起收轻重皆有不同。(四)撇撇画分出锋短撇、重收斜撇、出锋直长撇、重收竖撇。①出锋短撇如侧点,多重起轻收,如“升、仲”字首撇。②重收短撇,自右上起笔斜下,轻起重收如“卒”字,有的也可自左下起笔向右上提,如“修”字首撇。③重收斜撇是重收短撇的延长,如“在、者”字。④重收竖撇,与中竖钩同法,收笔用侧锋推出,起笔后右斜渐直

    老年教育 2022年2期2022-02-27

  • 第一讲 起笔、行笔与收笔
    三个步骤:起笔、行笔、收笔。在运笔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方向、力度、速度,并进行交叉组合后,就可以写出各种各样的笔画形态。一、起笔硬笔书法的起笔方式为尖状落笔,即笔尖凌空轻快入纸,产生尖状的效果,而不是把笔尖先放到纸上以后再开始运笔。需要进行手指伸缩的专门性练习,并应用到运笔之中。起笔的方向根据不同的笔画以及在一个字中所处的不同位置,有较多的变化。起笔的力度由轻到重,速度由快到慢。二、收笔硬笔的收笔分尖状细收和重按圆收两种。尖状收笔是笔尖快速离开纸面,从

    中国篆刻 2022年1期2022-02-18

  • 苕溪诗蜀素帖 技法精讲(四)
    ,形稍方折,向下行笔速度渐快,收笔一般向左上,如果在最左边时,应向右上收笔,以便与右部起笔呼应。上重竖起笔或藏或露,轻落笔,重顿后快速向下行笔,渐行渐提,线条渐细,收笔稍驻。呈上粗下细之形,常用在穿过数个横向线条的字中,使纵横交错处显得灵动自然。右弧竖起笔承上一笔意,先轻顿后再向下稍快行笔,中段向左微凸,面向右方,收笔向右下重按,如“中、刘”等字,也可稍驻后收笔与下一笔呼应,如“连、鹤”等字,有时也可出锋收笔,如“郎”字。撇撇是向左伸展的笔画,要姿态舒展、

    中国篆刻 2021年12期2022-01-04

  • 兰亭讲坛
    ,用力较重。向下行笔,至中部可略轻快,以便加强粗细变化,并略呈弧形以加强竖画的力度,收笔时应重按后再向左上或右上收笔。悬针竖悬针竖顾名思义即如针悬于空中之形态。起笔与垂露竖相同,行笔至三分之二处时速度加快,线条由粗渐细,快速向下出锋。弯尾竖这类竖形态较长,行笔到下端后略向右侧转,如“断、新” 等字,笔势要娓婉含蓄,收笔向右下快速出锋,或回锋向上;也有向左下出锋的,如声(聲)字。上尖竖上尖竖的形态为上细下粗,用笔上轻下重。落笔时自上而下切入,行笔渐重向下,中

    中国篆刻 2021年11期2021-11-27

  • 苕溪诗蜀素帖技法精讲(二)
    下切入,轻转向右行笔,中间轻快。整个行笔过程的速度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用笔由重到轻再由轻渐重,顿势收笔。带钩长横起笔常以露锋切入为主,顿转重按后向右行笔。收笔时重顿后向左下或左上出锋收笔,与下一笔的起笔相呼应。带钩长横一般为字的主笔,形态较长。该类模式主要特点在于将策略和交易账户实时连接,微量网实现将用户策略与交易账户托管在云端,资金不出账户,切实保证资金的安全。并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展动态化安全防护,云交易可确保“7×24小时”全自动运行,使得用

    中国篆刻 2021年10期2021-11-01

  • 饥饿的老虎
    的两种不同状态。行笔时笔尖在笔道的中间称之为中锋,笔尖偏于笔道的一侧称之为侧锋。在楷书中,楷书的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中,中锋与侧锋往往自然地转换。中锋行笔,笔画圆劲厚实,侧锋行笔,笔画俏丽活泼。书法家小故事: 张芝是东汉著名的书法家,相传张芝学习书法非常勤奋,每天都要练字,有时竟然从日出写到日落,连吃饭都忘记了。他每次写完字,都要在门前的水池中洗笔洗砚,久而久之,清清的池水变成了墨汁一样的黑色,因此有“张芝学书,池水尽墨”的说法。張芝这种勤奋练习的精神,

