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分层教学在形态构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9-07-16 02:50赵安王文玲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体验分层教学

赵安 王文玲

摘  要:形态构成属于设计基础的重要内容,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在形态构成课程教学中有效运用体验式分层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对知识与创作的体验过程,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构成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分层教学;体验;形态构成

作者简介:赵安、王文玲,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项目编号:D/2016/03/95)、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资助项目(项目编号:苏工院[2018]206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5-0040-02

近年来,“体验”逐渐成为设计相关领域内的高频词,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发展到用户体验、体验设计、服务设计,均呈现出情感化的趋势与人本主义精神。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推动,体验逐渐迈向了多感官、多通道的感受与认知,设计目标、设计方法及其所处的语境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教育领域、设计研究领域都在予以高度关注。以形态构成课程为例,如何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融入体验分层模式,值得探究。

体验式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教学模式。体验式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以及个体差异等发展需要,将教学内容按照不同的差异状况分层次编排,在体验式模式下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并建构知识。分层式与体验式互融结合,能更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一、形态构成教学中体验式分层教学研究

以形态构成课程为例,构成是现代设计学科的重要基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与完善,已成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形态构成虽源于传统的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但绝不是两者的简单拼凑,而是强调设计表达的实用性和时代感。

1.平面构成教学。在视觉表达领域里,点、线、面是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分别让学生搜集以点、线、面为关键视觉元素的设计作品可充分感知三要素的经典魅力。将学生按照学习基础分成两组,基础较弱的一组重点在二维设计领域内进行观察、搜集与研究,如标志设计、书籍装帧、招贴海报等;另一组则直接在三维空间设计中去进行点线面的采集,如商店的内部装饰,建筑物的外墙、室外公共艺术等。而在此部分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具象而直观的点、线、面之外,也会遇到许多的抽象形态,在注重逻辑关系的同时,学生往往会忽视感性认知,而恰恰这些内容才是最生动的部分。一切事物都可能是视觉元素的创造工具,因此为了保持敏锐的个人感受,更好地理解形式特征,灵活地把握好造型的学习,可进行组合实训。图形繁衍是平面部分的另一个重点实训,在此过程中可依旧先行将学生分组,灵活利用构图与骨骼组织、提炼基本形,根据学习进度分别做出10个或20个左右的新形态。元素的选择上可选用自主设计的图形或者经典古代传统纹样,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表现能力。在此实训项目中要以体验为主,不必拘泥于答案的唯一性与画面的精致感,让学生勇于实验、积极探索,去体会平面构成创作中更为丰富的可能性。

2.色彩构成教学。色彩构成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色彩理論知识后具备在艺术设计实践中合理运用色彩的能力。色彩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强烈的感性特征,其冷暖感、轻重感、前进与后退、收缩与膨胀,使得色彩的视觉效果各异,这使体验成为认识和理解色彩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同样具有可行性。

体验是对色彩知识进行理解的有效途径,可分别依托自然界、大师设计与经典作品三个层面进行学习。通过对这三个不同层面的体验感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联想与尝试,有方向性地针对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与纯度做色彩搭配练习,去体验色彩变换所带来的视觉差异。如观察自然中的色彩推移现象。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组2-3人,对观察到的大自然中的色彩推移现象进行拍照记录,分别按明度推移、色相推移、纯度推移进行分类整理,之后分析每一种色彩推移现象产生的规律和原因,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汇报。分层观察体验的乐趣能激发学生对该项任务的学习热情,通过观察、整理、分析、讨论,挖掘出色彩推移现象在自然界中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再如主观色彩表现练习,可拟定“观影启示”主题,让学生运用色彩来传达对选定电影内涵的主观理解。集体观看一部电影,要求对其叙事情节、画面内容、音乐旋律等进行深入理解、主观剖析,运用色彩联想来表达电影内涵。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采用具象形态,通过体验着重表现色彩构成关系带来的心理感受。可先行将学生分为两组,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一组在观看过程中将影片分段,以文字形式将各个段落所表达的内容概括提炼成关键词或话语,再通过看文配图的方式来转换为色彩表达;另一组则直接通过色彩来传达观影感受。同时让学生明白此练习的“主观”并不是随意化的阐述,而是在一定条件下、有限度的“自由”表现。体验式分层教学能为学生创造学习色彩知识的氛围和情境,有效增强学生对色彩的学习热情和效果。

3.形态构成的延展教学。从点、线、面出发,在深入理解形态构成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在多种不同的设计表达形式中,力求创作出更具吸引力与可塑性效果的新的视觉形态,以提高学生对构成知识的深入理解。进一步探究构成基础教学向专业设计方向的延伸,整合图形与色彩,以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性理解与应用能力。首先,需要汲取元素。一方面学生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直接体验和对周边事物的悉心观察去发现、获取元素,另一方面可采用分层选取法,即按照不同形态类型来划分层次,如自然形态为一个选取层面、人工造型为另一个选取层面,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形态中去选择,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升后续延展动力。其次,在元素的应用拓展方面,学生通过对前期自然与生活中各类事物形态的观察与分析,抓住物象外在特征与内在本质间的联系,寻找设计元素并训练元素的重构与组合,提高综合设计表达能力。继续将学生分组,一组做具象表达,一组做抽象表达,可任选某一物作为表达对象,通过体验的方式收集、选择、归纳并整理出能够象征此主题的元素,运用重复、渐变、解构等构成方式进行基本形的再造与色彩设计,将最终的确定方案应用于平面或空间具体设计领域。

二、形态构成教学中体验式分层教学研究结论

形态构成属于设计基础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提供了图形与色彩的视觉设计训练,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为适应当前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需要,以培养具有开拓新与创新性的高素质综合艺术设计人才,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设计的感性特征使体验式教学在构成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可行性。

体验式分层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学生对知识与创作的体验过程,推崇探究式学习,使枯燥的理论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构成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形态构成课程教学中有效运用体验式分层教学方法,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普遍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情景、实验等教学实践引导学生的创作潜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向阳,汤娜.二维设计构成与表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陈灏.基于体验式教学的色彩构成教学改革探索[J].装饰,2016,(3):132-133.

责任编辑  郝  婵

猜你喜欢
体验分层教学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张店区健身俱乐部健美操分层教学法的开展现状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