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究竟该留给学生什么?

2019-09-10 07:22庆春阳
中小学班主任 2019年8期
关键词:三节课教研员方法

庆春阳

一节市级公开课终于结束了,我可以松口气了。回顾两个多星期来的历程,应该说是折磨与成长并进的过程。

在这两周多的时间内,磨了八次课。前四次是年级组老师和区教研员来听课,后四次是市教研员来指导。同样的课上了很多遍,每一次老师们来听课都会给我留下点意见,或是哪个环节设计有问题,或是哪句话该说,哪句话不该说,或是对学生的某个回答反馈不当等等,正是在这一次次磨课中我一次次成长了。

单元整体教学,是前几年出现的一种新教学模式,但是因为接触较少,所以我了解不多。在接到这个主题之后,整个年级组也是晕头转向,我们不知道这样的课该怎么上。通过网上仅有的资料,我们把这样的课分为三课时来上,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我们确定的主题是诚信。分配任务如下:我负责课前预习及生字词部分,第二位教师负责文本解读,第三位教师负责整合拓展。分配任务之后,各自开始备课。第一次三人一起上的时候,我主讲了三课的生字新词部分,关注生字的字音、字形,并梳理文章的大概内容,第二位教师关注语言讲解《诚实与信任》,关注动作讲解《九色鹿》,关注神话特点表演《九色鹿》,第三位教师利用绘本《嘘,这是秘密!》对诚信主题升华。就我而言,在市教研員来之前我已经磨了四次课,对教学环节熟悉,课堂把握好。虽然才上班第五年,但我信心满满地在市教研员面前展示。

却不曾想,市教研员把我原来的课程全部推翻。当时,我不明白,因为全部推翻意味着之前的努力白费,而且当时已是周六了,下周四就要正式上了,时间很紧。现在再回头想想,我们原来的方向就是错的,单元整体教学与整合教学根本就是两回事。单元整体教学讲究的是站在单元的角度把整个单元的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我们原来的课程设计顶多只能算单元整合,即把三篇课文的内容放在一起,按照我们旧的教学方式来教,试图在短短40分钟之内,将三篇课文的生字词、课文内容解决。这必然是痴人说梦,也只能草草了事。所以,市教研员芮老师第一次听我们的课评价就是教学浮在上面、不扎实。当教师的教学不落实于实处,那也就意味着学生这40分钟收获甚微,我们想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让学生产生质变注定是失败的。

在芮老师的指导下,所有教师的课程进行调整:我关注学生的略读能力,以《诚实与信任》为文本让学生学会略读能力,即快速阅读的方式读一篇课文,提取文中的感兴趣信息和重要信息,以此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并以《九色鹿》让学生掌握略读能力,以课外故事《小蚂蚁》检测学生的略读能力;第二位老师关注学生的复述能力,以《九色鹿》这篇课文为例子,让学生在复述时要说得具体、完整;第三位教师关注学生两种能力的整合,以《练习6》中的部分内容将略读与复述能力完美融合。

芮老师建议我一节课就讲一个能力——略读。我迟疑了,这样的课会不会太单薄,教学内容太少。可谁知道,准备起来却是繁杂无比。首先我要弄懂略读,什么是略读。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也会让学生读完文章说大概内容,但那是直接说,很少有方法指导,往往几分钟就结束了,现在我要从这个角度出发上40分钟的课。其次,略读的方法是什么,在学生略读的时候知道该读出什么。最后,怎么能把略读的方法扎根于学生心中,这是这节课必须要做到的。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但现在看来,这一桶水远远不够了,教师掌握的知识要像汪洋大海一样源源不断,而且还要讲究深入浅出。简而言之,教师钻研得深,而呈现给学生的是浅显易懂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仅略读一项,教师要明白关于略读的所有知识,在传授给学生时却不能过多说明,要在潜移默化之中把读书方法教给学生。这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传授方法。

五天时间,各自备课、磨课。当三节课全部呈现在所有老师面前时,教学思想展露了,另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呈现了,有些听课教师开始议论了:“这样的课上的有什么意义,略读、复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结果花了三节课就来做这些事。整个单元分13课时上完,那跟我们平时上课有什么区别,而且花的课时更多了。”

我想:这种观点可能代表了当时一部分听课老师的想法,因为所有老师大清早从全市各地赶来的时候是精神饱满的,但是当第三节课上课时,有部分老师陆陆续续地离开了。

我经常会想一个问题,我们教语文到底该教什么?这是我任教以来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问题。我们是在教语文书上的内容吗,那如果有天没有语文书了我们该教什么?于是,有人说我们教语文要关注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但这都是泛泛而谈,这四种能力怎么教,没人告诉我们。我想:这两个星期的磨课,正是我由传统的语文教学向新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我们的语文教的是各种语文知识,我们的语文教的是各种语文方法,我们的语文教的是各种语文能力。我们的教学应该在关注语文识字写字等基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方法,比如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还同时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比如略读能力、复述能力等。所谓的一课一得,我想不应该指的是知识,而是方法或能力。我们三个教师在这三节课中展示的其实很简单,每个老师关注一种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断地练习,40分钟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学生在说,并通过一篇篇文章让学生的能力一步步培养、实践以及到运用。这样的一节课上完,学生可能没有获得很多的语文知识,但是他知道了在读书的时候该关注哪些信息了,知道了怎么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知道了怎么复述文章的内容了,这是让学生受益一生的语文能力和读书方法。

崔云宏说:教学有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是教师“善教”、学生“真学”;第二重境界是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第三重境界是教师“不教”、学生“能学”。也有人说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由此可见,在教学中,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不要过分在意一节课中知识的多少,能力和方法才是最主要的。

猜你喜欢
三节课教研员方法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我演孟子
从“小豆包”到“大辣椒”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