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

2019-09-10 07:22杨显东
南北桥 2019年18期
关键词:探讨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杨显东

【摘    要】素质化教学目标提出,小学教育阶段必须致力于打造充满人文关怀,具有情感温度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价值态度上获得同样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也要更加注重综合性、技巧性和趣味性,不断推动学生在“玩中学”,从而实现素质化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075

小学阶段对所有学生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拓阶段。学生从家庭走向校园,必须要面临的是封闭的、被规划的学习过程,所以难免会出现情绪与态度上的准备不充分。再加上语文学科的内容不同于学生日常零散随意的对话、交流与阅读,它更具有专业性和系统性,所以导致了学生在思维转换上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为了帮助小学生适应课堂学习这一活动,教师必须要形成策略性的教学方案,从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出发实现这个目标。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教学过程出现的意外情况,并为流畅、自然的教学展开奠定基础。有效的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教师准备环节中,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标准、大纲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案,充分了解所教对象的基础状况,并将所需的材料、教法、工具准备到位。学生准备环节中,教师要布置学生完成相应的预习工作,例如通读文章划出生词,提出阅读性疑问,抄写词语、完成简单练习等。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教学的内容,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节奏。

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并不突出,很少有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会抱着强烈的欲望和目标。他们能够愿意学习语文,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教师和家庭给予的兴趣启发。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始终是最为重要的动力,而培养学生产生“我要学”的欲望则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必须首先真正理解小学生这一群体的意志和想法,能够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思考,例如代入小学生的视角,尝试学生喜爱的事物等,培养与学生相似的眼光,从而为激发学生兴趣积累有效的经验。其次,教师重视实践性、多样性和思维转换的价值,善于在教学中为学生展示语文的多面性,并结合趣味的工具、活动、游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充分考虑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创造出具有人文性特征和个性化特色的教学策略,将学生牢牢地与教学活动联系在一起。

三、构建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正处于构建多样化人际联系,迫切需要情感支撑的年龄。而教师作为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协助者,就必须要与其建立亲密和谐的关系。课堂上,教师要打造舒适、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和蔼亲切地指导学生学习和讲解内容要点,帮助学生放松紧张心情,获得参与课堂学习的勇气与信心。在课后,教师要通过丰富的游戏活动、对话交流、指导劝说等建立起与学生之间朋友一般的亲近关系,拉近师生距离,增大师生之间的粘度,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形成团结一致的集体精神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四、打造多手段综合运用的教学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率高低。从兼顾学生多方面需求的角度来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必须形成多手段联合运用的教学风格。例如教师讲解与多媒体展示与板书笔记的结合运用,实现从多角度将知识点讲透、讲全的目标。教师提问法、师生互动法与学生合作学习法综合运用,帮助学生吸收教师指导意见的同时,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观点与综合的学习思路。同时,教师还要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听、说、想、练能力的培养,构建学生全方位能力提升的策略。

五、关注学生课后的练习与实践

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学生的知识框架和知识储备都是通过有效的练习形成的。所以教师除了有效把握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外,还要密切关注学生课后的作业练习与实践情况。教师给小学生布置的作业练习应当具备综合性,兼顾听、说、读、写等多个领域。例如学习完一个单元的词语后,教师要布置学生认真抄写词语数遍,然后查字典将自己不熟悉的词语拼音和意思标注出来。接着由家长监督完成词语朗读和默写工作,认真纠正错误并反復记忆后再由家长签字。这样一来,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就能够具备书面性和实践性,从而有效的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六、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最为丰富的阶段,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不能压抑学生的这一天性,还要通过鼓励阅读等方式来解放学生的天性,将学生混乱的整理清楚,并使之逻辑化和系统化。同时,热爱阅读的人往往具备更加细腻的感情,更加出众的语文素养和更加深刻的思维内涵。因此教师鼓励学生从小开始阅读,积累语文的素养也是语文教学的方法之一。首先,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推荐好书,列出合适的书单给学生作参考。例如上到鲁迅的文章时,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去看《朝花夕拾》,加强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的联系。其次,教师可以开展阅读交流会、好书分享会、读后感比赛等,鼓励学生展示阅读成果,形成学生之间良性的阅读比拼氛围。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受益,自然也就会更加积极地看书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见闻。

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习惯态度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快速融入语文学习生活中,还能有效提升他们在其他科目学习中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以严格的监督来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站姿坐姿、看书写字等生理卫生习惯,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学生持久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利用教学来实现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针对学习方法而言,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预习复习、听讲做笔记、按时完成作业练习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技巧。其次,针对学习态度而言,教师要培养学生提问、质疑、创新、实践的习惯,帮助学生在学习情感、能力、态度上获得提升。只要这样,学生才能形成有规划、有规律的学习习惯。

针对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有着其与生俱来的特殊性,教师进行阶段性的教法创新与改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时作为小学教师还应当正确地认识到,在小学教学阶段对学生的素质、态度与习惯教育远比对知识、能力教育来的更加重要,学生的学习之路是很漫长的,小学的教育只是一个起点,只有学生真正具备了如何学的能力,才能克服未来前进道路上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刘晶鑫.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4):141-142.

[2]张朝刚.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3(9):67-67.

猜你喜欢
探讨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