    雪豆月读·中年级 2021年10期2021-10-26

  • 苕溪诗蜀素帖技法精讲(一)
    ,轻顿后转笔向右行笔,速度较快,形态稍短,要沉稳劲挺,收笔向右顿。短仰横呈上仰之势,起笔尖锐,自左上向右下方切入后转笔右行。行笔中段下凹,弧度大小因字而异。收笔根据笔势不同,有的向左上出锋,有的顿笔后向下连带写下一笔。短俯横其势向下,笔画短小精焊,呈俯视状。起笔从左向右下方切入,略顿后向右行笔,速度由快到慢,用笔由轻到重,中部有一定弯度,收笔向右重按。左重长横起笔稍顿后向右行笔,渐行渐提,故笔画左重右轻,左粗右细,收笔轻按。长平横落笔由左上向右下方切入,顿

    中国篆刻 2021年9期2021-10-08

  • 读好点画 迈好临摹第一步
    起笔 点画之始 行笔 点画之程 收笔 点画之止古人对临摹之要曾总结的一句精辟话,就是唐代的孙过庭《书谱》里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这句话的核心是“察”“精”“拟”“似”。既然是对着临,观察原帖要精密细致,这就需要静下心来仔细去揣摩笔画的形状、用笔的方法、结构的处理,也就是读帖。临摹读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也是掌握经典碑帖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分析帖中用笔的意图和方法,尤其要观察字形结构、点画特征,并体察字法、墨法和章法等因素特征与相应的审美情趣、审美特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1年12期2021-01-02

  • 饥饿的老虎
    的两种不同状态。行笔时笔尖在笔道的中间称之为中锋,笔尖偏于笔道的一侧称之为侧锋。在楷书中,楷书的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中,中锋与侧锋往往自然地转换。中锋行笔,笔画圆劲厚实,侧锋行笔,笔画俏丽活泼。书法家小故事: 张芝是东汉著名的书法家,相传张芝学习书法非常勤奋,每天都要练字,有时竟然从日出写到日落,连吃饭都忘记了。他每次写完字,都要在门前的水池中洗笔洗砚,久而久之,清清的池水变成了墨汁一样的黑色,因此有“张芝学书,池水尽墨”的说法。张芝这种勤奋练习的精神,

    雪豆月读·中年级 2020年10期2020-09-10

  • 图说 小楷技法(十四)
    而开揭其势力。”行笔宜抑扬顿挫,不徐不疾,从容不迫。收笔时,须提笔战行右出,意即写捺角时笔画满捺,已带侧势,须用腕法带动笔锋,逐步衄挫,边走边提,将锋提到离纸之时。唐太宗《笔法论》中说:“磔须战笔发外,得意徐乃出之。”所谓“得意”,即收笔时能将笔锋收归画中。1.平捺(图1):①先朝左下逆入、略提,再向右下作一轻点,调锋后反折向右上,至折角时提锋转笔。②向右下行笔,逐渐加重用力,使笔毫斜铺展开,至下折角时,须借力于下,稍一顿驻,下便出现一棱角。图1图2图3图

    老年教育 2020年7期2020-07-13

  • 软硬兼施(七)
    落笔,顿笔后向下行笔,由慢渐快,至竖的末端向左下重顿后向左上挑出。平 钩平钩的前段与竖钩写法类似,出钩处不同,重顿后向左出锋,钩脚形态略长。有时平钩的造型可短些,中段带有弧形,如“所”字最后一笔。横 钩先写横,收笔时向右下顿笔,再向字心钩出。出钩时可长可短,有时为了变化,顿笔后先向下行笔,略带斜势,再顿笔向左上出钩,如“虚”字。卧 钩自左上向右下切落后由轻渐重行笔,再转向横势行笔,至末端向右上顿笔,出钩方向对准字心,要饱满有劲。竖弯钩又称“浮鹅钩”,起笔切

    中国篆刻 2020年7期2020-07-09

  • 行笔笔法势和行笔笔法分析研究
    法势理论”来分析行笔方式,就要考虑创作过程中使用毛笔的部位、毛笔的形态和行笔的笔法势因素(毛笔不同使用方法),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主观和客观因素是相对而言的,使用毛笔的哪个部位来书写和保持毛笔怎样的形态、选取怎样的势因素行笔,对于创作者来说都是主观因素,但作为行笔势因素的“毛笔的部位”和“毛笔的形态”一旦确定了,就会变为行笔的客观势因素,包括“绞锋”“铺毫”“笔尖”“笔棱”“笔根”等,而作为行笔势因素的笔法势因素(即行笔方法)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

