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精准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19-09-10 03:14陈军
速读·上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精准教学信息化教学中职学校

陈军

摘要:笔者以中职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实践为例,对当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痛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教学目标的精准设定、教学过程的精准设计和学习效果的精准评价等三个维度,引入了精准教学概念,并将信息化技术与之相结合,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笔者通过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精准教学模式的本地化实践,构建了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的信息化精准教学环境,有效激发了课堂教学的活力,显著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精准教学;课堂教学;高三复习课

一、研究背景

中職数学课堂普遍存在课堂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目标定位不够精准的情况,主要原因不外乎备课不充分、学情不清楚,故而教学过程只能搬照抄课本内容;尤其是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师往往把购买的资料(试卷)发给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完成,然后老师批改讲评;接下来,再发试卷,学生做,老师改评,依次循环,师生乐此不疲。如此情景从表面看,课堂教学繁忙紧凑,学生做题忙,老师改卷忙,但是实际效率很低,课堂连“目标方向”都存在问题:学生做了大量没有针对性的考题,原有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错题继续错,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出现以上情况源于中职数学高三复习阶段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不一致,课堂学习诉求不统一,这就需要老师在“教法”层面上多下功夫,不能简单地通过知识点重温和书卷讲读来解决问题,需要寻求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

笔者将高三数学复习解析为如下过程:参阅考试大纲→设定精准教学目标→引导、控制学习过程→重复训练→内容反馈→纠偏,利用信息化课堂教学手段,引入“精准教学”理念,可以精确控制上述过程,通过定量测试,获取相关数据,追踪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痕迹与表现,为数学复习提供数据和决策支持,强化课堂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效果。

二、研究墓颤出

(一)精准教学概念界定

精准教学缘于20世纪中期,是斯金纳行为学习理论衍生出的教学方法,其理论支撑来自斯金纳行为学习和布卢姆掌握学习,以“将科学投影到学生和教师的思维中”为宗旨,通过合理设计,检测过程,获得一定的数据,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为课堂教学提供数据上的支持。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可以用一些操作性训练来改变,长时间训练形成条件反射,人的行为就会发生变化。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固定的模式对人进行强化,进而影响别人。斯金纳曾开展教学实验,提出教学就是目标的设定和过程的控制,加上训练、反馈、纠偏等方法,让教学达到目标,并进行强化,对没达到目标或偏离目标的行为,再通过强化来纠正。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建立在“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知识”的前提,以集体教学为基础,及时反馈和多次反馈,提供学生帮助与额外复习时间,让大部分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精准教学在国外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精准教学的效果主要是通过教学实验来评估;有学者认为,精准教学可明显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有学者认为精准教学对于数学学科学困生有显著帮助。精准教学在国内的研究也处于初级阶段,梁美凤老师文章《“精准教学”探析》谈到精准教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论述了精准教学的操作流程和应用价值;祝智庭老师文章《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效知识教学:激发精准教学的活力》谈到了递归思想下精准目标确定方法;还有张灵芝老师《翻转课堂中的精准教学模式研究》等研究成果。

总体来看,国内外有关精准教学的研究总量较少,研究成果也稀缺,更难以看到高层次的研究课题;精准教学研究面比较窄,大部分面向小学等低段教育的定向课程,在中学尤其是中职层面缺乏相关研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广泛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的背景下,特别在职业教育领域,精准化教学的优势得以凸显,以数学教学为具体载体对精准教学开展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三、具体实践

笔者以中职高三数学复习课为例,进行精准教学的具体课堂实践;该次课程以学生升学考试《等差数列的灵活计算》相关知识点为目标,对解题正确率(错误率)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展开分层教学,学生在课堂内使用平板电脑与教师进行学习互动。

(一)课程安排

1.课前准备阶段

根据升学考试大纲确定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理解等差数列、等差中项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利用学校购买的资源库,形成一份等差数列测试卷,将考点细化为4个问题,分别是定义问题、等差中项问题、通项公式问题和前n项求和公式问题。每一个问题设置5个考题,难易程度逐一增加。

2.课程导入阶段

本次课程由播放2分钟时长的《等差数列》微课视频作为导入,回顾原有知识,起到一个精准记忆作用;但学生观看视频之后,对等差数列会有一个短暂性的强化记忆,有助于一节课的顺利开展。

3.课堂测验阶段

利用信息化教学软件生成考卷,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正确率较低题型,罗列对应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在题库中随机抽取以上知识点对应的10个小题,用于后续的针对性训练与强化。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接下来一体机呈现的错误率较高的几类问题,以下重点讲解一类,其余教学模式略同。

第一类问题如下:

展示出两个问题后,笔者在一体机上投射一个二维码,学生利用手中的平板登录自己的账号(每人一个账号,用于后续数据收集分析评价),进行扫描,答题错误的学生登记问题1和问题2做错的原因(错题原因采用选项选择,学生选取对应原因即可,不需手写);统计数据如下: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1出错率达到31.1%,其中公差求错占比较多,即使做对的同学灵活运用公差性质求解也较少。于是,第一个重点就精准确定,学生学会常规方法求公差以及用灵活方法求公差。问题2出错率为60%,其中“等比中项求出正负两个值”的占一半,公比知识理解不够,对等比中项知识掌握不够。这样第二个重点就是让学生更快更轻松地求出公比或者等比中项。如此一来,这一类问题的教学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就非常清楚。

(三)纠偏与训练

接下来就由简人难重点讲述公差、公比和等比中项的求解,给出类似的题目,进行训练、强化,确保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计算方法(包括常规计算和灵活计算)。

