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师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2019-09-10 07:22庄华涛
中小学班主任 2019年8期
关键词:责备爱人生气

庄华涛

爱人也是教师,平时的话题总也少不了班级的孩子。

那段时间,爱人情绪很低落,因为班级有那么几个孩子快让她受不了了。那段时间,爱人回家之后总爱抱怨。什么军军今天又犯毛病了,课正上得好好的,躺到地上自顾自打滚;什么小晗今天又没写作业,打电话给他奶奶,奶奶只会一个劲儿叹苦;什么小昂又与同学起冲突了,家长也不愿配合进行教育……每天回来,我耳边都是这些。这还不打紧,最关键的是我明显感觉爱人变得情绪化了,常常一点不顺心就生气。

总这样怎么行?在我面前叹多少苦也不能解决她的问题啊!而且,总这样,就像家里藏着一大桶火药,总担心什么时候一点火星就会引发大爆炸,这也不是事啊!可想想也是,在学校没抱怨的时间与空间,在家再不叹一下苦,她也会憋坏的。怎么办?

“哎,今天你说的这件事,我感觉挺有意思的。”在爱人又一次叹苦之际,我开始“忽悠”起她来,“如果把这件事记下来,再适当加上自己的反思,应该是一篇不错的教育叙事。”

关于教育写作这方面,爱人很信任我——几年之内,发表了几百篇教育类文章,出了一本个人专著,在我们当地算是不错的了。

“试试看。写出来试着投投稿,这么好的案例,说不定也能发表呢!”我继续劝着爱人。其实,我的目的是引导她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作为写作爱好者,我知道,静下心来写作时,会不由得回顾自己在事件中的经历,从而能够真的用心去反思自己的工作状态,思考还可以怎样去改进自己的工作。而如果做到了这些,情绪自然也就会慢慢平静,再次面对事件中的人时也就不会太过于压抑了。

于是,爱人开始动手写了起来。自打写起教育案例后,回家后聊到班级孩子时,不再使用抱怨的语气说话了,而是改成了商议的口吻。“今天军军不错,表扬了一下,说他早读课时的表现非常棒,没打扰同学,奖了一本本子给他,别说,一天都没躺地上搞乱。”这样特殊的学生,缺的不是批评与惩罚,而是适当的认可,一本本子能够换得一天相对正常的学习,还是值得的。“今天表扬了小晗。这小东西,看爱国教育片不好好看,到处在找饮料瓶,找了6个。想想还是私下表扬了他一下,因为我知道,他是替奶奶捡的。”知道能看到孩子的优点,自然也就会少一点纠结与抱怨。“小昂的父母离了,难怪这段时间他不对劲。今天把他拉到办公室,安慰了好长时间……”能看到孩子问题的背后,自然也就能够原谅孩子的一些不足了。

就这样,爱人成功用写作化解了自己的不良情绪。

当然,靠写作来化解自己不良情绪并不是万能的。有时,不良情绪来得太突然,等不到自己坐下来写时就有可能会爆发,怎么办?

那天,当班长喊过“起立”后,小伟依然趴在桌子上。这孩子,怎么了?

走过去,轻轻碰了碰他:“小伟,上课了。”没想到,他头也不抬,直接将我的手用力推了出去:“别烦我!”

唉,我还没发火,他脾气倒上来了。“睡迷糊了?起来,上课了!”我提高了嗓门提醒他道。没想到,他一动也不动,直接将我的提醒忽视了。

看来,他并不是睡迷糊了,而是犟上了。其他的孩子,都眼巴巴地看着我,等着看我怎么处理呢。算了,不跟他一般见识,还是先上课吧。只是,依然感觉面子上过不去,便边回讲台边随口说道:“好吧,你就继续趴着,下课我们到办公室好好聊聊。”

没想到,刚才还一动不动的他,这时候倒抬起头来。更没想到的是他居然一点面子都不给,将我“找台阶”的话直直地封了回来:“不去!不聊!”

