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化手机给青少年带来的危机

2019-09-10 07:22文越
中小学班主任 2019年8期
关键词:媒介青少年功能

文越

2019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8.6%。手机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引领着我们的生活潮流。然而,正因为手机的功能齐备和无所不能,养成了人们机不离手的习惯,催生了一个现代社会崭新的族群——“低头一族”。特别是手机在学生群体中的泛滥,尤其令人担忧。

为了遏制这种局面,许多地方开始制定相关政策进行干预。2018年7月30日,法国国民议会表决通过“关于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法案。2018年11月,湖南省湘潭市教育局颁布了一项禁令,禁止中小学生在学校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然而,《中国青年报》2018年12月发表了一篇题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报道了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通过手机网络直播,与著名的成都七中同步上课,使名校优质教学资源能够与千里之外的孩子们同步共享,简言之就是“一块屏幕可能改变很多边远贫困地区学子的命运”。

由此可见,手机给我们带来的利弊同时存在着。笔者认为:手机在青少年中的使用,禁,不是办法,因噎废食不可取。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勇敢面对,正视现实,采取积极稳妥的应对措施,科学引导学生正确利用手机,减少或消除手机媒体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各种危害,促进其健康成长,才可以化危机为机遇。

下面,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跟大家一起来探讨全媒体时代如何转化手机给青少年带来的危机。

一、教师、家长接受媒介素养教育是转化危机的前提

媒介素养,是伴随着网络媒体普及而产生的新名词,简而言之,媒介素养主要是指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传播的信息表现出来的选择、质疑、理解和评估的能力。

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朋友圈、微信群中的虚假信息、低俗言论、诅咒图片、负能量视频,总是被频频转发……这些可都是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所致呀!时代发展到今天,媒介素养成了我们每个人必备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素养,它是新时代、新环境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尤其是教师和家长,因为我们都肩负着教育孩子的重任。

教师媒介素养的教育,学校责无旁贷。学校先要组织信息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然后由他们来培训所有的教职工。家长媒介素养的教育,除了可以通过家长学校课程落实之外,还可以依托家长所在社区和单位,互相配合支持解决,学校可利用党员进社区的机会提供专业的师资。

二、对未成年人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是转化危机的基础

青少年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对新媒体工具和传播平台的学习运用能力也远超父辈。在网络众多功能之中,网络游戏最为中小学生所接受,也最容易使他们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在他们眼中,游戏玩得好,是智商高的体现。因而,他们很容易将大量时间、精力花费其中,不但严重影响学习,同时也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另外,网络上还充斥着各种虚假信息,甚至还有充满血腥、暴力、色情、淫秽的图片视频等等……青少年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文化知识储备不够和心理发育不成熟,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辨识力,以及对各种诱惑的抵抗力,他们很容易对此照单全收,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针对目前这种严峻的形势,在不禁用手机的情况下,学校要利用多种途径,特别是德育课堂,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文明上网公约》的细化教育。联系学生实际,教育学生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只有学习到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网络才能成为青少年学习、成长、创新、娱乐的健康阵地。

除了以上的弹性教育,学校也要制定硬性的规章制度,比如《学生校园手机管理公约》,在取得学生的理解、配合的前提下,强制实施。“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成人都很难做到自律,更何况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所以对他们,我们必须要有规定的约束。但要求孩子们做到的,老师自己也要以身示范。

三、家庭教育是转化危机的关键

家庭相关教育的缺失,很容易不自觉地把孩子推向“网海”。很多家长,为了鼓励孩子考高分、进好校,随意许下给他买智能手机的獎励。当发现孩子上网成瘾时,又忧心忡忡,手足无措。因为,孩子一旦手机上瘾,好好讲不听,打骂无用,采取强硬措施,更引发家长孩子激烈对抗,甚至引发悲剧。还有家长,为了省事省心不被打扰,在孩子幼儿时期就干脆直接把手机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看动画片、玩游戏……殊不知3~6岁正值孩子教育的关键期,一些习惯一旦养成就根深蒂固。此外,自己沉迷网络、机不离手的家长也不在少数,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严重不良影响。其实,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家长的以身示范。

所以,重点不在于是不是该给孩子买手机,而在于家长把手机交给孩子前,必须要做好以下两个动作:一是教育孩子正确、全面认识手机的功能。手机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手机里面存在哪些不良诱惑(坑)。我们要尽早预防,以免掉入坑中。这个不能一味地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家长要帮孩子提前下载一些正规实用的软件,包括好的学习软件。二是和孩子约法三章,制定家庭手机使用公约。比如定时、定量使用手机,严格作息时间,就寝前关机;未经许可不得私自下载、安装任何程序、软件和APP;就餐时、与长辈交流时不用手机……

四、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是转化危机的保障

如何帮助孩子戒掉不良习惯,以使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成长方面来,也是我们老师、家长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笔者根据“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这个浅显的道理悟出:要彻底改变一个坏习惯,只有通过培养一个好习惯来“对冲”,用好习惯去挤占他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我这里有一个小故事跟大家分享。

有个学生,每天晚饭后碗筷一推,啥都不做,就关在屋内玩电游,一玩就是几小时,不做作业,也不活动,更不跟家长交流……亲子关系因此恶化。我建议孩子父亲到离家不远的健身房,买了两张半年的游泳卡,每天晚上带着孩子一同去游泳,每天在朋友圈晒孩子的进步。班主任、任课教师也特别配合,要么给他在朋友圈里点赞,要么利用班会课树他为“榜样”。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孩子从行为习惯到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五、开发“学生手机”是转化危机的源头

手机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网络运营商和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开发适合学生使用的手机及应用,是解决“危”的源头。

目前市场上有专门适合老年人使用的老年手机。但与老年手机的操作简单、功能单一、键盘超大等不同的是学生专用手机的要求更高,它不但要求手机具备正常智能手机的全部功能,同时还要具备至少以下两个功能:一是自动识别功能。自动识别,是指对手机使用者身份的识别。只有做到自动识别,服务才能更有针对性。二是自动过滤功能。自动过滤,是指对网络信息的过滤。针对不同的使用者,手机可以通过自动过滤功能,屏蔽一些信息,或自动关闭部分程序和功能。

手机是时代的产物,是科技进步的体现,我们既不能让历史倒退,也无法阻止手机的广泛使用,如何趋利避害、转危为机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每一位家长,包括手机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网络运营商、教育管理部门,乃至全社会都需要关注和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人来加入我们的探讨,共同解决我们所面临的这个难题。

猜你喜欢
媒介青少年功能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数学的翻译功能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我有特异功能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功能关系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