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改革建设探索

2019-08-15 10:44郭春雨赵大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7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仪器设备一流

郭春雨,孙 聪,赵大刚,王 超

(哈尔滨工程大学 船舶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哈尔滨 150001)

0 引 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人才强国重大战略,其本质即是创新——以一流的师资队伍为基础,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的,不断提升科研能力,传承优秀文化,推进成果转化[1-2]。实验室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主要平台,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实验室建设亦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和科研实力的重要体现。实验人才队伍作为实验室建设的核心力量,在高校“双一流”建设、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高水平的实验人才队伍将进一步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有利于高校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目标[3-4]。

我校成功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标志着“双一流”建设正式拉开序幕,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中心以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契机,针对中心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111”改革计划并予以实施,在实验室改革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1 实验中心存在问题

(1)运行管理。各实验室间较为独立,资源(设备、人员)不互通,缺乏统一集中管理。实验室与研究所间缺乏学术交流,理论基础与实验技术相互脱节。

(2)实验队伍。队伍结构不合理,缺少学术带头人,实验技术与基础科学研究缺乏相互融合,实验人员实验技术能力与科研水平提升受限,对学科建设支撑作用不明显。由于受到待遇、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因素的影响,队伍人员流动性大,实验教师队伍不稳定。

(3)设备资源。部分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低,设备功能开发力度不够,资源未达到最大化共享。

中心存在的问题也反映了目前高校实验室的整体现状。在高校 “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下,实验室的建设,尤其是实验人才队伍的建设已经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4]。

2 “111”改革计划与成效

针对以上问题,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中心提出“111”改革计划,即分阶段建立“1个基层学术组织、1个学术团队、1支稳定的专职实验技术队伍”三位一体的结构框架,打造一支由基层学术组织、学术团队、试验队伍有机结合、互为一体的高水平实验人才队伍(见图1)。

图1 实验中心“111”改革计划

2.1 完善组织运行管理

整合实验中心各下属实验室资源,集成为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中心,作为与其他各基层学术组织并行运行的独立基层学术组织,支撑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5]。

(1)设立实验中心运行经费。设立实验中心经费,主要用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研发资助、青年教师实验教学改革立项资助、实验室优秀人员奖励等。

(2)完善实验中心各部分机能。新设实验中心综合服务管理部,负责中心教学、科研及日常行政管理,实现实验中心统一集中管理。

2.2 加强实验人才队伍建设

实验中心实验技术人员科研能力偏低,格局不高,科研成果偏少,没有起到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在实验中心建设中的作用,协调好实验技术人员与基础科研人员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实验中心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

(1)整合科研与实验技术人员,成立学术团队。中心通过整合实验室实验技术人员与课题组科研人员,成立舰船总体性能跨尺度测试分析技术学术团队,作为支撑实验中心建设的基础科研力量,将理论基础与实验技术充分结合,以基础科研带动实验技术发展,提升实验人员实验技术能力与科研水平,有效破解实验中心格局偏低、科研成果产出少的困局,充分发挥实验中心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2)成立专职实验技术队伍。实验中心人员分散,人员流动性大,实验技术队伍不稳定。中心组建专职实验技术队伍,成立仪器设备自主研发部,由各实验室专职试验人员和工人试验人员及校内外引进的实验技术人才组成,涵盖船舶结构、船舶流体、船舶阻力与推进、海洋工程等试验研究方向,负责实验中心各实验室科研实验项目服务、实验技术研究、仪器设备维护与功能研发等,服务于整个实验中心,为中心顺利开展科研实验与理论验证保驾护航。

(3)加强政策扶持,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性。实验室人员职称晋升受限,考核制度不完善,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学校高度重视实验中心改革建设,多次来中心调研,针对中心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在职称晋升、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实验中心改革建设[6-8]。2017年,根据学校政策,实验中心1人成功晋升高级实验师职称,成功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实验技术人才3人。职称晋升渠道的开通、人才引进政策的扶持,为中心稳定专职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见图2)。

2.3 实现资源共享

(1)推行大型仪器设备统一共享。推行大型仪器设备统一共享。将单台价格30万元及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做实,盘活大型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设备使用实行提前预约制,设备责任人有优先使用权[9]。

图2 实验中心改革调研

(2)积极推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在教学中应用。实验中心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多,充分挖掘与开发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功能,鼓励实验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以仪器设备功能开发在教学上的应用为背景进行教改与实验技术立项,加强科研仪器设备在创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促进科研仪器与教学仪器交叉使用,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10-12]。

(3)设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基金。设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基金,用于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师从事教学与科研仪器设备研制资助、大型仪器功能开发奖励等[9]。调动实验人员开展实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鼓励实验中心人员创新、创业,推动实验人员在实验技术与工程应用方面专利成果的转化。

3 下一步工作目标

中心将围绕船海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力,不断提升舰船总体性能跨尺度测试分析学术团队人才培养质量与科学研究水平,通过学术团队的逐步成熟引领实验中心发展,使实验中心在船舶冰力学实验测试技术、精细流场测试与分析技术、实海域船舶性能测试分析技术等船海领域前沿实验技术上有所突破,打造世界一流的船海领域实验人才队伍(见图3)[13-16]。

图3 PIV前沿实验技术

4 结 语

实验室的建设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中心将以学校“双一流”建设为指引,以“111”改革计划为基础,协调好组织运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及资源共享三方面关系,改善实验中心的各方面不足,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与创新性,打造一支基础理论扎实、科研能力突出、实验技术领先的世界一流的实验人才队伍,更好地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服务。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仪器设备一流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重视建、配、管、用过程管理 发挥仪器设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