    江苏教育 2020年37期2020-06-30

  • 兰亭讲坛——软硬兼施(五)
    向右下切入,轻快行笔,略作弧状,为第一波;由轻渐重运笔,中部向左下方稍作弓形,形成第二波;稍顿后向右出锋,形成第三波。写捺最忌捺脚与斜画棱角分明,犹如两笔写成,其关键在顿笔时笔缓行但不能停滞。平 捺取势较平,形态类似放平的斜捺。起笔逆锋,头部形态略粗,略顿后向右下行笔(稍平),再顿笔写出捺脚,根据捺脚的收笔形态分为出锋平捺和收锋平捺。收笔时平坦地向右行笔,为出锋平捺;收笔时重按后再回锋,形成含蓄的捺脚,为收锋平捺。短 捺捺画收笔取势向右,而反捺收势向左,与

    中国篆刻 2020年5期2020-06-09

  • 软硬兼施(四)
    忽直,忽伸忽缩,行笔轻快,“翩翩然自得其状”,但需注意将力送至笔尖,不可草率将笔甩出,形成鼠尾之病。斜 撇斜撇形态较长,斜度适中,大约45度左右,起笔自左向右下切落后重按,再向左下方行笔,由重到轻、由慢到快,切不可匆忙撇出,以免使出锋处缺乏力度,收笔处过于尖细。整个笔画要写得富有弹性。短 撇短撇写法类似斜撇,形态较短。落笔由左向右切入,头部露锋而略带钩状,出锋速度要快。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弧度有变化。平 撇平撇一般在一个字的第一笔,角度较平,笔画形态也更趋

    中国篆刻 2020年4期2020-04-27

  • 软硬兼施(二)
    切落,作弧状向右行笔,收笔处重顿后回锋收笔。凸长横势态与凹长横相反,呈下俯之势,形态活泼灵动。侧势切入,顿笔后向右上略作弧形行笔,收笔重按后向左下回锋收笔。左尖横形态短小,起笔平势切入,要轻快;收笔圆劲沉稳,有方有圆。右尖横主要用于与下一笔连带呼应,顿势起笔,重按后快速向右上提笔出锋。收笔下钩横落笔轻快,行笔向右上略斜,收笔向右下顿后,向左下出锋收笔。形态呈下俯状,和下一个笔画相呼应。收笔上钩横这类横主要用在下一笔是竖或撇的情况。起笔切入,呈尖状,由轻渐重

    中国篆刻 2020年2期2020-03-23

  • 软硬兼施(一)
    切落,轻顿后向右行笔,收笔略顿根据下一笔情况,有时向左上角回锋,如“不”“在”,有时向左下方向收笔,如“诸(諸)”“丑”。短仰横呈上仰之势,起笔尖锐,自左上向右下方切入,行笔中段下凹,弧度大小因字而异,收笔有向上和向下两种。短俯横其势向下,呈俯视状,笔画短小精悍。起笔从左下向右上方切入,速度由快到慢,用笔由轻至重,中部有一定弯势,收笔向右重按。中细长横该横画两端粗,中间细。起笔时笔尖自左上向右下切入后轻转向右行笔,速度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用笔由重到轻,再

    中国篆刻 2020年1期2020-02-08

  •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部分,即:起笔、行笔、收笔。起笔和收笔是决定笔画质量最主要的因素,行笔决定笔画的主要外貌,所以正确掌握这三部分的书写技巧非常重要。起笔:硬笔字(钢笔字、圆珠笔字、铅笔字)的起笔和毛笔字运笔方法原则上大体一样,但由于书写工具材质的不同,所以其笔端的弹性也不一样,所以在书写的力度、起笔的动作运用上有一定的差别。硬笔字显得干净利落,逆锋的动作可以在空中完成,顺势顿笔取势,准备行笔。顿笔取势实际上就是以不同方向的点起笔,也有的可以直接露锋起笔,这种起笔速度较快。行

