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有效建立分析

2019-09-10 07:22陆鹏飞
理论与创新 2019年10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规则小学

陆鹏飞

【摘  要】小学生的性格较为活泼,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也较为跳脱,很难让他们在那里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这样就会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还会影响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落实。通过相关调查不难发现,小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法长时间坚持遵守纪律,为此,体育教师应该创建科学的体育课堂教学规则,从而约束小学生的课堂行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规则

1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制定的重要意义

1.1能够有效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秩序的创建

体育课堂常规的制定和运用能够有效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秩序的创建,小学体育教室应该在上课之前就让学生了解课堂纪律,并且反复的强调,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严格执行。体育教学有序地进行离不开良好的课堂常规,只有建立起良好的课堂常规,才能使体育课堂高效地开展,并上得张弛有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

1.2能够让小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体育知识和实践技能,提升体育教学效率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课堂常规的出现及运用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和实践技能,规范小学生的行为。有秩序的课堂,能够给教学环节节省出大量的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反之,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一直被学生打断,总是处理与教学无关的问题,那么学生学习时注意力也没办法集中,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这样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只有严格地执行课堂常规才能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3能够有效控制伤害事故的发生

由于体育课堂大多是在课外活动中完成的,因此难免会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体育课堂的纪律形同虚设,学生不听从教师的安排等问题较常见。因此,必须要建立良好的体育课堂秩序,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的教育,提升学生组织纪律意识及安全意识,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谨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创建科学的体育课堂常规

为了进一步规范小学生的课堂行为,提升体育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创建科学的体育课堂常规,不仅需要长期有效的计划,短期的目标,更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下面,本人将结合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实际来谈谈一些建立良好课堂常规的方式。

2.1让小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常规的制定中来

体育课堂常规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小学生的课堂行为,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遵守课堂常规,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常规的制定中来,从而使学生对规则要求更加清晰、明了。因此,在每学期开学后的第一节体育课堂上,老师不用急着传授体育知识或技能,可从课堂常规入手,和学生一起采用发表见解、共同讨论、投票等民主的方式制定几条保证体育课堂有序开展的课堂常规要求。

2.2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教师对队伍的引导能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依靠单纯地吼叫或者口令无法提升教学效率,也不会得到学生真正的服从。故可制定一些老师跟学生相互配合的口令方式配合动作提升队伍的管理效率。如:当老师喊“立正”时,学生回“一、二”;老师喊“向前看齐”时,学生回“齐”,并将双手伸直,和前面的同学保持一臂的距离;老师喊“向右看齐”时,学生回“齐”,并左手撑腰跟旁邊同学拉开至一手撑腰的距离,头向右摆;老师喊“向前看”时,学生回“看”,并恢复立正姿势。这些相互配合的口令能使学生跟老师有互动,能有效地提升老师对队伍的调整和掌控。

2.3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集合站队训练

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集合站队无法做到快速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还有些小学生活泼好动,不懂得听从教师的指令;学生跟前面的队伍对不整齐;注意力不集中;排队动作很慢等问题。这样使得课堂每次都要浪费一些时间在集合站队上。为了提升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式以提升学生集合站队的能力。(1)跟学生约定好排队的规则,排队必须要做到“快、静、齐”。(2)让学生记住自己前面和自己右边正对着的同学,以便很快地找到自己站队的位置。(3)站成两路纵队时所有人站到位置就将两手掌合并放置在肚脐前面,一臂距离控制前后距离。当要队伍散开时,让学生伸直手臂,以一臂距离控制前后左右距离。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避免学生站队时拿不准距离和老是挤来挤去。(4)每一列队伍选出一位小组长,每次站队时让小组长提醒组员站好,并控制好距离。(5)对于表现好的小组及时给与表扬和鼓励。

2.4科学选择体育课堂的上课场所,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小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几种,自制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小学生容易在教师课堂教学期间走神,这样就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率。为了提升课堂效率,老师需要将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在备课时进行考虑,尽可能地通过更好的教学设计避免让学生出现这类错误。而教学中低年级学生非常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活动的范围太大,学生玩开了之后就不听老师的指挥,使教学没有效果甚至很难再继续进行下去。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老师就需要在备课时更加合理的设置教学中需要用到的场地,使学生不仅能开心快乐的学习,还能在老师的调控下安全有秩序的学习。

2.5把课堂常规融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来,让其逐渐形成规则意识

小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态度大多较为随意,例如一些学生随意离队、上厕所,或者在没有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下就拿起体育器材玩耍。这些现象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看起来都是一些小事情,教师往往不太在意。但正是这些小事情是对学生进行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良好契机。教师应抓住这些现象出现的时机,及时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堂与其他文化课堂一样需要有严谨的纪律和规范的行为习惯,唯有此,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只有从点滴做起,才能逐步让规则意识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才能将体育课堂常规逐步建立起来,保证体育课的正常进行。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课堂常规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常规意识,并长期坚持落实下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从而保证体育课堂高效、有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

[2] 魏娟 .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体育创新教学设计 . 第一论文网,2017.4E9C2EE4-BAA7-41B0-B7BA-5D8904D03D60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规则小学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