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会有时

2019-09-10 07:22杨双贵
教育传媒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吉林吉林省教育

杨双贵

2016年7月,一纸人事任命通知下发,其中有我的名字,我被任命为吉林教育电视台台长。而此前,我曾经是一名有着11年教龄的省属中学语文教师,之后调到吉林省教育厅从事了11年的人事、纪检监察工作,又在吉林教育电视台做了5年党支部书记主抓党建工作,之前自己的履历中很少涉及到具体的电视业务。这一次命运的偶然转身,让我似乎有些措手不及,或者说,我是一个不想做台长的台长。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近几年行业的发展境遇,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

唐代诗人李白有诗云:“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说的就是回望所走过的路,原来是那么的艰辛与不易。回顾这几年来日思夜虑的压力,与电视事业同行的时光,甘苦与拼争、厚重与温暖、喧嚣与笃定,落在地上的“脚印”和淌在肩头的“汗水”,同样值得回味、值得纪念……

一、诞生·溯源——应势而生

吉林教育电视台最早是在吉林省电化教育馆基础上建立的。1993年9月,原吉林省教育委员会向吉林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报送了《筹建省教育电视台有关问题的请示》,得到批复:“同意你委在长春市建立教育电视台一座DS-39频道,功率10千瓦(暂用1千瓦)用于播出教育电视节目。”

时任吉林省副省长的张岳琦主管文教工作,在此文上特别作出批示:“请国家教委予以支持。”

同年11月8日,为加快推进吉林省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经研究,吉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同意省电教馆加挂吉林教育电视台牌子。

1995年5月1日,吉林教育电视台正式播出节目。为解决节目进入长春市有线电视网问题,吉林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复同意吉林教育电视台在长春市斯大林大街(现人民大街)117号至长春市西长春大街121号之间设置单向传输电视业务电路,使用频率为1237MHz、1378MHz。

至此,吉林教育电视台的“准生证”最终得到确认。

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带有很强时代印记的“新生儿”,将在小路上跋涉前行。

二、分家·独立——资源重组

吉林教育电视台这种馆、台合一的体制有着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媒体管理运营与一般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不一的问题。

2005年3月,省教育厅党组拟对省电教馆(电视台)班子进行调整,次年3月23日,省编办批复同意电教馆和电视台分别独立设置,要求人员、职责、固定资产等平稳顺利实现分别独立设置。

独立后的吉林教育电视台为处级规格待遇,职责是负责全省教育、科学类新闻资讯报道、制作和播出,实行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6名,核定处级领导职数3名,科级领导职数7名,内设7个部门。

三、覆盖·落地——一波三折

独立设置后的吉林教育电视台,事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至少有两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摆在面前:一是电视节目入光纤网络传输和全省覆盖问题;二是公共教育媒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运行保障问题。

在时任省教育厅副厅长、现任省人大副主任车秀兰的努力争取下,时任主管副省长陈晓光给予高度重视。2007年7月31日,時任省政府副秘书长冯巍主持召开了“教育台节目入光纤网会议”。这次会议由于与省广电信息网络集团公司在实质性问题上分歧较大未取得有效进展。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时任教育台班子多次与该公司沟通,均无推进结果。

同年9月25日,省教育厅向省政府报送了《关于吉林教育电视台节目全省覆盖落地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就广电局提出的教育台入网设备需一次性投入251万元的问题,请省政府帮助解决。

为此,时任吉林省副省长陈晓光专程到教育台调研视察,并指示时任省政府副秘书长冯巍召开专题会再协调。同年11月2日,省政府再次就教育台节目全省传输覆盖问题召开协调会,最终解决了节目入网设备一次性投入资金的问题,并确定教育台每年向省广电网络集团公司缴纳传输费200万元,正式开启了吉林教育电视台节目“落地”覆盖的进程。

为加快推动节目全省覆盖落地,台里成立了“落地办”,派出多路人员拜访各地网络公司,但工作推进相当缓慢,长春市、吉林市当时都提出收取落地费问题,台里的事业发展再一次面临无奈、无力的窘境。

2008年2月,我们向省教育厅报送了《关于吉林教育台节目全省免费覆盖工作受阻的紧急报告》,并于3月向省广电局和省广电信息网络集团公司发出了《关于做好教育台节目全省覆盖工作的协商函》,以期得到省教育厅和省广电局的重视,并彻底解决电视节目全省传输覆盖问题。