    江西教育C 2019年9期2019-11-27

  • 飞白与枯笔的区别
    精辟地论述了书法行笔中“急”与“涩”的辩证关系,对后世影响深远。正书之祖钟繇曾向韦诞索看《筆法》未果,竟难过得捶胸以致呕血,幸亏曹操赠以“五灵丹”,才使他脱离危险。蔡邕自称其笔法得于“石室”,他悟出的飞白笔法今已失传,无法考证,但唐代武则天时期的“升仙太子之碑”的榜额,笔法婉约圆转,灵逸飞动,应为存世唯一的飞白体书了,此碑主笔为当时著名的书法家薛稷和钟绍京。从碑额文字笔法悟道,其飞白笔法应是涩势行笔,笔毫与纸争力,边行边蹲,蹲驭起伏,迟涩飞动,燥润相融,笔

    南风·中旬 2019年11期2019-09-10

  • 浅谈书法用笔中的“行笔”技巧
    在此,我主要选择行笔方面简单谈一下我的感受。一幅书法作品在写完之后,便归于静止状态,作品本身虽然也能透露出一些行笔的信息,但毕竟不能得见作者的行笔过程。学习书法的主要途径就是临摹古帖,我们面对已经逝去的古人和已成为过去的书写过程,只有从古人留下的完全静止的作品去追寻、去感悟、去实践。面对一幅书法作品,其结体、章法、用墨等皆一目了然,唯有行笔时迅速消失的过程需要不断地锻炼、揣摩。所以,我深深地感到,挖掘古人的用笔方式、体味古人的行笔过程和行笔特点,对于学习书

    老年教育 2019年6期2019-07-03

  • 《玄秘塔碑》名迹赏析(三)
    发现,溥儒先生的行笔其实更近似碑刻的效果,而与柳书原貌颇为不同。柳公权《〈送梨帖〉跋》墨迹中的笔画无一硬直之处,而骨力自在其中。如下面一组字“若”“書(书)”“此”“太”,几乎每一个笔画都带有自然的提按和弯曲,字中的长横尤为明显,如山路一般蜿蜒。从行笔节奏上看,柳体楷书绝非以怒张为能事,而是在悠游不迫之中表现出沉劲的风骨。《金刚经》(局部)溥儒碑刻总是容易让弯曲的笔形变得平直,让丰富的笔形变得简单。尽管如此,我们如果仔细体会《玄秘塔碑》中的笔画形态,还是能

    老年教育 2019年3期2019-04-10

  • “按”与“提”北窗读记
    ,起笔重按,铺毫行笔,末端又按笔,向左回锋再提笔。柳字“按”“提”的法度最为森严,已非魏晋古法。一个笔画,一个字,至而一篇字,无不始于“按”,终于“提”。因此清朝学者刘熙载说:“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辨按尤当于起笔处,辨提尤当于止笔处。”(《艺概·书概》)“按”与“提”不仅显于起笔、止笔,于行笔转向之处亦用之,故而还须从转折的笔画辨之。比如“日”之横折、“出”之竖折,“光”之竖弯钩,“写”之横钩,“红”之撇折,以及“阝”旁之横撇弯钩,一笔写来,须借笔势巧妙

    读书 2019年1期2019-01-11

  • 书法技法讲坛——篆书技法45例(二)
    向左(或向上)的行笔路线上。由于有了这个逆锋回收的过程,加之纸张对墨的浸润,其笔画两端自然就会是圆的。但较之于中段的按笔、涩行所产生的浑厚之线条,首尾处常显得较尖而细,因而体现了“形如纺锤”“寓尖于圆”的笔画特征。这是篆书线条中大小篆之间比较重要的一种笔法区别。(图4)五、篆书的笔法——裹毫涩行篆书的线条必须保持圆劲,如树干一样,具有浑圆的立体感。要使线条达到圆劲而有立体感,中锋用笔是关键,使笔毫常在笔画中间运行。书写圆润、光洁、饱满的小篆线条,保持中锋、

    书画世界 2018年3期2018-05-14

  • 《颜勤礼碑》名迹赏析(四)
    笔稍快,笔画中段行笔舒缓,收笔敛锋慢慢送出,形成尖利的出锋效果。一般藏锋起笔(如起笔与其它笔画衔接,可不藏锋),形成“蚕头”,再转笔向右下;中锋行笔,逐渐铺开笔锋,使笔画渐粗壮;铺锋达到充分时,短暂停笔,迅速收拢笔锋,并顺势回笔轻压;最后,笔锋慢慢提起,适当转动笔管,将笔锋送出,形成尖状,完成收笔。(2)捺画的形态变化根据捺画的伸展角度,《颜勤礼碑》中的捺画可分为斜捺和平捺两种。斜捺斜捺向右下倾斜,角度在45度上下,不能独立支撑整个字,需与撇画搭配。所以在

