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课本剧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分析

2019-09-10 10:54朱松
高考·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本剧学生主体中职语文

朱松

摘 要: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创新的教学发展形式,能够为课堂带来新变。将课本剧的形式运用于中职语文课堂,能够打破课堂的沉闷,尊重学生的主题,并且全面达成现代化教学的发展。在具体教学组织中,运用课本剧展开教学,需要教师挖掘当前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改编,完善教学内容,最终促成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课本剧;中职语文;学生主体

前言:在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尝试运用课本剧这一创新形式,组织发展教学,具有积极意义,使得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在具体教学组织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都发生了转变,作为剧本的编导、参与者等多个方面,这些都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权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升。本文针对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为课本剧的运用开展做出思考。

一、课本剧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意义

在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尝试运用课本剧的形式展开教学工作,是指由教师和学生合作,将课文等资源改变成为“剧本”,由学生设计改编,也由学生参与演出,并以这样的方式达成对课文的学习与理解[1]。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与尝试,可以发现,中职语文教学运用这样的方式,具有如下积极意义:

其一,能够增加学生与语文内容的交流。就语文学科特性而言,作为语言类学科,本身意义就在于口语交际、沟通表达,这也是中职学生综合素有的必然要求。借助课本剧的形式,将静态的语言动态的呈现出来,能够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实现对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甚至于是口语化的处理书面知识,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生尝試改编教材内容的时候,就意味着需要与教材内容进行交流,如课本中的人物,在当时的情境之下,应当是以什么样的感情,说出什么样的话,这些都是课本剧所能带给学生体验的。

其二,能够照顾到中职阶段的学生语文学习。语文学科在中职阶段仅仅是公共基础课程,很难引发学生的重视。加之中职学生本身基础知识薄弱,难以提升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课本剧以一种新鲜甚至于带有足够趣味性的方式,引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与关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启发学生去思考、创作与成长,全面推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关注及学习。

二、课本剧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是课本剧的形式展开运用的前提所在。在中职阶段,学生会面对诸多课文与文章,但是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改编为课本剧的,学生也没有如此多的实践时间。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一般而言,适合课本剧的语文素材应当具备趣味性、对话性等特点,能够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并且带有趣味性,在表达出来之后,能够得到大众的欢迎与认可[2]。口语多、对话多的内容通常更适合转变为课本剧;带有足够的趣味性,表演成分大的内容,也比较适合学学生的自主改编。如课文《鸿门宴》这样的内容,就带有很浓厚的表演需求,且是文言文章,学生在理解中会有困难,不妨改变成为现代汉语的课本剧,学生在自主改编和学习中就能实现成长,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二)对课本剧进行合理限制

对课本剧进行合理的限制,对学生提出要求,也是教学发展的必须。在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课本剧组织教学时,将学生学习和组织设定的主动权都交由学生本身,但是学生也会有惰性心里,必要的约数十分必要:约束学生的改编,当一篇文章转变为剧本的时候,就会发生变化。当代影视作品中,有很多小说改编的剧本,多数都是保留小说的精华进行进一步的改写,也有小部分直接将小说改的面目全非。想要改编课文,就已经融入读者的观念,对原有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了。而且课本剧带有更多的口语化转变,自然选词措句与教材有了很大差距,此时要注意限制内容上禁止庸俗、低速等,脱离低级趣味。在组员设定上,不同小组分别进行课本剧的改编,但是每位组员都要有足够的参与比例,而避免有人占比多,有人占比少的情况。这些都是课本剧展开的必要限制。

(三)将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

将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也是在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推行课本剧的重要关注点。首先,应当承认的是,中职课本剧的展开,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产物,而非单纯地教师或是学生的单独劳动[3]。在课本剧的情境下,教师与学生不再分工鲜明,而是合作完成的,教师可以作为学生剧本的导演,整个活动的总统筹、策划,同样的,学生要将自己的观点表述清楚,每个小组,或者说是每个人物都是独一无二的,此时教师要将尽可能的表现空间留给学生,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创作,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成长发展。其次,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听一些学生的创意。课本剧本身需要在舞台展示,这对于青年学生而言更有推动力,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倾听学生的建议,逐渐完善课本剧的情景创设等。总之,在课本剧的形式之下,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学习成长的空间,打破课堂的沉闷。

结语:近年来,社会发展对于中职人才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但是要求也在逐渐提升。教学工作,更多的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对于语文等基础性学科的学习也不容忽视。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尝试借助课本剧,引导学生关注到语文学习,关注到语文知识的积累,才有可能更好地实现发展,完成语文知识的建构。

参考文献

[1]戴启江.课本剧表演的评价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3(2):63.

[2]吴志诚.指导学生编写课本剧的尝试与探究[J].新教师,2018,13(1):23.

[3]贡如云,冯为民.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8(5):52.

猜你喜欢
课本剧学生主体中职语文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演出来的精彩不一样的风情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