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2019-08-07 09:05吴琳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3期
关键词:雷锋素质教育

吴琳琳

北宋教育家李觏说“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良师是灯塔,是旗帜,是拐杖……

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要进一步增强思想认知,强化创新意识,践行时代精神,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用心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素质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示范效应。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教育学生。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提前要做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同学,父母离异后,他对所有的人都有抵触心理,对教师的批评也表示出无所谓的样子,我想改变这一现状。真情是坚冰最好的融化剂,在以后每次上课的时候,我都会下意识的将眼神投向他。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虽然他对教师的态度不够友好,但是上课听讲的认真劲儿上来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也慢慢地提起来了。于是我决定化被动为主动,不想因为他学习不好,对教师的态度不好,就放弃一个学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每天课下都抽时间找到这位同学谈心交流。刚开始的时候,他对我的主动很抵触的,直到有一天中午最后一节下课之后,他特意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对我说了一句:“老师,我很佩服您!我做了条手链,你能戴在手上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字,但是他那诚恳的眼神,瞬间就温暖了我的内心,我想他是从内心接受了我。他的思想转变历程,让我充分意识到在素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示范作用,用真情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

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学生的品格,提升学生的素养。要注重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综合锻炼,带领学生自觉将素质转化为实际行动,然后内化为每个人真正的行为习惯,转化成身心的道德修养。一是让学生随处可见文明举止。我充分借鉴中华优秀传統文化,吸收其中充满素质、礼貌、和谐的文化内容。比如《三字经》里:首孝悌、次谨信。《道德经》里的:上善若水等等。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囿于生理心理条件,小学生的自立能力相对不足,所以在培养良好习惯时,要给学生制定某些标准和要求来提高学生的意识,才能让学生养成自律的意识,进而成为自身的举止行为。比如在日常行为中,引导学生不乱丢废品,发现废物要随手捡起,潜移默化来教育学生;再比如教师节,引导学生主动向教师送祝福,写一封信等,使学生尊重教师;外出集体游玩时,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互相关心,互相礼让,使学生懂得公共素质;在文艺演出、联欢晚会时,教育学生要遵守纪律;在学校运动会上,教育学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形成班级良好面貌和团结互助友爱精神,教育学生常说常用素质用语。中华民族历来是讲礼貌、重素质的。讲礼貌要注重一点一滴的积累。教师要注重引导、促使学生自觉使用文明用语,把文明用语转化成一种说话习惯,在学习、生活中多运用诸如“您好”“请进”“谢谢”“不好意思”等规范而文明的语言,并让文明语言带动学生进行文明举止,让文明用语发挥应有作用。三是使学礼用礼蔚然成风。创造性进行素质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前5分钟等时间节点,通过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名人故事等,了解我们的先人是如何讲道德、并通过与先进典型相互比较,使学生看到自身在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改掉不好的行为习惯。通过长期约之以礼的训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改掉不良行为。

科学研究表明,人是能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对人也有不容小觑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行为规范的同时,更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学礼守礼的良好环境,教师一方面要注重教室内部的整理,以明亮干净的空间环境来熏陶学生。比如在教室墙壁上悬挂名人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通过这些名言警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生学习气氛;再比如,可以在教室黑板两侧张贴学生素质守则,及时更新践行素质举止内容的学习园地等;再比如每周一全校的升国旗仪式,我们的教师可以跟学生站对面,从着装仪表、站姿、精神风貌上以身作则,当好表率;还有,倘若我们的班级或学生在学习某项活动表现出色,我们定会对其进行表彰表扬,使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时时刻刻学礼懂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素质的滋养。

结合文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我最常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结合学校开展的“学雷锋”活动来找一找,写一写我们身边的“雷锋”。一开始,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写起,我就给学生提供了一点提示:张博就是我们班的小雷锋。董金顺因为生病,语言表达慢,张博每天晨读课不厌其烦地教她读课文,练得口干舌燥,从不抱怨。希望同学们像他那样,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经过我的提示之后,很多学生都打开了思路,原来“雷锋”真的就在我们身边。如有的学生写道:“李知展就是我们班的小雷锋。有一次,她看见一个小朋友下楼时不小心摔倒了,他连忙走过去把那个小朋友扶起来。我也要像他那样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经过这样的写作训练,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也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通过课外实践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善于沟通课堂内外的关系,用课内学习指导课外实践。我们班经常组织社会之间活动,有的活动需要家长陪同,以此增进了亲子感情;有的活动则需要同伴帮助,这样就学会了友好相处;有的互动是亲近自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情感教育得到升华,真是获益匪浅。

总而言之,新时代教育教学工作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联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培育和践行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素质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雷锋素质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写给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