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杨岔路小学:“四维一体”创建示范学校

2019-07-09 07:37邹静刘倩雯
民族大家庭 2019年3期
关键词:岔路民族团结少数民族

文/邹静 刘倩雯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杨岔路小学独立建校于1982年,设有32个教学班,1800余名学生,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02人。近年来,该校坚持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校情,以“凸显民族特色、培育民族英才、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为目标,大力开展“四维一体”创建活动,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双有”教育活动先进集体、湖北省综合实力50强学校、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等多项荣誉。

文化维度:民族教育从墙上到心里

杨岔路小学将民族文化与打造学校“书香”品牌有机结合,全方位立体设计校园文化环境。坚持“面面墙壁会说话,一草一木皆育人”的文化理念,不放弃校园中的任何一个角落,引进千余本56个民族书籍,开放民族图书馆,开设民族文化阵地,民族文化展览室、传统体育文化墙等特色活动场所,供学生参观、学习。同时,在校园整体布局、环境绿化、标牌制作、教室布置等方面融合民族元素,让学生在浓厚的民族特色校园文化氛围中学习、成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以此助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的创建。

德育维度:民族教育从口头到实践

自2017年以来,杨岔路小学全体师生积极投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之中,以民族文化理念为重要指引,通过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整体发展。

每个学期开学时,全校师生积极响应“最炫民族风”征集令,围绕“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布置教室展示栏。色彩亮丽、趣味盎然的民族特色手工作品、少数民族绘画、民族团结手抄报等,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充盈着浓浓的民族文化气息。并开展“心连心、手拉手,与新疆喀什小伙伴共筑中国梦”活动,千余封书信“插翅”飞往新疆,为两地少年儿童建起沟通的平台。

教学维度:民族教育从小教室到大课堂

小教室——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基于多数学生对少数民族常识知之甚少的现状,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制定小教室到大课堂策略,在全校开展民族常识教育,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结合时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教务处进行日常教学考核,并视其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确保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真正做到民族常识教育进入课堂。大课堂——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学校确立了以民族体育、民族节日、手工制作等课程,“葫芦丝”“民族美术”社团为核心的10多项特色民族文化课程。一年一度的“民族文化·博览同行”读书会系列活动,大手拉小手,从中华经典中取材,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或纪念红军万里长征,或经典演绎文成公主进藏,或自由徜徉书籍的海洋……以多样的读书分享形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大课堂中感受民族和睦,共建民族团结。

传承维度:民族教育从抽象到具体

开展一系列民族文化经典诵读。经典诵读是杨岔路小学的品牌特色,学校大力打造经典诵读文化,自编自导的《木兰辞》在全省“诵经典、讲礼仪、传美德”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展评中获得一等奖;由家长、师生共同出演的《丝绸畅想》,充分体现了该校师生心系民族发展的脉脉情愫。自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以来,学校将民族文化与经典诵读相结合,30多场民族文化经典诵读展示获得各方好评。开放一个民族文化图书馆,引进千余本56个民族书籍,全校师生在课余阅读中了解伟大祖国的多元文化和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帮助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开展一项民族特色体育活动,在校体育节中,策划了摔跤、踢毽子等一系列丰富有趣的体育活动。开展一堂民族知识班队课、开办一场民族知识竞赛、知晓一种少数民族习俗、会一项民族艺术技能、会一首少数民族歌曲、会讲一个少数民族故事、会一项民族特色体育活动。

“四维一体”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把民族教育从一个个抽象的符号概念,具体为一个个可触摸、可观看、可理解的物象,增长了民族知识,提高了民族意识,融洽了民族氛围,各民族学生也在共同的生活学习中,让友谊得到了加深、感情得到了交融,“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牢牢植根于师生的心中。

猜你喜欢
岔路民族团结少数民族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民族团结之歌
少数民族的服装
岔路与选择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岔路失羊
歧路亡羊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