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方法与思考

2019-09-10 07:22林敏
青年生活 2019年8期
关键词:课程教育学生

林敏

摘要:《通用技术》不同于一般的劳技课,它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以学生发展本位的课程。它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   课程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学生的“做中学”和“学中做”,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它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积垫,任何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即普通高中技术课程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课程,而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对个人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学会或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通用技术课程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目标上的独特追求: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意念的表达与理念转化为操作方案的能力,知识的整合、应用及物化能力,创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能力,技术文化的理解、评价及选择能力。所以要如何教好这门课程就成了我们所有通用技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了。下面是我对这门课程教学的一点想法,与同仁们商榷。

一、要教好通用技术这门课程,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知道它的重要性。

技术教育的定位是:不是专业技术教育;不是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科学教育;不同于劳动教育或劳动技术教育。它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设计与操作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其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普通教育。

二、还可以结合其他课程,拓宽教学的内容 。

在技术课的教学中,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提不起精神。如何寻找教学内容的闪光点,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挖掘教材,去拓宽教材。在教学中可以把技术的思想与其他课程结合讲解,让学生来领会知识、真理的相通性,是大有益处的。

在讲到结构和力的时候,可以把物理上的受力分析与技术里的受力做个对比。在物理中一般研究外力作用于受力物体,研究外力对受力物体的作用效果;而在技术领域里面,要研究的是刚体的内力对一定力的架构形态的影响,两者考虑问题的方向是不同的。在学习当中,很多学生因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往往碰壁、失败,这时候可以教育学生不管在学习当中,还是在生活当中,或者在将来的工作当中,都需要大家换个角度去看问题。

三、结合课本案例,渗透环保教育

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和谐共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目前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1998年超过一千万亩。都江堰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都江堰水利工程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它既有灌溉、排水功能,又是水运通道,为成都和周边城镇的供水、水运、环保和防洪发挥了多种效益,还衍生了多种文化现象,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活的水利博物馆”。

2、人类和自然应该成为朋友,要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更要爱护自然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人类排放的大量CO2、N2O、CH4、氟利昂等温室气体进入空气,使得气候变暖,形成“温室效应”。

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我国工业发展,工厂特别是化肥厂和造纸厂排出的废水给自然带来了严重的水污染。在水利部门对全国评价的近十万公里长的河流中,被污染河长已经占半数,其中有4万公里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2400公里河长鱼虾绝迹,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小河流已变成排污河,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主要湖泊的26%已达到富营养化,严重威胁供水安全和渔业生产。

当然,技术的发展也给解决污染问题提供了可能,尤其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更加注重环境保护。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在综合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造就“绿色”的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

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但是科学与技术又不相同。在普及科学教育的同时,还应普及技术教育。技术素养与科学素养一样,是现代社会公民基本素质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实践证明,一个高速发展、高度繁荣的国家,不仅应有先进的科学,而且应有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相协调的技术。”

猜你喜欢
课程教育学生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生写话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