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段特质 历练低年级数学阅读能力

2019-09-10 07:22张芳芳
教育界·A 2019年3期
关键词:难点突破

张芳芳

【摘要】由于识字量低、思维能力薄弱等因素的制约,低年级学生对数学资源信息的阅读提取、理解推理、联想记忆和概括归纳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教师需要关注数学课程的本质,链接学段特点,高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营造情境;唤醒质疑;对比辨析;难点突破

数学阅读是学生借助于数学问题的书面语言进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感知性过程。良好的数学阅读素养对学生学好数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关注数学课程的本质,链接学段特点,注重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营造问题情境,阅读中点燃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作支撑,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小学生如何能静下心来进行数学阅读呢?因此,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走出机械阅读的泥潭,不断向意义阅读进发。古语有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可以设置鲜明而契合学生思维认知的问题,通过新颖而有趣的问题,将与学生原始知识储备的矛盾点转化为学生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商不变的性质”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教材中是这样描述的: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这句话,学生难以形成真正的理解。为此,教师可以设疑:“课本为什么要强调‘在除法里’?”“你们是怎么理解‘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这句话的?”事实上,教材描述的语言中,这些关键性词语对于凸显“商不变”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但学生凭借自己的认知能力进行阅读,就容易將这些内容忽略,而教师所设置的质疑性问题,充分激活了学生的认知思维,强化了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认知,同时深化了数学语言简洁性、严谨性、科学性的认知,更聚焦了学生对课堂教学重、难点的关注。

从这一案例就不难看出,在数学教学或数学阅读时,教师需要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问题情境中关注数学描述性语言所蕴含的抽象关系,才能为其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唤醒质疑意识,阅读中关注核心

相对于教师自己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性质疑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特质就是更高层级的思维品质。对于学生来说,自主性质疑是逐步理解问题本质的过程,更是引领低年级学生思维创新和自主性学习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结合数学资源的阅读,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并在积极探索疑问的过程中解释疑问、消解疑问,不断扩展学生独立性实践思考、自主性提出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空间,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特质。从实际情况来看,低年级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还相对薄弱,教师需要充分考量学生的基本学情,对学生的数学阅读展开切实而富有针对性的指导。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先让学生自主性预习、阅读教材内容,并相机提出自己在理解上的困惑。学生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1)书上要求我们在写竖式时要对齐,为什么要对齐呢?我们怎样才能算是对齐的呢?(2)个数上“满十”具体是什么意思?“满十”了,我们需要怎么办呢?(3)竖式计算是从左边开始算起,还是从右边算起?(4)两位数相加时的竖式步骤怎样的,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学生在自主性阅读数学内容时遗留下的一些困惑,虽然是以问题的方式呈现的,但都应该是学生外显阅读和内在思维的成果。

交流时,笔者并没有对学生质疑的问题直接给出答案,也没有制止学生的质疑,尽管有些问题质量并不大,有些问题之间实际上拥有了一定的共性,但笔者仍愉悦地等待着学生的发言和质疑,并对每位提出问题的学生予以表扬和鼓励。随后,笔者让学生带着质疑开始学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并用自己的思维和体验经历了质疑问题的发现、探究和分析的过程。例如,在讲授“竖式中数位对齐”时,笔者请一位学生站起来解释:所谓“对齐”,就是数位彼此之间要在一条竖线上,个位与个位对,十位与十位对。比如,讲授“满十”时,质疑这一部分的学生就认识到了两个数相加超越了“9”,需要进位了,就是“满十”……这样就让学生在质疑之后,有了再次深入书本进行阅读的过程,能够在自主性分析和洞察的过程中解决更多的问题。

三、注重对比辨析,阅读中培养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习惯的培养绝不是要在机械重复的过程中强行落实,而需要在实践和思维的交相辉映过程中促进学生题目阅读习惯的养成。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出示了这样的两组口算题:

①6+3=?  6×3=?  6-3=?  6÷3=?

②8-4=?  8×4=?  8+4=?  8÷4=?

笔者让学生自主阅读这两组题目,并以最快的速度计算出结果,这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如果教学至此就顺势鸣金收兵,这道题的价值就仅仅局限在练习口算上。事实上,这两组题目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也有巨大的作用。笔者让学生在计算出结果之后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你从这两组题目中看出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此时,学生之前的阅读、计算和观察都充分发挥了作用,他们很快就能发现每一组题目中四道题的数字都没有变化,只是运算符号发生了变化,最终的计算结果也就发生了变化。在发现这一特点后,笔者组织学生扮演小老师,互相提醒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时应该要关注运算符号,然后再进行计算”,有了这样的体验,他们对阅读辨析时发现的结论就会理解得特别透彻。

这种组合型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感知到,在做题之前应该率先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正确感知、提取题目中的内容信息,在久而久之的历练中逐步养成深入细致阅读题目的良好习惯。

四、强化难点突破,阅读中习得方法

在兴趣激发、习惯养成的基础上,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应该聚焦在阅读信息的重、难点上,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提炼出内容中的重点词语,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在关键点和核心点上,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以便他们把握学习内容的重、难点。

以“小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为例,笔者在引导学生理解了小数基本性质之后,就将关注点聚焦于书本上的描述性语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笔者组织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这句话哪些字词是非常关键的?有的学生标注了“末尾”,有的学生圈画了“0”。在此基础上,笔者分别组织学生紧扣自己圈画出来的关键词语,在阅读分析后,运用列举实证的方法进行判断和辨析。

综上所述,低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关注数学课程的教学核心,关注阅读实践和方法指导。教师只有真正把握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障碍点,才能做到针对性地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钱荣春.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197-198.

猜你喜欢
难点突破
强化学生“五个能力”培养,突破方程教学难点
“三线八角”问题的教法探讨
例谈用实验突破初中物理教学难点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行星运动研究及引力公式推导时涉及的若干问题
小学中年级数学“问题解决、难点突破”的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作文难”现象破解研究
解题难点突破策略初探
课堂教学难点突破策略探究
小学生作文难现象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