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2019-09-10 07:22刘燕段宏伟张巍娜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课程

刘燕 段宏伟 张巍娜

摘要:分析了赤峰学院通识教育必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针对目前我国教育部提出的大学生创新教育要求及赤峰学院大学生创新活动管理办法,结合该课程探索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分析了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及优势,搭建了创新实践活动平台,提出了实施办法,总结了实施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03-0057-04

高等院校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计算基础教育有“三个层次”教学要求[1],即第一层次以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为主,第二层次以计算机程序语言与软件、硬件基础为主,第三層次结合专业特点以计算机应用教育为主.赤峰学院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把第一层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列为全校通识教育必修课.几年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师们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先后出版教材和实践习题解答多部,教学改革项目“计算机公共基础课考试模式改革与实践”曾获得赤峰学院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基于C/S结构的计算机基础课考试模式改革与实现”曾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

随着创新教育[2]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怎样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把大学生的创新教育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成了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全校性的通识教育必修课,有条件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全校性的创新活动.

1 以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存在的不足

从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施情况看,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许多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视不够.事实上,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无处不在,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已经成为必然的要求,如利用计算机进行文档编辑、表格数据处理、绘画、作曲、数据建模等.

(2)随着移动操作系统的出现,使用手机处理各种事物已经成为现代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该门课程学不好,势必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但是,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浅尝辄止,不愿意动手练习实践操作.

(3)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是纯理论知识不多,都是基本实践操作,学生的积极实践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所以,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非常必要.

(4)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基础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但是,在创新教育已经列入高等教育体系的今天,这一实践教学体系仍有局限性.如何开展创新型实践活动,把基于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竟赛融入其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先进适用.

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改革要解决的问题

掌握计算机基本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已经成为新世纪所有大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于每个高校学生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课题结合赤峰学院人才培养转型发展的目标要求,规划了如下研究内容:

2.1 修订赤峰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

为了结合本课程更好地开展创新实践教育活动,认真修订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将创新实践活动纳入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之中,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施.

2.2 丰富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开发新颖的实践教学案例

针对赤峰学院各个学科专业的特点,构建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库.教师要打破常规,摈弃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教学内容开发设计既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专业的学习和工作中有借鉴价值的案例,以便学以致用.

2.3 积极探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逐步形成适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与学的双边互动,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上转变,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自学能力.

2.4 构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营造整体创新环境氛围,已成为高等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课题将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针对赤峰学院创新教育的要求,把创新活动纳入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广泛开展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的创新实践活动,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以创新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实践教育实施办法与成效

3.1 改善教学条件,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

为了给师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改革条件,2017年,向学校申请了50余万元,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购置了机房管理软件和考试系统管理软件.其中机房管理软件可以实现对学生机的控制,使学生在课堂实践练习过程中无法利用计算机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考试系统管理软件有考试及模拟练习两种工作模式,可以方便的实现对题库的编辑和维护,对系统中的试题可以设定模板任意组卷,方便的实现上机考试、测验和实践演练,实时评分、给出错误分析与统计.针对学生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学习现状,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对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有效的监控,还可以方便教师对学生学习与练习情况的了解,大大地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3.2 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3]构建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的理论知识少,实践操作多的特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为此,首先完善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本着知识单元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知识模块注重综合能力培养;课程模块注重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体系目标要求,达到把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化为实践技能的实用性原则,确定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由简到繁、由单元到课程分为四个层次,做到由基本技能训练到创新应用的无缝连接.构建了如图1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模型.

3.3 实践教学案例与训练题库的建设[4]

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基本知识、Windos操作系统基础、Microsoft office Word、Powerpint、Excel、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技术六大模块.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地建立系统的计算机相关概念;熟练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在网上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在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首先基本技能的培养需要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规则的支撑;其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所以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案例与训练题库的建设原则为:

(1)全面覆盖教学内容,从各项基础训练抓起,逐渐培养规范的操作技能,做好基本技能训练题库的建设.