这下,我的火大了,转过身来,准备到他面前好好收拾他一番。可一转过头来,看到了他那张生气的脸——眼睛直盯盯地看着我,饱含着泪水。接着,又看到了他那因愤怒而略显僵硬的站姿——身体直挺挺地,双拳紧握着。这生气的模样,与我女儿生气时简直一模一样!

我的心软了。怎么舍得去责备他甚至惩罚他呢?他不过就是个生气的孩子啊!我不禁笑了起来:“哎,还想与老师打上一架啊!”其他孩子也不禁笑了起来,紧张的气氛一下松弛了下来。而他,拳头慢慢松了下来,脸上的表情也缓和了下来……

事后我才了解,原来孩子在家受委屈了,家长没能做好后续的安慰工作,导致孩子到校后越想越生气,才发生了这样一幕。

感谢这场美丽的“冲突”,使我明白了该怎样面对孩子的逆反或抵触——面对孩子的逆反或抵触时,能够想一想,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表现,自己优先选择的处理方式是什么?想好这一点,也就能够化解内心那不良情绪。而如果能够进一步以退为进,多一点幽默感,多一点善意的表达,就更能在化解自己不良情绪的同时,化解孩子的不良情绪了。

只是,写作也好,代入思考也罢,都只是化解情绪的具体方法。如果从实质上去思考,该怎么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呢?也许,《乌合之众》中的这段话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

是的,如果你去问处在愤怒中的人,无论他的选择有多糟糕,也无论事后他会如何后悔,当处在那样的情绪中时,他都会认为自己的选择是理性的、正确的、有道理的。不是吗?当孩子给我们增添了麻烦时,抱怨几句不是很正常的吗?当孩子对我们表现出逆反或抵抗时,有所责备不也是情理之中吗?但我们忘记了,当抱怨、责备都无助于解决问题,只会使自己情绪更加恶化时,我们所做出的选择就是错误的。而更多的时候,这种抱怨、责备背后隐藏我们情绪的来源——很多的时候,这种情绪只不过是我们希望以更简单方法完成复杂工作,却又没能够如愿所带来的。我们希望以抱怨来改变自己对工作无能为力的失落,我們希望以责备带来孩子的改变,但这样的愿望又怎么能实现呢?

“我发现,凡是一个情绪比较浮躁的人,都不能作出正确的决定。”拿破仑曾这样告诫人们。是的,不良情绪之下,人很难理性地作出抉择,一旦抉择出现失误,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更大的压力。也就是说,不良情绪是压力产生的诱因之一,而压力又常会加重人的不良情绪。最好的做法,莫过于使自己冷静下来,慎重抉择。因而,有人这样说道:“发脾气是本能,不发脾气是本事。”

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再来读《乌合之众》中的这句话,便可以有以下两点认识。首先,要对不良情绪有所警惕。我们都是不完美的,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包括对情绪的自控能力,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好。因而,我们要对自己情绪保持一定的警惕,这样能具备自我防范意识,从而主动审视自己的言行是否得当,及时为自己不当情绪踩下刹车。其次,要时刻关注自己的“隐蔽动机”。换种说法,就是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这样,我们才能觉察到自己不良情绪的真正来源,明白自己到底怎么了,并及时进行干预,保证自己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问题,身心健康地面对孩子。所谓的“生气默念十秒法”“数颜色法”“冥想训练法”等,就是基于这种理念下的一些具体方法罢了。

“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奥里森马登在《一生的资本》这样说道。是的,我们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控制情绪的最佳的方法,就是对自己的情绪保持应有的警惕,觉察到自己不良情绪背后真正的动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在压力与不良情绪之间的恶性循环中脱身,从而轻松、愉悦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工作。

猜你喜欢
责备爱人生气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了怎么办?
Self Check
生气汤
责备
再见了,我的爱人
词汇“for短语”归纳
亲密爱人
爱人
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