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学生”校园欺凌行为及其教育策略研究

2019-09-10 21:12李鹏鹏
高考·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留守学生校园欺凌教育策略

李鹏鹏

摘 要:留守学生一直是被忽视的群体,从小就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性格孤僻不合群与同学之前容易产生矛盾,从而导致校园欺凌行为屡禁不止。起因不止在于留守学生自身特性,教师管理工作的缺失和家长的教育理念以及方式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社会和国家更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学生的关注,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意识,使校园欺凌远问题远离农村留守学生,构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留守学生;校园欺凌;教育策略

校园欺凌问题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学生年纪越大心理成长也更为迅速,越来越早的思维独立也加剧了校园欺凌的发展。现阶段,校园欺凌现象在各个学校中屡见不鲜,其态势越来越严重,造成很多不可挽回的悲剧,使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国家卫计委曾在2017年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据相关统计显示,校园欺凌频发地区恰恰是教育资源匮乏的农村地区或偏远地区,而被欺凌对象大多是留守学生[1],这种现象发人深思。如果留守学生校园欺凌问题再不进行有效的解决,其产生的不良影响日益严重,最后导致的结果只能是伤害社会和国家最根本利益。只有加大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和管理力度、对留守学生关爱程度,才能更好的解决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

1.农村留守学生校园欺凌的成因分析

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学生养成良好品格和优秀人格的关键。而对于农村留守学生来说,脑海里关于父母的记忆大多是模糊的,陪伴自己成长的多数是奶奶爷爷,姥姥姥爷,这种隔代教育是大多数留守家庭的教育模式。而上一辈老人所在的年代对于教育关注程度不够,大多数连小学文化水平都达不到,更有部分老人目不识丁,每天辛苦劳作后无法向留守学生给予更多的爱和关注,更没有办法对下一代进行教育。正是在这种原本应该受到父母小心呵护和树立正确品德的关键时期,却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良好沟通,使留守学生出现了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负面心理,这种敏感的、脆弱的、不良的情绪对这些学生今后的教育和成长更是百害而无一利。导致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受教育意识,从而排斥文化教育和校园,造成一种父辈没有知识文化下一辈也得不到良好教育的死循环,使这部分农村留守学生从预期的“引导式”成长,变为了“放养式”成长,无法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产生自卑自贱心理、对人冷淡不会沟通、情绪容易失控易怒等等不良症状[2],成为滋生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摇篮,也成为校园欺凌现象形成的直接原因。

2.农村留守学生校园欺凌的教育策略

2.1成立相应教育管理的服务模式

位于农村地区的学生家长本身就缺乏对学生心理教育的正确教育方式和教育意识,又因多数家长外出务工的原因,将学生留给上一辈老人抚养,长年在外为钱奔波劳碌,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导致学生缺乏安全感产生人格缺陷,从而给校园欺凌的现象留下隐患。其次,中学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实施力度有待加强,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度不够,容易使学生心理产生偏差,使得农村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基于此,中学学校应培养教师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度,积极开展教师老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活动[3],完善教育部门健康教育体制,提高教育工作质量。

2.2创建和谐校园环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德育意识

如何应对校园欺凌现象是目前教育部门重点内容,综上述各方面因素进行合理分析得出,留守学生其心理状态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常常得不到安全感,所以,学校需建立安全可靠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弥补家庭缺失的温暖,感受到身边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加强相关教育工作,对教师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学会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倾听学生,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对留守学生以朋友的角度陪伴,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对自身情绪进行调节,使学生在形成正确的德育意識和良好的品德[4]。

2.3给予孩子更多关爱

一个人的成长空间更多地取决于自身父母所带来的影响,一个和谐美满、幸福快乐的家庭,一对人格高尚,有高素质文化的父母,对培养一位优秀的人才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5]。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胎教的作用,经常传输好的教育和观念对学生的身心发育有着积极的意义,真正的关心不只在于多优渥的物质奖励,更在于日常的陪伴,孩子都是看着父母背影长大的,这句话没有错,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耐心地以平等的对待方式与之进行交流,走进学生心里引导着向成功的方向迈进,不仅为学生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发展的头等大事就是防治校园欺凌,校园欺凌使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让还没有开放的花朵早早凋谢。农村小学应加强校园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此营造出和谐美好的环境,促进学生的成长。

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

课题名称:农村“留守学生”校园欺凌行为及其教育策略研究

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658

参考文献

[1]胡春光.校园欺凌行为:意涵、成因及其防治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01):76-82.

[2]林进材.校园欺凌行为的类型与形成及因应策略之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16(1):1-6.

[3]佚名.社会控制理论视角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No.379(8):6-13.

[4]佚名.校园欺凌行为中受欺凌者的心理适应与问题行为及干预策略[C]//第九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6.

猜你喜欢
留守学生校园欺凌教育策略
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