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音乐创新思维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

2019-09-10 07:22董晓明
教育界·A 2019年3期
关键词:课程开发创新思维小学音乐

董晓明

【摘要】小学教育的创新思维训练,日益得到各方面的重视。本文以北京市一所小学的《诗歌配乐》课为例,探索小学生音乐创新思维课程开发的新可能。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思维;课程开发

一、小学生音乐创新思维课程的现状

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北京市(包含首都功能核心区及城市功能拓展区)共有公办小学984所,所有的北京市公办小学均开设有音乐课或与音乐教学有关的各类课程。从目前北京市公办小学所开设的音乐类课程来看,课程多集中于歌曲教唱、乐曲欣赏、乐理学习等内容,教学偏重于知识传授与识记以及对学生音乐兴趣与音乐感受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音乐创新性思维训练的课程,鲜见于公办小学的音乐教学活动。而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恰恰是小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

对于小学生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部在编制小学音乐教材时是有设置的。以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为例,教材中关于音乐创新的课程安排基本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生长发育总体情况而设定的。三、四年级的音乐课程,开始涉及旋律创作的初步要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关于音乐创作的课程,主要涉及的是简短旋律、简单歌词的编写,并未再做出进一步的音乐创作训练。就人音版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音乐教材内容设置来看,关于音乐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着重于音乐创作层面的原发性思维训练。这对小学生的音乐基本功和音乐领悟能力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从高参小(即高校师生参与小学教学,是北京市近年来推出的一项进一步提高小学教学水平的教育尝试。高参小活动在北京高校和小学之间已经形成良性互动,取得了大量、积极的教学成果)等实际音乐课程教学活动的总结中可以看出,当前的小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训练程度,因人而异,传统的按年龄分班进行音乐课程学习,已不能满足当前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需求。新的小学生音乐创新思维课程急需进入小学音乐课堂。而高参小活动恰恰为根据学生兴趣和能力分班教学提供了绝佳的授课平台。

二、小学生音乐创新思维课程的尝试——《诗歌配乐》

借助高参小的音乐课程,音乐创新思维课程的设立与实践便有了非常合适的平台。首先,高参小的活动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与特长选择相应的课程,这就使音乐创新性思维训练有了理想的教学集体。以北京市西城区厂桥小学为例,厂桥小学的高参小音乐类课程在原有《合唱排练》的基础上,增加了《诗歌配乐》的课程。该课程主要给二年级和三年级的选课学生开设。其中,二年级的《诗歌配乐》课程,主要内容是根据现有诗歌及预先设定的音型和节奏型进行音乐创作;三年级的《诗歌配乐》课程,主要内容是根据现有诗歌进行较自由的音乐创作,教师在学生音乐创作的基础上进行作曲技法的初步传授。

在近一个学年的《诗歌配乐》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二年级学生受其年龄及其身心发育整体水平的限制,还不能完全做到熟练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因此,《诗歌配乐》课在原来设定的预设音型及节奏型创作的基础上,增加了音乐感受力和感知能力的训练,如三连音节奏型带来的动力感,大切分与小切分的不同,大小调的调性色彩等。三年级学生基本可以胜任《诗歌配乐》课程所设定的教学要求,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一首古诗的音乐创作。下面试举一例。

课程名称:诗歌配乐——《登鹳雀楼》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林笛(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2014级本科生)

课程时长:45分钟

教学重点:分析古诗《登鹳雀楼》的律动

教学难点:《登鹳雀楼》旋律与节奏的选择与编配

教学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诵读《静夜思》和《登鹳雀楼》,引导学生感受《登鹳雀楼》诗句中所带来的情感及律动。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

(1)分析《登鹳雀楼》歌词韵律。由教师带领学生诵读《登鹳雀楼》,感受古诗词的格律。

(2)引导学生掌握《登鹳雀楼》律动。分析《登鹳雀楼》的律动,找到合适的节律变化。

(3)为《登鹳雀楼》创作旋律。在古诗词读音、韵律、律动等基本模式中,逐步摸索最合适的旋律谱写。其中,三年级学生普遍倾向的断句如下。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选取学生创作中的优秀代表。

谱例1:学生谱曲《登鹳雀楼》节选(如图1)

(5)带领学生演唱本节《登鹳雀楼》。

第三部分:课堂小结

通过分析《登鹳雀楼》的文字、韵律,结合学生的课堂创作实践,总结学生的课程收获,肯定学生在谱曲环节中的想象力,在旋律的分析与对比中找寻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最后鼓励学生在今后生活中更多地尝试音乐创作。

三、小学生音乐创新思维课程《诗歌配乐》的经验

厂桥小学的《诗歌配乐》课程,至今已完成接近一个完整学年的教学。这一年来,小学生音乐思维的创新训练,从最初设想到小学教学实践中初步施行,每一步都饱含师生的共同努力。在高参小活动中,北京市多所小学在音乐类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等环节中暴露出的问题,也被及时发现并反馈到教学改革议题中。当前小学音乐课程教育,过于重视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缺乏音乐创新性思维的教学这一问题已经开始被大家所重视,我们通过《诗歌配乐》课程做出了初步教学探索。《诗歌配乐》在教學的系统完备性、学生创新训练的针对性、课程考核的客观性等方面还有一定程度的不足,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深入以及相关音乐理论及教学技能的提高,《诗歌配乐》课程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林笛同学的部分资料支持,特表感谢!

【参考文献】

常青.中小学音乐教育应普及五线谱教学[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3(10):26-27.

猜你喜欢
课程开发创新思维小学音乐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