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字考释

2019-07-12 03:43袁艺涵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形声会意段玉裁

袁艺涵

摘要:本文以许慎著、段玉裁注的《说文解字注》、王筠编撰的《说文释例》为基础,结合《金文诂林》等资料,对“鲜”的字形、字义及其演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鲜”的字形变化不大。字义历来有争议。前人对字义的解释分“形声”和“会义”两派。会意派更加合理。

关键词:鲜;《说文解字》;《说文释例》

中图分类号:K8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2-0057-01

一、字形

“鲜”字最早出现在西周早期的金文中,例如如鲜父鼎,由“鱼”和“羊”构成,上下结构,“羊”在上。在战国时期的简里,例如云梦睡虎地秦简,“鲜”字已变为左右结构,“鱼”左“羊”右,此后字形变化不大。

二、字义

现代汉语中,“鲜”有多个含义,读音为xiān时,指新鲜、鲜美及鱼虾等水产食物;读音为xiǎn时,表示“少,不多”和姓氏、地名。“鲜”为何由“鱼”“羊”组成?哪个是“鲜”的初始含义,其他含义又是怎么产生的?对此,前人有两种解释,分为形声和会意两派。形声派的代表是许慎和段玉裁。许慎认为:

“鲜,鲜鱼也,出貉国。从鱼,羴省声。”

“鲜”,是形声字,“羴”为声旁,“鱼”是形旁,最初指貉国出产的一种鱼。

那么,“鲜”的其他含义是如何演化而来的呢?对此,段玉裁认为,“鲜”字“经传乃段为新鱻字。又段为尟”,从而有了其他意义。

“鱻,新鱼精也。從三鱼。不变鱼也。”

“精”即“鲭”。“鲭”有“以新鱼为肴”之意,“煮鱼煎食,曰五侯鲭”。“从三鱼”指“不变其生新”,“不变鱼”指鱼“死而生新白若”。所以“鱻”可表示新鲜、鲜美。古“鲜”字在流传中,逐渐与“鱻”相同,也有了同样的含义。

“尟”,《说文解字》中释为“少”。“鲜”假借“尟”,表“不多”之意。

总之,许段二人认为,“鲜”是形声字,指一种鱼,后来假借“鱻”“尟”,有了“新鲜、鲜美”,和“少”的含义。然而王筠却不认同这种观点,理由如下:

一是“出自貉国”有问题。貉国位于东北地区,与中原相隔甚远,貉国出产的鱼对于中原来说是异物,而古字基本起源于当地常见的事物,因此“鲜”不太可能指产自貉国的鱼。即使指某种鱼,也应是中原常见的鱼。

二是“鲜”字假借“鱻”“尟”太过迂折,王筠认为“鲜”是会意字。

“羊为邹鲁大邦,鱼为朱莒小国,是鲜字合南北所嗜而兼备之矣,故凡言新鲜即用之,未必用鱻。且众美兼备为难,故引之为鲜尟也。”

“鲜”由南北各自的美味“鱼”和“羊”构成,本就有新鲜、鲜美之意;

此外,受当时交通、技术等条件的限制,鱼羊难以兼备,所以“鲜”又有“少”的意思。王筠从会意角度切入,使“鲜”字的发展简单了许多。

会意派还有其他观点,但只解释了“鲜”的“鲜美”“新鲜”之意,不完善。

例如,岳洪彬的《“鲜”字点滴》一文提及菜肴“羊方藏鱼”,并说这道菜历史悠久,十分美味,又以青铜器上羊和鱼的食物残留为证,指出“鲜”是鱼和羊合炖的美味。

还有人认为“鲜”中的“羊”其实是“祥”,“鲜”指完好无损的鱼,自然有鲜美之意。

以上是众人对“鲜”字由来及演变的看法。笔者认为王筠的观点最合理,形声派过于繁琐,会意派其他看法又有些单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鲜”字最早在西周金文中表示人名或地名,例如《鲜父鼎》、《毕鲜鼎》、《鲜钟》、《散氏盘》等。

三、结语

上文的观点只涉及水产、新鲜和少三个含义,没有涉及姓名和地名。可能是金文在内容和数量上很有限,难以考察。或许那些姓名、地名是在“鲜”字其他含义的影响下才产生的,也未可知。汉字流传千年,几经改变,真相可能已无从考辨。观点没有对错,自圆其说即可,但“鲜”字来说,仍有探讨的空间。

猜你喜欢
形声会意段玉裁
“词字”——合文会意的字体设计研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校订《古今韵会举要》探略
“会意”读书法
評述清代段玉裁古音學研究
连一连
文学阅读中提问的“三性”与“三指”
根据“形声”记汉字
偏旁部首知多少
《段玉裁传》阅读训练
以读悟情 以读会意——学会朗读与默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