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浅析

2019-09-10 09:02汪全鸿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汪全鸿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的重要要求,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和高中数学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特点与培养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时代的发展与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使高中数学教学的培养目标更有针对性,数学教学应该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要求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也促进了高中数学教学的变革与创新,使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受到冲击与颠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与落实。核心素养要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中体现出来并且得到内化与巩固,教师就必须树立生本理念,充分认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满堂灌教学模式的弊端。传统教学中不注重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是阻碍学生主体活动开展的绊脚石,学生的核心素养没有落实的空间与时间。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学过程中学生思考能力的发掘,离不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切身体验与感受,也同样离不开学习过程中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教师也要根据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与提升课堂效果。

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概述

(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特点

高中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拥有较强的数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其数学素质能够满足社会对其提出的更高要求,能够在现实生活中以数学的眼光与缜密的逻辑思维观察生活及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强大的数学实践能力从而不断提炼数学思想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数学综合能力。高中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具有综合性、持久性与阶段性等特点。所谓综合性是通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创新能力、数学思维等都得到有效培养与发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与分析方法,而不是对学生单一方面能力的培养。持久性是指学生对数学学习具有持久的兴趣与学习动力,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能够广泛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靠单一性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如果学生思维只是局限于课堂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很难得到提高与发展。即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在学生持之以恒的不懈学习与实践中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阶段性特点是指核心素养是通过不同的阶段得到逐渐培养而形成的,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中其核心素养的表现是不同的。高一阶段的学习,学生所具备的核心素养可能只是单一地解决数学问题,而高三阶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就更高了,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解决数学问题,还要具备独立思考的品质,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以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与解释生活,这一阶段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较高一发生了质的变化与提高,学生离社会对数学素养的要求更接近。这三个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必须完成数学知识的建构与提高自身数学技能,并且能够借助知识技能分析与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与树立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态度,以适应社会及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培养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数学教学向着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方向推进,向着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方向推进,使学生更好地在实践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端正学习态度并以求实的探究精神从事数学学科的学习与研究,也更好地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更能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还可以为学生以后进入大学的数学学习及进入社会后数学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兴趣的驱动力是非常强大的,学生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使学生放松地参与学习,并且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高高在上的演讲者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学生整个过程都由兴趣驱动而产生探究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如在学习函数与方程时,这部分知识相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不小的难度,教师根据学生乐于合作的特点,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其中的概念与运用规律,并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出示相关图形,体现数学的数形结合思想,这样学生的探究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相结合,使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使抽象的问题具象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引发独立思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独立思考是学习数学的必备品质。传统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拥有自主提出问题的机会。而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的高中数学教学最关键的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产生创新性思维,而不是唯教材的结论、唯教师的讲解为权威。敢于质疑是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素质。而现代社会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考试中取得好分数的学生不一定具备创新思维能力。所以,要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提出来,通过与学生的合作学习,通过向教师请教,以及运用现代网络技术等多种渠道将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在学习空间直角坐标系时,学生用教师上传的微课进行预习,并且根据微课设置的快放、慢放及暂停功能,优生可以采取快速浏览的方式进行学习,而中下层学生可以采取慢放与反复播放的功能对微课进行学习,最终优、中、学困生都可以完成对知识的预习。在微课学习中,学生可以把疑难问题记录下来,然后通过网络查询等手段解决疑难,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疑难问题,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与优生对中下层学生的帮扶作用,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解决问题中教师要倡导学生对一个问题采取不一样的解决办法,以培养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

(三)善于总结不足以优化学生学习过程

总结学习当中的不足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假若学生只是一味学习新知识,而不善于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或者缺漏,就不会对学习过程产生反思,也就不会改进自身的学习方法,以优化自身学习过程。教师要坚信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只是没有找到有效挖掘的方法与方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在做过题目之后,就要反思自己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思维过程,总结题目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通过多个问题的解决,掌握不同的思想与方法,这样不断地积累与总结,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会找到正确的思路,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数学作业环节,不仅要求学生写出解题过程,还要附加上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解决这一问题时所运用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自觉总结归纳的意识并且形成习惯,提高数学核心素养。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倡导学生建立“纠错本”,对做过的题目中出现的错误进行重新修正,并且注明产生错误的原因,这样的总结,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以不断优化自身的学习过程。

三、结语

教師要全面理解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要以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探究动力,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并且善于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以不断优化学习方法与过程,促进学习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章建跃,程海奎.高中必修课程中概率的教材设计和教学思考——兼谈“数学核心素养如何落地”[J].课程?教材?教法,2017(5).

[2]史宁中,林玉慈,陶剑,郭民.关于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核心素养——史宁中教授访谈之七[J].课程?教材?教法,2017(4).

(责任编辑 林娟)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