    老年教育 2018年4期2018-04-21

  • 《颜勤礼碑》名迹赏析(三)
    笔,略顿,向右下行笔,并回带蓄势,再向右上迅速出锋,“三点水”的最后一点即是此种写法,如“沈”字;另一种情形是向左下出锋,书写技法与第一种相似,只是出锋方向相反——藏锋起笔,略顿,向右下行笔,再向左回带蓄势,迅速向左下方出锋收笔。出锋点笔锋外露,洒脱刚健,如“并”字。一般来说,所有笔画的书写总是经过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但对于点,这三个过程是连续的,要一气呵成。起笔的动作要灵活,有的藏锋,有的露锋,要根据需要灵活处理。由于点的笔画短促,书写时要空中落笔,

    老年教育 2018年3期2018-03-31

  • 书法启蒙·隶书 第二讲
    竖,欲右先左”。行笔前把笔调整到中锋,向右行笔时做不明显的提按动作,不可没有轻重地一拖而过。做挑笔时要渐渐把笔按下,然后向右上角渐渐提笔出锋。副笔横训练隶书一字中多次出现横画,只能有一笔做“燕尾”状的挑笔,其余只能做副笔横或短横,讲究“燕不双飞”的特点。副笔横写法与横线写法相同。竖法的临习隶书字形扁,竖都写得短粗,多是方笔起、方笔收,没有出锋收笔的悬针竖。起笔逆锋向上,向右横按下。行笔前把笔调整到中锋,向下行笔时做不明显的提按动作,不要写太长,最后提笔向上

    娃娃乐园·综合智能 2018年3期2018-03-22

  • 王羲之《兰亭序》与赵佶《千字文》笔法之比较
    向均由左上向右下行笔;用笔力量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收笔均是在回锋后完成。不同点——《兰》入笔后由轻渐重,《千》则是一个稳定渐重的过程;《兰》是圆弧回锋,《千》直接折回回锋;《兰》回锋后折回向右下出锋,《千》回锋后略为调整一下方向,向左方向出锋。《兰》的曲头点和《千》的侧点仅仅入笔的差异。入笔后从左上向下行笔时有一个弧度。回锋和出锋基本相同。(2)竖点。共同点——均由上向下入锋行笔;回锋均向右上或上行笔。不同点——入笔后《兰》行笔有一个弧度;回锋收笔《兰》是

    神州·时代艺术 2017年5期2017-11-14

  • 《蜀素帖》单字选析(五)
    锋,先重后轻横向行笔,至后段加重右斜上行笔,后收笔微挑起回锋。这个平捺的写法不同于一般捺的写法,要注意其中的提按变化。右边部分,露锋轻下笔作横撇,折向右短横收笔。藏锋作竖,行笔渐行渐重,收笔处折向右行笔,露锋收住。“走之”的最后一平捺上面的空白很突出,字中部的空白虽不大但不能忽视,包括右上“巳”部框内的空白,与其它部分形成疏密、虚实的对比。旖:露锋重下笔,微右下行迅速完成点画。藏锋稍顿作横,渐加重行笔回锋收笔。露锋重笔撇出,逐渐加重露锋收笔,撇稍直几乎不做

    老年教育 2017年4期2017-05-10

  • 《九成宫醴泉铭》名迹赏析(七)
    ;③中锋右下均匀行笔至捺底;④保持上沿平滑,同时下沿逐渐收笔出锋。书写“捺”时,因用笔的轻、重、提、按、转折等方面的力度不同,会呈现出“千姿百态”之状。本小节,主要将捺分以下几类加以比较:(1)斜捺逆向藏锋,轻转,中锋向右下均匀行笔至捺底,保持上沿平滑,下沿逐渐收笔出锋。(2)弯头捺左上逆锋起笔,轻转,向右下由轻至重逐渐行笔至捺底,保持上沿平滑,下沿逐渐抬起,收笔出锋。(3)细斜捺切笔入锋(不藏锋),其余笔法与捺相同,捺势修长。(4)平捺左上逆势起笔,轻顿

