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探究数学校本教材开发的探索

2019-09-10 00:49黄欣
速读·上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校本教材数学小学数学

摘要: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研究并实施校本课程。引进的校本教材虽然有知识体系完善、内容丰富等优点,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能满足本校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學效果,研究团队对教材进行改编,使其更加儿童化、生活化、生本化、综合化。

关键词:探究数学;小学数学;校本教材;数学

为了弥补数学教材中文化内容欠缺、所涉广度深度有限等问题,我校开发设置了《数学“童本”阅读》校本课程,探究数学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希望通过这门课程,更好地提升一部分孩子的能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但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我们陆续发现了一些问题:课堂死板,老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学习;教材内容单调,对学生来说吸引力不足;学习内容有难度,学生学习投人度差等。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先把目标集中在二年级,集合有经验的老师,重新编写了二年级的探究数学校本教材。新的校本教材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修改和重构。

一、教材编写儿童化

学习内容不受学生喜爱,那我们就去改变它。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并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的去探究,努力寻找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所以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更多的关注学生年龄特点,尽量贴近学生的心理世界,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我们把直自、无趣的教学内容变成了学生喜爱的动画情景。比如在《周期问题》一课中,小猪一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猪妈妈手里有1~36号学习卡片,依次发给乔治、佩奇、猪爸爸、小羊苏西和猪爷爷五个人,请问第36号卡片发给谁?谁拿到的卡片最多?这样以童话故事来呈现数学的方法,贯穿于整个教案的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学生的喜好放在首位,以学生立场为出发点,让数学更贴近他们的世界,将数学知识融入童话。

二、教材编写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可能性越高。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带到生活中去,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在平时的生活中更要学会去应用,在应用中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那才是一个完整的感受生活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材编写也在思考如何改变传统教学脱离生活实际的状况,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学习《东西南北》这一课,我们就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地点:三峡广场,把生活中真实的位置引入课本中,方便学生把方位的知识反过来运用于生活中。

三、教材编写生本化

探究数学学习内容较复杂,有难度,很多老师会采取了讲授式教学方法,结果是课堂变成了老师与某一部分的乐园,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要改变这一现象,我们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加入了小组合作的环节,积极提倡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参与学习的意识。在这个设计中,我们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凭感觉去交流、讨论。我们会根据学情,给学生思考的台阶,帮助他们有效地进行小组交流。例如在《速算与巧算》这一课中,学生会计算这样一道题:一只青蛙第一天吃了36只害虫,每二大吃了87只害虫,第三大吃了64只害虫,那么青蛙3大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在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的列式解答后,我们给出了这样的小组合作要求:①看一看:你们写的算式是相同的吗?②比一比:如果方法不一样,谁的方法更好呢?为什么?计算方法的简便与巧妙,不是由老师直接给出的,而是由学生自己在比较过程中发现的,这个过程让使用一般方法进行计算的孩子学到了新的技能,而那一部分直接进行巧算的孩子也可以训练自己的表达、概括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投入学习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四、教材编写综合化

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发展,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现在我们面前,数学文化也走进小学课堂,深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对于数学文化而言,其不仅包括数学的精神以及思想,还包括数学方法的形成以及发展。广泛的来说,数学美以及数学史都被归结在数学文化的范围内。数学是人类知识宝库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且每一位公民都应该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因此,我们将数学文化巧妙的渗透在探究课堂教学中,进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时,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比如在《速算与巧算》一课中,我们向学生们介绍了数学家高斯求和的故事;在《图形切分》一课中,学生们知晓了哥德巴赫猜想和陈氏定理等,这一个个有趣的数学文化故事,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知识产生的过程,加强学生思维的锻炼,引导学生体会存在于数学中的内涵。同时积淀情感,使数学文化的外在魅力得以彰显,进而在教学当中对数学文化进行更好的融入。

儿童化的教材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的教材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本化的教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蕴含文化的教材打开了学生的数学视野。一本有童心、有生活、有个性、有文化的数学教材必然深受学生的喜爱,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顾小燕.让数学教学更贴近童心——小学数学“童化”教学初探[J].内蒙古教育,2015(17):28.

[2]曹青.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1(14):132.

作者简介

黄欣(1981.04-),女,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校,本科,专业:小学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校本教材数学小学数学
基于企业需求的职业学校加工中心校本教材开发的探讨
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开发咏春拳校本课程,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五年一贯制大专阶段二外日语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