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意识照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2019-09-06 08:06李元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法治社会法治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

李元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法治意识的培养、落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可以得到提升。

[关键词]法治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社会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9-0050-02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成为课程改革的高频用词。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核心素养体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这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导。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而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育人功能与学科价值的有机结合,是该学科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所在。

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最终落实,又必须依赖于具体的学科教学。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政治认同、理性思维、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概括起来说就是培养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和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經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该课程引导学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适应了此前国家提出的“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

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主要体现为主动自觉地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自内心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青少年要增强法治意识,就要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公平正义,成为有尊严的中国公民。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法治意识的培养、落地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初中阶段,知识水平和政治素养还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必须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来提升政治学科素养。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就需要在课上和课下动一番脑筋。

一、案例选择贴近生活,现身说法

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体现了实践性、综合性以及思想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能够深化学生的理解,也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不仅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案例,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讲到“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这一问题时,笔者选择了一个小故事“李梅的一天”:上学路上走人行横道,在学校上课认真听讲,放学买了一包“山寨”的饼干,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爷爷奶奶。引导学生分析李梅这一天的哪些行为与法律相关。学生在自己不同的社会角色中能够分析出每一种行为都有相应的法律指引,进而再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密切相关的法律,能调节生活中的哪些矛盾。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法律的存在,从而揭示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这样的结论是学生从课堂活动中领悟出来的,而不是教师灌输的,学生的法治意识也就在活动中自然形成了。

二、特色课堂教学模式,集中讲法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是有一定要求的,教学模式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要考虑到实际的教学条件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我校统一采用“30+10+5”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的“5”是指5分钟的学科展示时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这5分钟的展示时间,也正是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时间。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学相关法律知识,然后充分利用5分钟的学科展示时间,结合学习实际,开展法律知识介绍或法律小故事的展示活动。

学生针对某一法律进行专门的介绍,可用以事实带法律的形式。比如,有学生针对有人取名为“王者荣耀”的事件进行了讨论,对《户口登记条例》进行了分析和分享,从而了解了姓名权的相关内容以及姓名登记的相关要求。有学生针对某明星逃税,签订阴阳合同的新闻对《税法》和《合同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讲解,明确了依法纳税的法定义务以及阴阳合同的违法操作。还有学生用暴走漫画创作团队向英烈致歉的事例为大家介绍了《英雄烈士保护法》,告诉大家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烈的,都要依法承担责任。

通过分享社会热点带动了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给法律单元的教学增加了动力,也让学生在分享讨论中真正了解了什么是法治意识。

三、学科特色教育活动,展示演法

教育活动是一类重要课程,作为教育教学的另一种形态,起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知行合一,把活动当成课程来开展,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不仅要在课上运用贴近生活的案例和开展特色活动,还要利用重大节日、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集中的法治教育。每年的宪法日、禁毒日都可以利用主题班会进行法治知识的专题学习,组织学生制作相关主题的手抄报等。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法治类的竞赛、展示活动也是我校一项重要的工作。我校自2015年起积极参加由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主办的“全国青少年法治知识网络大赛”,该大赛涉及人权、宪法、民事侵权、守法与违法犯罪行为、国家制度、刑法与刑罚等中学生应具备和掌握的法律常识。通过学习、交流、测评、实践、竞赛等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法治教育的积极性。这是一种家庭法治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的新模式,有利于营造社会、校园和青少年学生尊法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法治意识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意识中的高级形态,是社会成员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法治的思想观念的总称。法治意识在法制建设中发挥着不可轻视的作用,由于我国几千年形成的人治思想根深蒂固,法治意识建设任重而道远。

中学生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力军,让法治意识照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把学生培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好学生、好公民,对我国新时代法治社会的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9.

[2]  李晓东.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关键[J].今日教育,2016(3):15-17.

[3]  邓映婕.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构建[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6.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法治社会法治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法制节目的发展策略探讨
律师在社会治理中的“当为”与“不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