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易错题及其解析

2019-09-06 08:06黄银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易错题解析高中地理

黄银

[摘   要]高中地理知识点多,题型复杂多变,部分学生因对地理概念理解不深入,对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把握不准,对地理学科的复杂性与综合性把握不夠等,在解答相关试题时出错率较高,影响高中地理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提升。任课教师应注重总结与剖析学生易错题型,加深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易错题;解析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9-0095-02

高中地理教学中,试题训练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加深学生理解的重要方法。但部分学生常因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解答相关题目时考虑不全面而出错。同时,部分学生不注重错题分析,导致同样的错误多次发生,影响解题正确率的提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做好易错题解析,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点,明确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提高解题正确率,为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一、知识基础薄弱

高中地理易错题中,部分错题是因学生知识基础薄弱造成。众所周知,高中地理涉及的知识点多而广,部分试题考查的知识点较为全面,甚至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判断。一些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只是死记硬背,灵活应用能力差或者理解不深入,不能根据试题创设的情境进行具体分析,因此,教师应注重解析相关的易错题型,使学生明白错在何处,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指引。

【例1】林线指高海拔山地森林分布的上限。图1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题目。

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为(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地区,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为(       )。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解析:该题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基础,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中,喜马拉雅山东端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西南季风遇到高山后上升,即便在此处海拔超过4000米的地方,水热条件也较为优越,适合森林生长,因此林线高,正确答案为D。第二问中,即便有冷空气,河谷温度也应该高于地势较高的区域,因此A项错误。河谷地势低平,为水流的聚集地,因此,即便降水少,水资源也会优于地势较高处,地势低平不是河谷森林分布较少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河谷地势低平,为水流的聚集地,并且该处冬季气温偏低,河谷多冻土发育,不适合森林生长,地势较高处具有较好的排水条件,虽然温度较低,但土壤水分含量较低,无冻土发育,适合森林生长,C项正确。如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则河谷地区水分条件好于地势高处,森林应发育在河谷区,与现实矛盾,D项错误。

二、读图能力较差

高中地理部分试题与图像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熟练程度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但部分学生读图能力较差,不会从图中挖掘有用条件,导致解题出错。因此,教师一方面应为学生讲解不同图像的读图技巧,让学生掌握不同图像读图规律,把握读图的重点;另一方面,应依托易错题目的解析,使学生掌握读图的关键点,积累读图经验,能够根据图像迅速找到解题思路,促进学生读图能力的提升。

【例2】图2为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和河流有互补关系。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关于该河流与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的是( )。

A.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

B.湖泊地势高于河流

C.湖泊地势低于河流

D.湖泊和河流相通

2.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②

B.湖泊水位和河流水位同步变化

C.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

D.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较高。第一问中,认真读图可知4~8月河流水位较湖泊高,且河流与湖泊的水位保持相同,表明河流水补给湖泊水。10、11月湖泊水位较河流水位高,并且两者水位均下降,表明湖泊水补给河流水,由此可以确定湖泊和河流是相通的。第二问中,时间点②湖泊水位较高,因此储水量并不是最小;湖泊水位和河流水位变化大体一致,不过不是同步变化,总体上湖泊水位的变化滞后于河流水位变化;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其补给状况由两者的水位高低确定,图中大多数时间是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流补给湖泊;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河流和湖泊之间的水位差大,河、湖之间水体的补给更快。

三、综合能力不强

高中地理非选择题分值高,是各类测试的必考题型。该类题型涵盖的知识点多,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一方面应深入、全面讲解高中地理知识,使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架构;另一方面,应注重筛选经典题目,对学生加强训练,并给予解题的指导,使学生树立解题自信,同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时查漏补缺,实现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

【例3】图3是我国某区域位置与地形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B图中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什么?分析在该地建设全国性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和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为确保b地区的可持续发展,①、②、③各地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3)近年来a、b、c等城市的沙尘暴天气较多,分析其人为原因。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學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涉及两个图,解题时需要学生对比分析,联系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解答。(1)读图可知B图区域属于内蒙古、山西、陕西交界区域。该区域煤炭资源丰富,埋藏浅,分布集中,方便开采。同时,交通便利,有大秦、焦柳等多条铁路,方便煤炭运出,适合建设全国性能源基地。但露天开矿会给地表植被带来破坏,加重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2)读图可知①为黄土高原中的沟谷,②为黄土塬,③为坡地,结合所学的教材知识不难作答。(3)分析沙尘暴发生原因,学生应全面分析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学生答题出错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理解能力差的原因,又有学生解题方法不正确的原因。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保证解题正确性,教师一方面应认真分析学生答错题的原因,既要注重高中地理专业知识的讲解,又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应鼓励学生建立错题本,摘抄易错题,明确出错原因,并定期翻看错题本,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另一方面,应优选、解析学生易错题,为学生讲解分析问题的思路,避免走进解题误区,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解题经验,掌握相关的解题技巧,提升学生的解题水平与解题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立峰,王妙常.地理教师选、编地理习题的问题及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7):223-224.

[2]  郭倩. 高中学生地理解题错误归因分析及纠正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3]  吴立军.高中地理学生解题效率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5(36):59.

[4]  杨蓓蓓.高中学生地理解题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5(1):68.

[5]  鲜时君.论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和解题能力的培养[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4(3):55-57.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易错题解析高中地理
睡梦解析仪
复合场中类抛体运动解析
“Fe2+与Fe3+”相关解析
高中数学不等式易错题型及解题技巧分析
常见的三种易错题型及对应的策略
错题再现,发现本源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