几多心酸、几多努力,在反复磋商、磨合、碰撞下,历时近五年,直到2012年底,终于彻底解决了节目覆盖落地问题。

四、合作·危机——举步维艰

2011年初,随着事业发展和人员规模不断扩大,台里经济发展遭遇到考验。为此,我们开始寻找业内有影响力以及资产实力比较雄厚的传媒集团,采取“借外脑、借外力、借外资”的策略,引进节目制作和媒体经营先进理念,共同完成节目生产和广告经营。

经过多轮谈判、磋商,2011年8月下旬,我们与长沙广电集团达成了合作意向,在保持教育台管理体制不变、员工身份不变的情况下,同年11月,长沙广电集团向我们派出了专业制作和经营团队,开始全面合作。

应该说,合作期间长沙广电集团的确给台里带来了一些新的气息,在节目制作、管理和经营理念上都有了一些可喜变化。但由于两地观念及目标存在差异,至2013年5月,长沙广电集团派出的人员全部撤离,这也意味着我们首次尝试的“借外脑、借外力、借外资”的策略,以双方合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告终。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当时面对着前路发展的障碍重重,我内心的彷徨、苦闷、辗转与怅然,想来与诗人李白当时所遭遇的歧路险阻或许有着相似的感悟吧。

2012年底,原江苏教育电视台因“干露露”事件引起了舆论哗然,一个月后被并入江苏广电总台,正式更名为“江苏教育频道”,这一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结果,也给我们教育电视人敲响了警钟。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2017年6月受“刘洪斌”事件影响,吉林省广告市场全面进行整顿,各媒体医疗、药品广告全面下架,致使我台广告停播近三个月没有收入。之后广告创收愈加惨淡,台里多年积压的欠款催款单接踵而至,新媒体分羹传统媒体经营市场也让我们愈发感到危机四伏……

本已岌岌可危的教育电视台,未来何去何从?

体制问题、机制问题、经费问題、人员问题,一度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压力与日俱增,幸福指数也降到冰点。可当我看到一群有道德、有筋骨、有温度的教育电视人在这样的艰难境况下,没有松懈和胆怯,也没有无奈和抱怨,这种积极的态度深深感染着我!对于刚接手教育台一年的我来说,没有理由不坚守好这块属于我们的阵地。我也坚信,只要路走对了,我们一定能够挺过“严冬”,“春天”总会到来的!

五、发展·变革——锐意探索

人就像弹簧,压力越大,爆发力越强。

在这个传播手段快速更迭的时代,一个传统媒体电视台要想生存,就要做一个行稳致远的长跑者,有质感地唱出居高望远的强音,不能在别人的结论中终止,谁能尽快适应调整,谁便能勇立潮头。

对!破冰前行,砥砺奋进。

随着宏观政策的收紧,全省广告市场呈现断崖式萎缩,各媒体单纯依靠广告支撑发展的局面已经难以维系。纵观全省媒体形势,无一例外地采取了各具特色的模式,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开发后续产业,传统的经营模式正在被新的经营业态所取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鉴于整体环境和遇到的困难,我们必须调整战略思路和经营布局,面向教育市场,深挖教育资源,遵循商业规律,打造核心产业。

借力新技术、新手段,以内容整合、形式整合、渠道整合为重点,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深度和广度融合,打造媒体产业链。

我和大家共同商讨并确立了“突出公益特色,聚焦教育成长”的理念,坚持“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方向,积极开发新型融媒体栏目,节目生产和活动以满足创收为主要方向,逐步构建全新模式的营收渠道,实现战略转型。

教育是我们的最大特色和优势。我们整合了幼儿教育、职业教育、招生考试、留学、就业等资源,成立教育产业公司,与台里签订整体承包合同,并以社会公司和机构为依托打造自主品牌,逐步实行公司化运作。拟联合企业及学校,合作开办幼儿园、中职学校,向基础教育阶段渗透,将教育平台逐步转向产业。

此外,我们借助行政资源优势,加快与高校合作的步伐。拟通过共同开发节目、联合办学、举办行业大赛、引进传媒行业资格评价体系等方式,有效地嵌入高等教育,并利用新媒体做好线下经营,拓宽创收渠道,为线下产业提供支撑。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教育电视台这块阵地就是我们的职业情感凝结所在,凝聚着剪不断的情怀和温度。我相信,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能够见到的转角处的那一缕阳光!

猜你喜欢
吉林吉林省教育
奔跑的小浪花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反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吉林冬季之旅
吉林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