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弘扬国学

2019-08-07 09:05李红玲刘峻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3期
关键词:国学文化教育

李红玲 刘峻峰

习总书记去曲阜孔子研究院参观,在北师大教师节的讲话,参与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年会的发言……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高频率、高密度地参加与国学文化有关的活动,可见对国学教育的重视。“不知来,视诸往。”正是习总书记对历史文化的明确态度,总书记在讲话中在讲话中还明确地指出了我们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它是具有永恒的价值,它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而长存于天地之间,对于现在仍然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国学”是什么呢?我认为国学教育的内容是无比宽泛的。在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以经、史、子、集文献材料为研究主体、包括诸子百家的“国学”概念下,整个中华文明都是国学,实际上还包括了戏剧、书法、绘画、棋艺、武术、气功、太极拳、民间工艺、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民风民俗、陶瓷、雕刻、中国建筑和中医药等等,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国学内涵。

小学应该怎样开展国学教育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国学教育的重大意义

学校领导组织全校师生召开专题会议,学习相关文件精神,让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国学教育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此项活动。并设立专人负责的国学教育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国学教师,做到每班都有国学课。

二、注重每个细节,融国学经典于校园文化,做到育人“润物细无声”

1.营造古色古香的校园文化

学校在校园布局精、雅上做文章,充分发挥建筑文化、塑像文化、楹联文化、篆刻文化、园林文化等民族传统文化等在校园美化方面的特殊作用。国学经典名句与墙体文化紧密结合,诗词歌赋充溢眼帘,古色古香的教育设施之间散发着浓郁的国学气息,让学生在休闲娱乐、举手投足之间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美德长廊呈现了图文并茂的励志故事,引导学生明礼诚信,厚仁笃行;文化长廊展现了精美典雅的以国学为主题的师生书画作品展,彰显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楼道间、过道旁再现了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即使是花坛内汉堡的花朵也充满诗情画意;宣传橱窗中定时出版国学文化知识……经典正以其独有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

2.创设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

走进教室,独具匠心的个性展示栏,主题鲜明的自主栏,琳琅满目的经典图书架,生机盎然的自栽植物群,凸显着每个班级的文化内涵。

3.特地设计相应铃声和背景音乐

每天的校园音乐还融入中国古典名曲,配乐唐诗朗诵设置为上下课铃声,让国学伴着学生上课、下课,陶冶点燃学习激情。各教学楼、走廊等,都成为国学文化的展示区域,学生无时无处都浸润在国学教育的和风细雨中。

三、为国学教育创造多种条件,让师生轻松学国学

1.为教师制造读书的条件,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将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校为教师订阅各种报刊杂志、VCD等资料;教师能利用时间主动收看中央台的《百家讲坛》,开展写国学座右铭、劝诫书、创新语等活动,活用国学经典,从而更好的实践,起到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2.为学生创造读书的条件,细化养成教育

在阅览室中不断在补充经典书籍,让学生有新的内容可看、可读;学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随时地借阅经典书籍。

3.在进行朗读、韵读等基础国学教育的同時,琴棋书画等训练国学思维的教育也应齐头并进。

四、让国学经典进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国学知识

1.编写校本教材

国学经典,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但往往经典过于呆板,孩子们不乐于接受。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可以编写出一套符合本校实际,能够激发孩子们读书兴趣的国学启蒙校本教材。

2.开设国学小课

国学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有其自身的规律。年龄在13岁以下的儿童,应以诵读、记忆为主,通过大量的背诵,为日后成长做积累,使国学成为他们的终身财富。学校把国学经典纳入课程中,开设国学课。每天早上开设一节10分钟的国学小课,每周开设一节40分钟的大课。

3.创新教学模式

遵循现代教学原则,紧密结合课堂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把古老的经典演绎成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活性画面,如拍手诵读、情景在线等,不拘泥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国学经典故事演讲、美文朗诵等备受孩子喜爱的学习方式层出不穷。另外还可以给古诗配画,给宋词插图,通过"画"这种艺术形式,孩子们把自己对诗文的理解表达了出来。

4.开展一系列以国学为中心的各种活动,利用古诗词背诵比赛等

通过读、唱、讲、品、书、画等形式,把诵读中华经典诗文活动渗透到校园生活,活动中,从而丰厚了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了良好的习惯。

在国学教育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抓住重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诵读,倡导学生先求读熟,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其二贵在坚持。坚持就是修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层的高楼都是一砖一瓦添加上去的,我们在学问之初不要好高骛远,应从实际简单做起,使自己确实感到有体会,确实感到乐在其中。

其三学其精华。国学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中华民族命运多舛,为什么经久不衰,就是我们拥有这些国粹,拥有这些国粹中所蕴涵的精神,它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性格。

其四弄清国学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可以效仿古人读书方法,国学启蒙从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先从国学外延入手。我们读国学,应重于实质而不要流于形式,领其意悟其道,并用于实践。

总之,小学要通过国学教育,对儿童进行养成教育,引导学生的行为、道德模式,最终达到“重塑民族精神,重塑道德秩序”的目的。

猜你喜欢
国学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垂”改成“掉”,好不好?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