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戏剧激活语文课堂

2019-08-13 09:11王蕊陈晓娇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戏剧语文课堂教师

王蕊 陈晓娇

戏剧,作为一门兼具实践性、教育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戏剧教育进校园,可以促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等多项工作实现有效融合。我校自实施戏剧教育研究与实践以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受传统语文课堂的影响,很多学生觉得语文课沉闷。在语文课堂中引入戏剧,可以极大地激活语文课堂。

无论是剧本创作还是舞台表演,从揣摩角色到表达情感,从情境创设到舞美宣传,戏剧中处处都是语文。学生只有进入角色,感受情境,才会产生情意,产生以语文来表达的动力。凭借戏剧让学生感受,给予学生体验并产生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理解,促进学生表达,促进学生阅读。

一、 戏剧促进学生理解

让戏剧进入语文课堂,目的不是拿语文书当剧本培养优秀的演员和导演,而是让学生将课文改编成剧本,分配角色,投入排练、演出,在表演的过程中理解课文,获得个体感悟。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以戏剧活动引导学生,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的全部过程中,并且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当学生拿到一篇有人物、有情节、有对话的课文,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读。这种读是很细的读,要抓到文章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在小学阶段的“词句教学 ”,在品词品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理解,进行“品读”。品读,是有品位的阅读。教师用戏剧的方法引导学生多次地读、反复地读、有比较地读,读出意境,读出情味。深入閱读之后,学生对人物和角色有了独具个性的认识。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只是进行提示,不会有类似提供答案让学生去记的过程,以此达到学生对文字和由文字构成的句和章的理解能力逐渐提高的目的。

1.通过表演,使文字更加形象直观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戏剧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给出的一些词汇是非常抽象的,比如说“挑战”,学生很难理解这个概念,教师可以先制造一些困难,让学生想办法克服,通过这个方法,“挑战”的概念就非常清晰了。

2.换位思考,揣摩文中角色想法

戏剧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以此揣摩文中角色的内心想法,通过这种换位思考学生的理解是更加深入的。学生可以深入地体会一个角色的喜怒哀乐,设身处地地把自己代入进去。而这个过程比任何说教都能让学生懂得为别人着想。

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课文改编成剧本,再通过戏剧表演的方式使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学生可以从蔺相如对廉颇的步步退让中,看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品质;从蔺相如面对秦王的种种勇敢行为中,看出蔺相如是个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人;感悟到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错的品质。

引入戏剧的语文课堂,师生共同入戏,全身心地动起来,让语文和戏剧亲密相遇。学生在戏剧的熏陶中,读着读着,演着演着,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语文,懂得了道理,开开心心成为了“独特的自己”。

二、 戏剧促进学生表达

在对文章有了比较到位的理解之后,学生需要去自己编写剧本,在合乎课文内容的同时融入他们自己的主观感受,这些感受和理解都需要学生诉诸文字。如果表述不清,剧本也改编不好,学生就无法演绎出自己所想要表现的角色性格。因此,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慢慢提高。

一、二年级的学生看图写话,有景物、有人物可以依赖。从三年级开始到六年级,作文便成为了许多学生最头疼的一件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没有语言的积累。现在的学生,语言积累不够,不仅让他们的写作没有素材可用,也让教师的教学成效不高,所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教师要想办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戏剧教学的课堂上,运用游戏和角色扮演,趣味地加强背诵的训练,再推而广之,加强文化积累和生活积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和人生。在戏剧教学的课堂上,在代入角色、编写剧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表演中,学生需要用心地去体会、挖掘、展现拥有的另一个身份,并且在这个身份中经历一些事、一种体验,而这种体验会比他们把同样的课文读 10遍的记忆深刻得多。体验了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站在了比自己更高的角度,这样他们提起笔来,相信不会再是无事可写而是文思泉涌。

我们认为编写剧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1. 改编剧本

学生初学写剧本,可以从改编开始。教材中有很多经典故事,把教材中叙事性的课文改编成戏剧,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年之后…… 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的变换在舞台上展现。学生会觉得改编剧本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带着这样的兴趣与热情,学生在充分熟读课文后,对课本剧的编写就有了许多想法,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一些好的设计给予肯定和赞赏。

改编剧本能使学生参与其中,给学生提供了大展身手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的思维不再只局限于课本,他们的创作意识被放飞了。

2. 原创剧本

在改编剧本的基础上,应该鼓励学生原创剧本。然而,原创剧本并不是一味天马行空地写,而是来源于生活。学生的原创剧本里一定包含着现实生活的影子。

如我们在学生的原创剧本里看到了许多这样的内容:老师和学生成了故事的主人公,班级里最淘气的学生做的最荒唐的一件事,最温暖的最令人感动的一个画面,学生平时想说又不敢说的话,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和物,把真实的生活融进自己的创作中。如六年级的学生面临毕业,因此他们创作的剧本大多会表现自己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依依不舍的情感,情动而辞发,字里行间流淌的都是学生最真实的情感,如此真实的情感,如此鲜活的事例,怎能不促使学生真情地表达呢?在自己的剧本里,学生自己做主,学生的写作愿望更加强烈了,因为他们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原创剧本是促进学生表达的巨大动力。

三、戏剧促进学生阅读 

要想把文学作品搬上舞台,就得对作品做深层次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写、编排、演绎,这无疑是对作品最好的解读和反馈。这种再创造深受学生喜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在师生共读《史记》时,如果强迫学生去读,学生在阅读时通常会抱有应付的心态和畏惧的心理,不能正确领悟其中的精华,同时还影响了积极性。因此,在阅读初期,教师可以选择其中比较熟悉的故事推荐给学生阅读,比如《将相和》《鸿门宴》等,慢慢地再逐渐深入阅读。让学生在這一过程中爱上阅读,在乐趣中慢慢品味经典中集结的智慧。

我们在推进阅读的过程中,把读书与戏剧融合起来,带领学生用心读《史记》,走进历史,了解人物,然后在戏剧的舞台上演绎,二者相得益彰。我们先引导学生静静地走进《史记》:“哪个故事最吸引你,你就可以将它改编成剧本,说不定最后咱们班演绎的就是你的剧本呢!”学生兴致极高,纷纷改编起《荆轲刺秦王》《鸿门宴》《鸡鸣狗盗》等经典故事来。通过改编剧本,学生更进一步走进了《史记》,更深入地走近了那些奋起草莽而王天下的起义者,那些看上去怯懦无能却胸怀大志的英雄,那些胆识过人、战无不胜的将帅,那些运筹帷幄、智谋百出的谋士。学生在悲天悯人的情怀中,更加坚定了对美和善的追求。最终,全班学生被越王勾践的忍辱负重所折服,共同确定班级的剧目为《卧薪尝胆》,而后自己设计服装造型、查找资料、观看视频等,从而更多地了解了当时的民生、经济等状况,而这些正是对读《史记》有益的延伸。排练过程中,小到一句台词、一个道具、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大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在对这些仔细的推敲下,学生真正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通过戏剧读懂了《史记》,因为读懂了,才能有最后精彩的演绎。由此看来,读书、戏剧、生活密不可分。

戏剧涉及很多动听的故事、优美的音乐,这对于学生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而经过自身表演,学生切身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心情和人物命运的起伏跌宕,这些将带给他们丰富的体验,由此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戏剧与语文课堂的相遇必定有奇妙的火花。学生在角色的转换和互动过程中,感受到戏剧的魅力,体会到戏剧带给语文课堂的乐趣。戏剧能激活语文课堂,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体悟情感,学会表达,从而使学生爱上阅读。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区檀营满族蒙古族乡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戏剧语文课堂教师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