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9-08-22 01:22金振野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丘脑引流术开颅

金振野

(沈阳市铁西区华康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6)

高血压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多在中老年群体发生,若控制不佳,则可能引发丘脑出血并发症,继而致残和致死,而且丘脑结构复杂、功能重要,若不及时进行治疗,病情加重则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当前临床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以手术方式为主,而常规小骨窗开颅术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可能对丘脑的结果和功能产生影响,继而影响康复,因此需要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2]。为此,本次研究对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疗效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资料均为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98例,均于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且经临床检查脑电图、头颅CT核磁检查确诊[3]。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组,各49例,对照组男患者28例,女患者21例,年龄在60~76岁,平均年龄为(69.86±4.06)岁;观察组男患者30例,女患者19例,年龄在60~75岁,平均年龄为(69.54±4.11)岁;排除脑动脉瘤患者、血管畸形引起出血患者等。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术,麻醉处理后,经CT检查明确切口位置,颅骨钻孔,深入血肿腔,详细观察清除血肿,确保操作在血肿腔内完成,且需控制吸引速度。随着血肿逐渐清除,脑压也会逐渐降低,随后需针对深部或周边血肿进行清除,及时电凝止血,最后清洗残腔,留置引流。

1.2.2 观察组:行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安装定向框架后,实施CT定位扫描,获得X、Y、Z坐标数值并进行计算,随后进行定位弓安装和导向器安装;设置穿刺点于肺功能区,结合坐标数值进行血肿腔穿刺,吸出血肿1/4,再将置入引流管。手术完成后,选择尿激酶3万U注射于血肿腔相关位置,每天2次,并于术后3~5 d进行CT检查,若颅内血肿量降低至3 mL以下,则可拔管。需注意,若导管留置1周后血肿量降低不满足要求,则可在引流管拔出后实施腰大池引流。

1.3 观察指标:评价两组疗效:显效为术后症状基本消失,患者意识完全恢复,且满足日常生活自理;有效为症状明显改善,患者意识基本恢复,且满足日常生活基本自理,但部分活动需旁人协助;无效为不满足上述显效和有效标准。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将SPSS17.0作为数据分析软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予以卡方检验和t检验,分别予以构成比(%)、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效果分析:见表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81.63%,P<0.05。

2.2 两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比较:见表2。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手术效果分析[n(%)]

表2 两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比较(x±s)

3 讨 论

根据相关研究可知,高血压丘脑出血中产生的血肿会对脑部造成损伤,并产生具有毒性损伤的分解产物,若治疗不及时则可能引起脑组织坏死性不可逆损伤。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以手术为主,即通过清除脑出血、降低颅内压等方式缓解病情[4]。而传统小骨窗开颅术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创伤性较大,且手术过程较为复杂,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而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则能够结合CT进行血肿的准确定位和准确引流,具有操作简单韩、创伤小等优势,且满足老年身体差特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81.63%,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实施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且加快术后康复,优势明显。综上所述,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治疗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小骨窗开颅术,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丘脑引流术开颅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3对前丘脑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轴突的排斥作用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基于uAI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延安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丘脑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后再出血进展及分析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