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制胜法宝

2019-09-10 07:22张美丽
教育界·A 2019年3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语文课堂小学生

张美丽

【摘要】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高水平、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值得关注的问题,也是一线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语言艺术;小学生;语文课堂;规范生动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就是语言教学,高水平的语言教学需要教师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风趣幽默、优美动听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基础性的语言教学和口语教学,这就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良好的语言启蒙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造诣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教学语言要做到规范、生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结合自己的语言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学语言应结合教学内容富于变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倾注真实情感进行教学。

一、教学语言要做到规范、生动

首先,教师一定要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规范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使用纯正的普通话,避免在教学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口头语、本地方言。只有教师先规范自己的语言,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汉语言优美、动听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其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其次,在教学中,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比直白的叙述、平淡的说教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授课文时,一定要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夸张,或拟人,或比喻,力求语言生动形象,让学生能沉浸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意境中,从而深刻体会课文的深刻含义。

二、教师应尽量结合自己的语言特点,个性化教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特点形成自己的风格。例如,有的教师说话比较幽默,那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讲一些笑话或风趣的故事,使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读懂课文的含义。再如,有的教师擅长诗词,那就可以将所讲内容融入诗情画意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受到诗意的熏陶。这样具有个性化的语言教学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喜爱,学生或许会因此喜欢上所教授的学科,进而提高学习质量。

但是,这种独特的风格一定要是教师自己人格魅力的升华,而不是因为刻意追求教学效果而故意为之的,否则就会贻笑大方。

三、教学语言应结合教学内容富于变化

在小学语文课文的教学中,因为内容的不同,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随之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例如,在教授课文时,教师应该多运用导入语,一上来就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再如,教师可以在导语设计中采取多种导入语的应用,如歌曲导入、谜语导入、广告语导入、名人名言导入等。这样不仅能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也能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文的寓意。

教师还可以根据文章段落的结构,灵活地、有侧重地进行教学,如非重点段落应该一句带过,而重点章节就需要教师重点讲解。例如,在讲解《白杨》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白杨“高大挺秀”的形象,可以首先大力渲染课文描述的背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体会到白杨那傲然挺立的身姿在那一望无垠的茫茫戈壁中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存在。

还可以在教学中使用鼓励性、启发性的语言,用语言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火,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讲到课文结尾时,教师可以适当留白,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意犹未尽,从而更加努力学习新的知识。

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倾注真实情感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倾注自己的真实感情,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

首先,教师自身要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细腻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真正地体悟到文章的情感,挖掘到文章的灵魂。其次,教师在讲解课文、传递情感时,要将自己的语气与表情运用到位。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地、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进而将这种情感带入文章中。例如,在讲解《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教师应用低缓、哀痛的语气进行朗读,用自己悲痛的表情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深刻地领悟到送别亲人的悲伤心情。而在讲解诗歌、散文时,则要抑扬顿挫,富于感情,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教育和艺术的熏陶。

五、教学语言还应结合其他形式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就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育中教学语言的不足之处,更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展现生动的情感场景。还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收录一些当时的老照片、老视频,让学生真实看到当时的情景:十里长街百万群众的洒泪送别,还有抱头痛哭的人群。

另外,在教學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体裁、内容的不同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寓言故事时,可以采用分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不同角色的思想感情。事实证明,学生也很喜欢这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其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以及综合素质。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切勿喧宾夺主。一味地追求新颖、趣味,反而会使学生没有时间用心体会,使教学流于形式。

由此可见,优秀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当是生动活泼、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因此,要想更好地进行每一堂语文课的教学,教师就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素质修养,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同时还要熟练把握语言的运用艺术和技巧,并结合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将语文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神圣殿堂,让优美、生动、感人的教学语言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

【参考文献】

马丽丽.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赤子(上中旬),2017(01):282.

高洪民,孙华天.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化的多重意义[J].现代语文,2006(01):93-94.

董欣梅.论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版,2001(2):41-43.

黄悠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5(12):91.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语文课堂小学生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视听语言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