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型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至高境界

2019-09-10 07:22龚建新
中小学班主任 2019年8期
关键词:伦理境界学科

龚建新

一次活动中,我在同一班级听过两位老师上的不同学科的课,至今印象深刻。

一节课是一位外地老师上的,学生发言热烈,发言的都得到老师的评价和鼓励。接近下课时,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依然踊跃举手。老师说:请没有发过言的小组举手。这时一个同学举起手,老师让他代表小组发言。接着,老师提了最后一个问题,学生举手如林。老师又说:请课上还没说过话的同学举手。这时,有几个同学举起了手,老师便指定一个同学发言。

另一节课是一位语文特级老师上的。老师喊上课,同学们面朝各个方向起立。见此情景,老师严肃地说:我不喜欢这种形式,你们的脸应该都朝向老师,因为老师是权威。因为这句话,课堂的气氛顿时沉闷了许多。这节课,老师的学习目标,就是背诵这首诗。当课上到一半时,老师指定一个男生背诵这首诗。结果,这个同学结结巴巴没能全背出,老师便很严厉地对他说:这堂课你白上了。这同学的头顿时耷拉了下去,课堂气氛也更凝重了。

应该说,两位老师的学科素养都不错,但分析他们的教学语言和行为,不难发现,两位老师呈现的理念差异很大。前者虽然也关注学科内容目标达成,但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感受,关注教学过程的公平。后者以教者为中心,更加关注学科内容目标达成,似乎忽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堂课或许是有效率的课堂,但缺少了对学生生命成长应有的伦理价值。

课堂学习不只有指向学科内容的“单向度取向”,还应有指向学生生命活动关怀的伦理取向,只有如此,课堂教学才能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坎普贝尔在《伦理型教师》中写道:“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努力……教师在课堂上所采取的所有行动都具有潜在的道德意义。”但实践中,许多教师忽视了课堂教学应具有的深刻的伦理色彩。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伦理活动,要求教师学会通过伦理的透镜来审视教学活动,确立专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伦理具有嵌入型和无意识的特性,但不同的教学伦理知识和伦理思维会清晰地反映在教学行为中,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用。

课堂上,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公平、均衡回答的机会的。从第一位老师的教学行为细节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她尽量让所有的小组、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有发言的机会,确保课堂学习机會实现公平最大化。从第二位教师对学生起立方向不满的细节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教者对传统课堂的教师权威、教师中心、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秩序,以及学科知识目标达成的伦理追求。

课堂教学情境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每天甚至每一堂课的教学中会遇到很多的伦理困境。课堂伦理困境的处理是技术,更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的形成不能只靠学科专业知识或者教学技能,必须依赖教师的伦理觉醒。

国外有学者说:“伦理知识是专业知识中最重要的。”国内也有论者指出:一定的伦理精神是教师课堂教学发挥效用的内在依据,课堂教学要想发挥最大的效用,必须根植于一定的伦理精神。

如果说课堂教学有几重境界的话,最高境界应该就是伦理境界,即伦理型课堂。这样的课堂,师生不仅关注知识与能力,还有彼此的关怀、理解与尊重,彼此是公平、公正的。与此相对应,从传统的专业型教师走向伦理型教师,这是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尤其是在改革被路径依赖锁定情况下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在高扬立德树人时代我们必须完成的使命。

猜你喜欢
伦理境界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超学科”来啦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