    老年教育 2017年2期2017-03-08

  • 蜀素帖析(三)
    ,重笔藏锋后渐轻行笔挑出;接着写短撇,露锋转而以藏锋下笔,然后轻行笔弯弧度撇出,与提叠加收笔。在短撇的中部轻下笔,写短横,再转折后重下笔轻收笔,写另一个短撇。最后,写出短横反捺,完成字的上部结构。后重行笔写短撇折,收笔处稍回笔,或作空中回锋。由重渐轻写撇,顺势露锋起笔,向右上写横,并逐渐变轻尖收笔完成。最后一横较长,形成左部较大的空白,与右部的小空白呼应。凌:露锋入纸,顿笔写点,提笔出锋后斜向左下写第二点,笔锋折向右上提出。露锋写短横,截笔收住。重起笔,切

    老年教育 2017年2期2017-03-08

  • 怎样写《乙瑛碑》(四)
    书是由篆书缓慢的行笔变为短速的奋笔,以疾取劲,行笔力戒迟缓拖沓。但是,“疾”决不是单指行笔速度,如果一味图快,势必造成笔画无骨无肉,轻浮失态。涩笔,是指笔势的迟重和稳健,行笔以逆势而进,笔锋好像在克服着一种阻力向前运行。涩进能够入纸沉劲,达到浑厚沉稳的效果。如同不能把“疾”理解为一味图快一样,也不能把“涩”理解为一味求慢,行笔过于迟缓,必然会造成笔画的呆滞。2.“疾”与“涩”是对立的统一明代大书法家祝允明说:“用笔不可太迟,迟则漫无神气;不可太疾,疾则恐窘

    老年教育 2016年10期2016-11-23

  • 书法教学习字帖——《曹全碑》(一)
    尖笔,是笔锋处于行笔的相反方向,直接落笔而行;斜笔,是笔锋与行笔方向形成一定的角度,也就是通常说的侧锋落笔。第二,行笔起笔决定行笔。因为,起笔的方、圆、尖、斜决定行笔的虚实转换关系。行笔是点画的中间形态,观察帖中行笔有哪些起伏变化,是均匀发力,还是行笔中笔毫经过提按形成行笔的形态?第三,收笔收笔, 在帖中的形态也无外乎方、圆、尖、斜几种变化。要知道行笔决定收笔,因为收笔是由行笔的笔毫状态来完成的。

    老年教育 2016年2期2016-04-21

  • 书法用笔教学探索
    只有四个字“中锋行笔”。关于“中锋行笔”前人之述备矣。王澍在《论书剩语》中说:“所谓中锋者谓运锋在笔画之中……如此则笔锋不倚上下,不偏左右,乃能八面出锋,笔至八面出锋,斯无往不当矣。”西泠印社出版社编写的书法教材中也准确道出了中锋行笔的涵义即“毛笔笔尖始终在笔画的中间运行,写出来的线条两边光洁,匀净有力”,只是教材没有强调书写时必须中锋行笔,做到“笔笔中锋”!判断是否中锋行笔古人常常用“屋漏痕,锥画沙”来形容。清代的包世臣表述得更具体:“每以熟纸作书,则其

    新教育 2016年12期2016-03-01

  • 楷书点法向心论
    过点的外表形态,行笔走向、收笔的趋势表现出来的点具有指向字或偏旁重心的性质。例如:走字底的上点(例字“通”),向右下行笔而对着它所在字的重心。三点水的三点(例字“涪”),前两点向右下行笔而对着其所在字的重心,后一点向右上收笔而对着其所在字的重心。两点水的两点(例字“次”),前点向右下行笔而对着其所在字的重心。后点右上行笔而对着其所在字的重心。心字底的首尾两点(例字“慈”),首点的收笔向右上而对着其所在字的重心,尾点从外表形态上看,它是右下左上向而指向其所在

    大观 2015年5期2015-10-21

  • 李金泰楚简书法赏析
    第一个“执”字,行笔畅逸,墨色厚重。紧接着“古御今”三个字,书写力度尽展筋骨。第五个“阅”字,重新蘸墨,写得随意大方,倚邪反正,不齐中齐。第六个“众”字,行笔迅疾,苍涩劲健。最后一个“甫”,行笔略缓,斑驳敦实。下联第一个“知”字,行笔快捷,呈现出一种干裂秋风的风骨。紧接着“白、守”两个字行笔略缓,墨色适中。第四个“黑”字,行笔缓慢中收笔略快,使上方字体笔画在饱满中显得粗细变化有序,下方两点写得有些朴拙大方。第五个“归”字,将篆体反写变形,并融合进楚简粗细随

    企业文明 2009年4期200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