(2)针对重点的教学内容设计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践教学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設计适合其巩固专业思想内容的案例,把职业理想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经过近2年的努力,目前实践教学案例与训练题库的建设基本成型,题库中的训练题和案例类型多,难度各异,可以随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获得训练的结果及评价,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3.4 创新实践活动的实施办法

系统的创新教育应该依托学生培养全过程的各个教学环节,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品质,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丰富创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开展创新教育,能够完善高等教育体系和模式,使高等教育真正实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结合本课程的创新实践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

3.4.1 重视基本知识传授,严抓基本技能训练[5]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需要用理论知识去分解每个操作步骤,量化每一个实践或实验技能,每次实践练习要做到理解准确、操作无误,才能看到正确的效果,实现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技能的转化,所以,严谨的知识传授非常重要,而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则是核心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总结,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只有把基础知识的传授结合在技能训练当中,强调基础知识指导实践的作用,并以实践技能训练为基点,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素质提高为根本,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为了实现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本课程采取了很多有效的办法.比如,会利用开课前期的4周时间,集中组织学生利用文字录入练习软件,进行文字录入(即键盘操作)的强化训练,并进行测试,不达标准的还要延期训练并继续测试,直到达标为止.有效的训练方法和监督手段切实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基本功.

3.4.2 积极探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明显的特点,任课教师应该针对其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6].如该课程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多数都是各模块功能实现的操作流程或操作步骤的描述,各知识点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逻辑关系,对于具备这样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师总结知识的脉络和规律,举一反三,提前把某些具备相同特点的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总结或规划出操作流程或操作步骤,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操作结果,了解学生课下学习情况,如果学生对各项任务能够熟练地利用鼠标和键盘完成,也就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师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总结、归纳和提升.利用这一教学模式,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检验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使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掌握知识要点,提高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学生也掌握了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更是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更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对毕业生能够进行终身学习的要求.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学生还可以更好地利用课下的散碎时间,把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教学内容学会.

3.4.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创新实践氛围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体现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先进性、前瞻性和延续性,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把创新教育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助推器,从而将创新教育的思想贯穿到本课程的全部教学过程中去.为此,针对教学内容的各个模块,组织学生随堂开展文字录入、文档排版、PPT设计、Excel表格操作等设计评比活动.创新教育能够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时俱进,营造全员参与创新活动的生态环境,使大学生创新活动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必然选择,真正把创新教育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有效途径.

3.3.4 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

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积极改革创新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创新活动打造实践平台,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有效保证创新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树立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和勤奋进取的治学态度,努力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课程的创新实践活动,我们提供了如下创新实践平台:

(1)课内创新活动平台:借助文字录入软件、考试管理系统、综合性作品展示等,有效的组织课内的一些小型的评比活动.

(2)课外创新活动平台: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全校性的大型比赛.比如,自2014年开始举行全校的文字录入大赛、2015年开始举行全校的PPT设计大赛.

各种比赛的组织形式又分为任课教师组织和学校职能部门组织、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承办两种方式.在激励机制方面,对于由任课教师组织的随堂小型创新实践活动,可以计入该课程的平时成绩;对于由学校职能部门组织的全校性的比赛,除给予获奖学生奖励以外,还会按照赤峰学院创新教育管理的有关规定,给与相应的创新学分(赤峰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全部成绩合格,同时修够创新学分2学分,方可毕业).有了这些激励办法,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作品水平逐年提高,创新活动的效果令人满意.

4 结束语

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系统的将创新教育融入本课程的各个教学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丰富创新知识,逐步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大学期间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开展创新实践教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展现自我的舞台,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尽早满足创新型社会对人才需求.本课题的实施,使赤峰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现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践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更趋灵活;实践教学案例不断充实;实践考试评价方法逐步实现了数字化和无纸化.今后,将继续构建创新活动平台,促进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韦地.创新与教育[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21.

〔3〕吴丽丽,马靖华.全程管理的高校创新教育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221-224

〔4〕孙海霞,王东,胡永.《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无纸化试题库建设及应用分析——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36).237-238.

〔5〕张昕,汪长江,王新国,李祐国.“聚焦实战化”教学中发挥学员的自主能动性方法初探[J].计算机教育,2017(4):1-4.

〔6〕白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混合模式激趣教学法[J].计算机教育,2018(1):75-78.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