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阈下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2019-09-10 22:22马晓燕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马晓燕

【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还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使教学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本文介绍了专业发展的内涵,以及阐述了传统文化视阈下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专业发展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使之更好地置身新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之中,促进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还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使教学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想要有效提高教师专业地位,我们就要极尽所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之在收获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一)建立专业理想

教师专业精神的理想是教师发展的巨大动力,教师不仅要有奋斗的目标,而且要有更好的应对工作困境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专业化的理想是使教师成为一名成熟、有抱负的教育专业人员,这也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拓展专业知识

教师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本体知识,条件知识,实践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特别是,教师的“本体论知识”是教师的专业知识。“有条件的知识”是与教育学,心理学和法律有关的知识。“实践知识”是教学情境的知识和与教师有针对性的行为有关的知识,即教师的教学经验的积累。通过拓展和深化这些知识,可以快速、有效地提升教師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传统文化视阈下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传统文化视阈下,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语文教师不仅具有教师的共性,又具有“语文”的独特个性。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要求语文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将自身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价值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想要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加长远的进步,我们还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与尝试:

(一)提高文学修养

加强文学能力的培养,能够理解语言的奥秘,积累欣赏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熟练管理语言,使教师在国语教育中得心应手。我们享受着国语教育的感觉,便会自然地向学生传达这样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国语的兴趣,学生也有学习国语的幸福感,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大大提高。

(二)加强文化实践

注意观察草根文化,培养主动探究精神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会自信,在草根文化认同过程中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三)传承草根文化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草根文化的内容和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草根文化,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近几年文化领域又形成了全新的全球化文化逻辑。具体说,就是文化生产和商品生产的关系日益紧密。非文化性商品的文化、符号性越来越强,文化商品也成为当代社会的重头商品。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线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商业制作、商业包装渗透一切文化活动与机构。比如我地区五大宫调以及淮海戏在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是有时代精神,有积极意义的,但有些曲目中的内容又具有封建迷信思想,这又是它们的局限性。

(四)创新教学理念

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过程性。通过体验、感受和传承优秀的草根文化,立足于本地区的具体生活,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来研究课题,并把这些方法迁移到其他学习活动以及生活中去。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情感经历、人生态度出发,对本地区文化及其相关问题发表不同看法,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探究、去发现、去感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密切的关注和必要的指导。开放式教学可渗透其中,不拘泥于文本解读,可以采用参观、实践、艺人展示等形式,要以“探究”“活动”为主。

三、草根文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实践

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乡土文化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强调学生看问题的洞察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课程的设置趋向国际化和乡土化,比如连云港“本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让学生在传承乡土文化时,紧跟时代的发展需要,在设置连云港“本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时,我们既要关注连云港本土文化形成中的地理历史,关注过去、发现其现代价值,同时也要关注正在形成中的地方文化中的积极因子。连云港“本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适应性为原则,参照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取舍标准以及相关资料、文献,在内容上进行选择和取舍,按内容介绍(导读)、美文选读、知识链接、活动设计四个板块。连云港市有花果山,根据《西游记》创作探究,此乃连云港的本土文化,因此东海名著单元中选取吴承恩与《西游记》,本课所选内容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热爱阅读名著的思想感情和积极创新的精神,并可以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的体验和发现。

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西游记》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走近吴承恩,查看吴承恩简介,发现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始末,民间故事有《吴承恩上云台》《西游记》人物中选取《取经路上真唐僧》《孙猴子的花果山情结》《花果山下说八戒》《老寿星与拐杖柏》,知识链接:四大古典名著之《西游记》邮票欣赏。另外李汝珍以连云港花果山的南麓——东磊为创作背景,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名著《镜花缘》。《镜花缘》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内容最奇特的一部,当代学者称之为“杂家小说”,国外学者评为“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巨著”。所以东海名著单元中又选取了李汝珍与《镜花缘》,本课所选内容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并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连云港市属地区有东海孝妇事迹,史载于《汉书》《王子年拾遗记》《太平寰宇记》《海州隆庆志》等典稿。元代剧作家关汉卿根据东海孝妇的记载,创作出不朽名剧《窦娥冤》。连云港市云台区朝阳镇北侧山头现存“汉东海孝妇祠”,俗称娘娘庙,又叫窦娥庙,据考证始建于宋代,北宋诗人苏东坡、文学家石曼卿专程到此凭吊。每年农历“三月三”,民间在此举行庙会,敬祀孝妇。东海孝妇《窦娥冤》,本课所选内容文体多样,有楹联,有民间故事,注意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并为高中学习《窦娥冤》的文言文做铺垫。民间故事选择《东海孝妇》《窦娥冤》与“东海孝妇”。知识链接选择关汉卿《窦娥冤》中《东海孝妇》的典故(译文)。因此,草根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够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创新教育观念,激发教育智慧,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极大的提升。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学研究第十二期课题“以名师为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批准号:2017JK12-L160)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十三五”课题“以戏剧形式开展汉字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批准号:KCJCYJSGX201808000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卢夏夏.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2]陈正刚.传统文化视角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方略[J].亚太教育,2019(7).

(责任编辑 袁霜)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