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 06:53李磊
速读·上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主动学习共享计算机应用基础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在新时代教育教学理念和国家“互联网+教育”大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新的教学模式促使课堂师生角色转变,师生可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运用微信激活课堂教学,如游戏化、任务式、探究式、小组合作讨论、成果分享等多种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精彩纷呈,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微信;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共享

一、《计算机应用墓颤出》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中职学校必须开设的公共课,根据目前社会对中职学生的岗位要求以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标准,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使用计算机工具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提升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的三种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综合信息技术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师充当控制者、演示者、讲授者的角色,主要运用听讲、图片、文字、演示、示范等方式教学,教师仍是教学的主导者和控制者以及教学内容的传输者,学生则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而目前提倡的新课改大环境下,需要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立足中职学生学情特点以及翻转课堂的运用,把教学重点向学生能力的培养倾斜,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创新能力、批判思维的训练,是分析、思索、探究及能力培养的过程。

二、微信功能中的“教、学”特征

微信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只能终端提供的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并且整合了多项实时、交互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微信发展到今大,功能不断完善、补充和强大。微信APP具备的主要功能有公众平台、朋友圈、通信等,“公众平台”有订阅号功能,能实现消息群发推送、订阅推送教学资料;“朋友圈”功能可以分享图片和文字信息,获得好友点赞,增加互动,一方面支持学习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习评价和互动讨论提供平台;“通信”功能中的群聊功能,可以帮助实现协作学习和小组学习,方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讨论交流,其中的视频、语音即时交流功能可以实现老师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三、微信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在目前教学改革以及互联网技术爆发式进化的背景下,为了体现“互联网+理念,顺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师愿意采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的教学模式授课。由于课程涵盖理论基础部分和实践操作部分。而基础理论部分教学具有缺乏形象直观的特点,所以课堂教学必须转变模式,依托微信诸多实用功能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搭建新型的教学环境,确保学生课内课外的自主学习活动能够有效进行。可以根据课前预习准备,课堂学习巩固,课后练习拓展,在教学实施的各个阶段和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微信功能,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度,信息共享、成果共享,让教学活动合作、友好、互动。

(1)课前预习准备

在课前预习准备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进度和教学内容给出预习自学任务单,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借助相关工具查阅资料完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使用微信小程序“学习助手”发布预习任务单,学生通过小程序学生端加入在线班级并领取任务单,再根据任务单的指引和提示,借助网络资源,例如百度查询、预习课件、在线微课视频等完成资料收集,教学资源的预先学习,并完成学习报告。教师可以实时在线通过小程序平台了解学生预习掌握的情况,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完成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尚未了解的知识点给与指导,然后对完成的学习报告进行检查。在课前预习准备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将要学习掌握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能有针对性地学习并和同学们讨论获得学习成果;而教师能通过小程序平台收集学生尚未掌握的知识点,并准确地抓住}二课难点,做好教学前准备。

(2)课堂学习巩固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课前预习准备的结果巩固与提升,帮助学生解决突破在课前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包括了课前问题反馈、课上任务布置、小组任务实施、总结评价等环节。授课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在预习准备过程中出现的疑问进行指导,采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与本课学习相关资料,引导启发学生解决问题,同时确定任务实施具体内容。学生利用小程序分组功能进行讨论,制定任务实施方案,教师在学生讨论制定方案过程中巡查和答疑。任务实施过程中,使用微信拍摄功能摄制关键问题解决过程,为课堂评价和成果分享作资料留存。任务完成以后,各学生使用朋友圈功能展示完成的作品并与班级其他同学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小组间利用小程序功能进行投票评选优秀作品,并分享展示。最后教师对课堂任务完成情况点评和总结,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将优秀作品通过订阅号发布推送给其他同学,让师生共同学习借鉴。在学习基础理论部分内容时,教师需要根据本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使用微信小程序“学习助手”分享给定动画类、视频、音频类的学习材料和任务单,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触类旁通。

(3)课后练习延伸

在课堂学习完成以后,对于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拓展延伸也相当重要。教师通过“学习助手”群功能发布课后任务,学生接收任务以后根据课堂所掌握的知识拓展所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小程序平台上使用群聊功能,师生可以实时互动讨论任务实施方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微信群语音、视频功能在线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拓展任务完成以后,學生可以在使用朋友圈功能分享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照片、动画、视频,心得体会。师生共同分享任务完成的乐趣。培养提升学生独立学习,合作研究,实践操作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

在新的教学理念和“互联网+教育”环境影响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完全具备运用信息化手段工具的得大独厚的优势。微信在教学中的运用切实帮助教师改善课堂氛围,不仅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还能将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生活化,形象化,信息化,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学生愿意动手,愿意参与。与此同时也能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监控并动态调整教学过程的作用,让课程变得更高效,让教学过程出现“双赢”局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杜颖.计算机网络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1):267.

[2]王海青.“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9(30):193-195.

[3]王萍.关于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9(34):7.

作者简介

李磊(1983.5-)男,湖北武汉,硕士,讲师,武汉市供销商业学校,研究方向:软件工程、多媒体应用。

猜你喜欢
主动学习共享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个人理财》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路径研究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