完成两个练习后,学生用平板提交答案,教师立刻收到答题信息反馈,练习1的正确率是86.67%,练习2的正确率是75.56%(如下图)。如果正确率达到80%以上,此类题不予讲评;练习2虽然接近80%,但是没达到,再加上对本题A选项的分析,学生错误集中在答案的正负上。经过分析,学生对等比中项取正还是取负存在一定的疑惑,针对性的讲解。讲解之后类似的题再发布两题,学生继续完成提交,最后完成教學任务(等差数列的灵活计算)。

其他各类问题在教学模式的处理上完全一致,在此不再赘述,简化成教学流程图如下:

(四)效果与评价

针对本课预定的几个重点“公差公比的灵活求解”“整体法灵活求解连续多项或奇偶项的和”等等,学生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对应习题正确率基本在80%以上。通过精准教学的实践尝试可以发现,该模式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分析更精准,更有利于解决学习上困惑,学习效果评价(数据检测评价)很好的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度。要做到课堂中的精准教学,需要完善的课堂信息化技术支持,笔者采用了问卷星统计软件以及网上阅卷系统(考试成绩和考试知识点数据分析比较精准)。

四、研究结论

要进行课堂精准教学,需要老师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必须要形成团队协作,特别是高三数学教学,海量的知识点和练习,需要整个课程组共同参与,组成一个精准教学备课组;备课组可以分知识区块,由教师分别备课,接着备课组集体研讨最终整合形成共案;教师上课以共案为基础,根据各班级的实际情况形成个案,个案备课组存档,期末学校检查评比。如高三数学复习中的数列知识,可分成很多个知识点进行备课,思维导图如下图,每个知识点备一个教案,搭配相应的习题。细化知识点,更利于针对性进行精准教学。

不仅仅如此,教研组内对教师的共案、学生练习的制定(增删)及教学策略(重、难点的突破,教学方法指导)等等要定期进行检查、交流和研讨;每周进行测试的内容(要由教研组合理安排教师制作试卷,标注组卷人姓名,负责人要说明试卷的设计意图及预期达到的效果)、错题整理(把作业及周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使用专业软件扫描后形成电子文档,可穿插在周测里,也可单独进行“题不二错”的训练)及补偿性练习题(根据学生错误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制作试卷,有针对性的进行巩固)处理策略交流研讨。

从严格意义上说,精准教学应该包括:精准备课(熟悉教材、了解学情),精准课堂,精准作业,精准测试和精准辅导。在进行精准课堂教学前,我们应该精准地熟悉教材和学情在教学之前研读考试大纲,准确地熟悉学习目标,精准把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内容和考试要求的联系,从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在教学策略上,我们要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实际生活应用中去,最大程度吸引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主动内化技能;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层次都不相同,精准教学需要老师在备课时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个性进行教学设计,充分了解授课班级的学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在精准课堂教学之后,还需要精准作业(根据不同层次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和精准辅导(针对课堂中20%以下没听懂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甚至再进行精准测试(针对课堂反复出现的错误进行再测试直至巩固)

精准教学模式的构建,其关键要素如下:

1.教学目标精准化

教学目标精准化是实施精准教学的重要依据和逻辑起点。中职高三数学复习的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依据考纲,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精准地阐述和量化,要注重分解和细化,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教学目标。

2.教学过程精准化

教学过程精准化的核心是规范的教学流程和精准的数据支持;学校要建立一个大数据资源平台(也可购买成熟的教学资源库),提供不同的信息和资源,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精准检测和记录数据,对学生的教学状况随时进行分析和改进。

3.教学评价精准化

教学评价要基于教学目标形成,必须精确、准确,能够直观反映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真实态度,只有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丁具,才能准确搜集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认可度,真正实现教学评价精准化。

4.教学参与多元化

除了课堂中的学生之外,整个课堂的参与对象可以多元,可以是学生家长、教师或者别班学生,请他们共同参与课程教学,形成多元化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课程教学团队整体进行教学策略优化和教学手段完善。

5.教学设备系统化

要进行精准教学,各类设备和平台是必需的,学生还要相应购买或建立平台资料数据库;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满足学生上课入手一台移动设备用以配合信息化精准教学,如果受到条件限制,教师也可以采用纸质试卷让学生检测,然后进行扫描,教师做好试卷分割(输入考试题目对应的知识点等)工作,这样通过网上阅卷也可以完成对学生的精准数据分析。

五、后续研究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开展中职学校高三数学教学复习课精准,取得了显著效果:

第一,课堂纪律、学习氛围明显改善,学生专注度更高,师生互动更容易,移动设备端的实时评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二,作业错误率大大降低,精准教学主要针对的就是学生的错题和不易理解的知识点,经过纠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越来越高。

但随着对精准教学模式研究的深入,在产生显著效果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

1.学习行为过程与个性化发展易被忽略

精准教学获得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主要途径是靠测试,然后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强化练习,最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结果驱动型教学。但精准教学不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看重最后的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程序化,这样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

2.缺乏技术支撑的精准教学工作量太大

精准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收集数据,通过信息化软件进行处理,用图形呈现出学生的各种表现,这就需要信息化技术的全面支持,需要配置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这对很多学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而言,困难很大;一旦脱离了信息化环境的支持,精准教学所带来的工作量会非常庞大,想要具体开展就会很困难

因此,如何确保在实施精准教学的过程中确保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如何在信息化条件欠缺的地区开展精准教学,值得我们进一步开展持续研究。

参考文献

[1]梁美凤.“精准教学”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6):4-7.

[2]祝智庭,彭红超.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效知识教学:激发精准教学的活力[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8-25.

[3]张灵芝.翻转课堂中的精准教学模式研究[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50-52.

[4]叶巍巍.巧用精准化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职业教育,2019,18(08):32-216.

猜你喜欢
精准教学信息化教学中职学校
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敢问路在何方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精准教学
基于VBA控件技术与精准教学理念的授课课件设计实践研究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