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中“五代替”原则的实践与思考

2019-09-18 11:28江汉标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德育管理学校教育原则

江汉标

摘 要:教师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单元,也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最基础的执行者。从教以来,笔者不断地反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任务是什么?教育的对象是什么?教育应遵循什么原则?通过自己的实践研究,笔者认为,学校教育中应遵循“五代替”原则。

关键词:“五代替”原则;学校教育;德育管理

一、对学生问题要以教育代替惩罚

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让学生经历惩罚,懂得承担责任。不要等学生犯错了,才用制度惩戒学生。教师要提前介入,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进行预警,尽力帮助学生度过危险期。比如说学生临近停宿,班主任就要给学生定要求,并给他们安排适当可以加分的任务,这样既可以教育学生,又可以避免学生因扣分太多而停宿,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也会更融洽。

二、对班级事务要以服务代替管理

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班主任要准确掌握班级情况,了解学生需求,并以此确定自己班级管理策略和工作重点。要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目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具体的执行者,每一项工作都有及时的反馈。例如,针对学生宿舍因卫生清洁而扣分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责怪学生,而要反思这样的工作机制是否存在缺陷,以及自己是否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学生刚升入初中,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都还较差。这个时候教师除了反复提醒学生之外,还可以寻求其他教育方式。比如说,是否可以跟学生聊天鼓励他们尽快适应宿舍生活,教会学生如何洗衣服、如何做卫生、如何分配时间;在该生值日当天,安排一个人监督他值日,甚至可以安排一个负责的学生与他搭档值日,等等。

三、对学生的学习要以引导代替责骂

对于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教师一味抱怨于事无补,消极对待更解决不了问题。教师要从学生情况出发,从学生特点入手,通过集体备课寻找提升学生成绩的增分点,并调整优化课堂教学,落实课后作业,重视测试反馈。当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时,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出发,想想他们哪里出现了思维盲区和学习障碍,然后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引导他们一步一步解决,而不是责骂,这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

四、对学生的日常要以陪伴代替监管

教育教学不分家,对此大家都有共识,但真正执行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德育。或许是因为科任教师不是班主任,所以他们可以花大量时间备课,投入大量心思上课,却不愿意花时间在学生管理上。结果发现,对于教师精心布置并用心批改的作业,学生是抄来的;对于精彩绝伦的课堂,学生是游离的。教师很努力,但结果不理想。这时,教师需要换位思考。学生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引导。如果教师花多点时间去陪伴学生,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真正的需求,那教师的工作就更有针对性。

教师也可以多跟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指导,那学生就会亲近、信任教师,教师提出的要求他们也会乐意并认真去执行。例如,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上给予他们恰当的评价,对他们近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一些建议。又比如说,课间跑步、级部活动时教师可以陪着学生,在陪伴的同时让学生觉得教师愿意和他们在一起,而且教师也可以观察学生的表现,密切关注他们的动态。

五、同事之间要以合作代替竞争

个体与团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既要鼓励竞争,更要重视协作。无论是班主任之间、学科教师之间还是备课组教师之间,竞争关系只是体现在个体层面,从整个年级的团队来看,更多的是讲究合作。当这样去思考问题时,教师在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時就不会产生狭隘的“我们班、我们的学生”这种想法,教师就会带着“这是我们级的学生”想法去处理学生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从更高的高度审视自己的工作,教师要有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觉悟,要有为学生成长服务的情怀,用教师的专业知识去坚守这三尺讲台。

猜你喜欢
德育管理学校教育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浅谈初中年级组长如何开展年级德育管理工作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德育管理艺术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学校教育的新挑战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漫谈班主任开展德育管理的智慧
浅析红色歌曲与高校主流文化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加强德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研究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