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9-09-10 23:55宋丹平
南北桥 2019年18期
关键词:赏识教育教学应用小学体育

宋丹平

【摘    要】为实现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关教职人员有必要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后续教学,提升体育教学课程质量。现阶段,单方面体育活动项目教学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能。有关教职人员有必要注重开设赏识教育,合理激发学生互动参与兴趣,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赏识教育  小学体育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127

赏识如一泓清泉在学生的心灵中流淌,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着被认可,被赏识。在新的教学改革的路途中,小学体育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成了小学体育教师的共识,而教师对小学生的尊重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欣赏上,这种欣赏主要源自于教师内心真切地把握时代教育新理念,将每个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关注,在每个孩子的内心播撒一颗希望的种子,让他们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养成终身体育观念,艺术化的赏识语言可以使学生在欣赏中获得发展。

一、赏识学生的差异性优势

每一个学生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性格特点,不论是兴趣爱好还是个人风格,都是各不相同的,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约定俗成的评价模式容易让教师忽略了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这不仅有可能削弱甚至抹杀学生的天赋,而且还不利于学生长期学习自信心的提高。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的出现,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时,可以通过赏识学生的差异性优势来实现。以个体身高的差异为例,一般来讲,在一个班级中,超过或低于平均身高范围值的学生都容易成为焦点,比如特别高或者特别矮,这其实与学生个人的生长规律有关,但是这部分学生有可能因为自己的差异性而产生被排斥、被嘲笑、被孤立等感觉,这是教师尤其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实际上,个体的差异只要运用得当也可以成为学生的独特优势。以篮球运动为例,个子高的学生在投篮这个环节就会非常有优势,个子矮的学生在传球、抢球等灵活度要求非常高的环节也非常有优势,这意味着原本看似“不常规”的个体差异性在某种情境下将成为无可取代的独特性价值,因此,教师要赏识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并善于将其转化为差异性优势。

二、赏识学生的过程性进步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中,考试分数往往成为评判学生的最大标准,但一次测试的结果并不能科学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现在更加开放和开明的教学趋势则是关注学生完整的学习活动和行为,赏识教育自不例外,教师应当重视赏识学生的过程性进步。比如,在组织50米短距离跑的教学活动时,有的学生在最开始接触时容易抱着玩的心态,觉得自己平常也跑步,没什么好学习的,其态度比较散漫,自然地其运动状态也比较敷衍。但是随着教师对跑步技术的指导和跑步技能的传授,这部分学生开始意识到看似简单的跑步其实里面还有很多的讲究,比如摆臂的姿势,手脚的配合,呼吸节奏的控制等都将成为影响跑步速度的因素时,学生对跑步训练的重视程度就逐渐提高,其态度开始朝着积极、认真的方向发展,其运动状态也会渐入佳境。先不论学生摆正学习态度后的训练成绩是否理想,但学生学习态度从消极到积极,从负面到正面的这一转变就应当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和表扬,这就是我们所讲的赏识教育中,教师要赏识学生的过程性进步。

三、赏识学生的精神性提升

体育活动中,除了具体的体育项目和体育技能外,体育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是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时需要培养学生的一项内容。比如,体育精神中的协同合作,在集体项目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跑步接力比赛时,教师要启发小组成员一起协同合作来完成好这个活动。在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提醒学生做好以下几点,其一:接力环节的人员安排。例如根据小组内各个成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长处来安排第几棒的交接。其二:组内士气的凝聚。例如小组内可以自己设计口号等,以用来振奋组内的每一名参赛的成员。当小组内其他成员上场时,其他成员能够在旁边加油鼓劲,给参赛者以信心等。其三:体育精神的追求。只要是有比赛就有输赢,但输赢不完全代表能力的高低与表现的强弱,因此,赢的小组在享受了胜利的喜悦后,彼此间也要相互提醒,戒骄戒躁。输的小组在品尝了失败的苦涩后,也要避免彼此间的责怪或者埋怨,而且是要彼此鼓励和安慰等。这些抽象的精神性提升,亦应当成为学生被教师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赏识学生的抗压性成长

体育活动作为对身体机能的一种训练和打磨,它在过程中不可能避免地会在正常承受力范围内出现不舒适的感觉,这也可以表现为学生的抗压性表现,因此,教师在应用赏识教育时,还应当赏识学生的抗压性成长。比如,在进行某一项体育项目的训练时,学生假如出现了一定的身体不适感,类似疲劳,手脚酸痛等,经过教师判断后属于正常的,可控的身体不适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克服,勇于挑战自己。最常见的是跑步训练中,跑步强度的逐渐提升和跑步速度的逐渐加快,在过程中学生会经历一定的不适感,但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而当克服了困难后,学生的跑步能力又将得到一定的提升,这就是个人的抗压性成长。它需要得到来自教师的肯定和赏识。

爱玩、爱闹几乎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当进入小学后,教师会开始对学生进行规范性的纪律约束与严谨性的学科教学,这可能会致使部分学生产生被束缚的感觉从而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倦意。另有一部分学生在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这个短暂过渡期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不适感,这种不适感也容易致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为了降低甚至消除学生可能存在的消极学习情绪,教师可以采用基于愛的赏识教育模式。从学科的角度上看,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而且体育精神也将对学生的情操素养起到熏陶的影响与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赏识教育的独特教学价值,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差异性优势、过程性进步、精神性提升、抗压性成长这四个方面入手,从而让学生能够获得身心的愉悦和成功的体验。

五、结束语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赏识要适度,拒绝虚伪性的赏识,通过赏识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产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心态,在面对挫折和不顺时,可以勇敢地去面对,教师要从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以及赏识语言的采用等方面做出努力,以期学生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快乐地参与,伴随着体育度过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程凯丽.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郭新华.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青少年体育.

猜你喜欢
赏识教育教学应用小学体育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