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究

2019-09-10 07:22张红
理论与创新 2019年9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现状核心素养

张红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及工作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对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长期处于应试教育模式,这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没有学习热情,而且当前培养出来的“优异”学生普遍面临“高分低能”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想要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善学能力、学生阅读素养、学生语用能力。通过这些形式提高学生文化基础,督促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习惯,以此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现状;优化策略

引言

基于核心素养下学习的学生,其创造力、自我约束力、个性发展均要比死板的学习完善许多。由此可知,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新知时思想上的提升。在核心素养教学下的学生,寓教于乐,知识能力齐头并进,有趣的学习降低了疲劳度的产生,能够让知识变得有趣起来,促使学习变得丰富多彩,最终得以展现核心素养下教学的魅力。

1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稳定语文学识,部分教学工作者表示语文核心素养是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综合素质。语文核心素养能够帮助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为构建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基础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文本质观以及教育价值观。语文核心素养既是语文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特有作用,又是语文独特教育价值于学生身上的反映。和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相比,语文核心素养有一个最为本质的区别就是思维品质。其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不可或缺的思维形式,让学生利用语言文字符号来对社会生活进行感知。语文核心素养还具备阶段性,伴随学生身心发展,培养侧重点也会发生改变。对于一名学生来说,语文核心素养会直接贯穿其一生,并不仅仅局限于当前语文学习,还会对日后高阶段学习乃至工作生活都会造成非常深远的影响,具有终身性。

2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就目前来看,我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受传统教学理念,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依然沿袭传统方式,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例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仅仅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理论灌注,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逐渐降低,无法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基于核心素养下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对学习情境合理创设,为语文教学的实施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从学生方面来看,许多学生认为语文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这种错误的认识,对语文教学的开展十分不利。据此,学生应摆脱这种固化思想,从新认识语文并爱上语文。

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3.1明确教学目标

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在于逻辑思维形成,借助学习将思维有效地迁移转化的能力。所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育,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標,健全学生个体发展和日常行为管理,并以注重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为主,简化知识的领导地位,确保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育能够突出学生的探索能力,改变教师在教学上的禁锢思维,能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到台下融入到学生中,陪伴着学生一起去学习领悟新知识。如:在学习第二单元,古诗《山行》时,这首诗的诗人杜牧是为了感叹深秋中的山林美景而作的诗。教师教学时先板书这首七言诗,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播放几幅深秋季节的山林美景,询问学生通过图片观察到了什么,再借用图片来讲解诗句诗意,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更好地领悟诗词意境。在课后背诵古诗时学生会想起课堂上老师展示的图片,结合诗词大意背起来也会比以往轻松许多。如果学生在学习或者背诵时,生搬硬套,学习成效不见得会有所提升,时间长了反倒会对背诵有抵触心理。可当我们以本着培养核心素养为主开展教学时,学生也沉浸在寓教于乐的快乐中,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3.2完善教学组织

通过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变得更开放自主,弥补了以往教学组织的缺口,且充实了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1)给出命题,自设情景,给予创想空间。在新一轮课改之后,课本教材的结构也有了巨大变化,以核心素养为中心,提高学生素养能力为目的,重新架构出一套符合教师新式教学组织的教材,有了教材做辅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跟随老师学习,课后自主复习,这都是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基准的。(2)结合教材,培养逻辑思维,丰富想象力。有了教材的辅助,学生对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前预习有了兴趣,引发了思考,而课中通过与教师互动沟通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且也能够确保学生课后进行总结,最终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其中,课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们透露下节课学习的重点,以及学生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教材习作模块中,由我来编童话、续写故事这两个习作学习,教师根据习作要求可以利用这两个题目来以锻炼学生想象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让教材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在课堂上找几名学生来做简要的复述,帮助学生理清逻辑关系,清晰架构。再如:教材第七单元中,课文《大自然的声音》,教师授课之前,可以给学生出几个有关小熊、小鸟、瀑布等大自然里的动物或事物的小谜语,猜中的同学可以模仿猜中的动物形态或叫声。当课堂氛围被谜语互动调动起来以后,教师再引入教材中的课文《大自然的声音》,并让学生自由大声朗读,此时学生在朗读中会更加注意文中的语言描述,不自主地便学习到了新的修饰词,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3)拉近距离,优化教学气氛,和谐发展。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要主动走进他们的世界,这样才能更加完善教学组织,传递语文的核心素养。如教材第八单元《司马光》一文,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为司马光设置一个人物档案,将这位书本上的人物推荐给学生认识。档案上有姓名、性别、爱好、性格特点等,要求学生在仔细阅读完后与老师共同完成司马光的人物档案。在整个合作中,师生和谐共处,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主合作,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做催化剂。

3.3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

小学生的社会阅历及社会责任感,是通过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在他们更好地掌握了语言知识的前提下,逐步丰富积累起来的。在丰富了小学生的社会阅历之后,他们才会拥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小学生的核心成就才能得到提高。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语文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注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学生素质发展目标的紧密结合,有效强化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3.4优化教学评价

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提出,主要是为了贯彻落实人文主义精神,增加课堂趣味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然语文作为各学科的文字基础,需要集中整合各学科,为学生学习提供多元化视角。教师在教学中要落实多元化视角的人文主义精神,为学生提供多种角度的学术评价,创造评价学生的机会和舆论,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4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进行了分析,为确保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师核心素养及语文修养,采取合理的教学模式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通过以上措施,构建一个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卫红.以读促写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64-65.

[2]吉娅俊.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97-98.

[3]谢孝恒.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创新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五卷)[C].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4.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现状核心素养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