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妈妈:甘苦谁人知?

2019-09-19 11:33董忱
齐鲁周刊 2019年31期
关键词:周静张红王霞

董忱

留学热高烧不退的连锁反应之一,是海外陪读群体的逐渐壮大。陪读家长们放弃国内原本优越的生活,花费多年的积蓄,漂洋过海全身心扑入到海外陪读的事业中,她们是旅居海外的华人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一种现象,一种生活状态。

新加坡账本

张红是记者大学时的闺蜜,今年七月的一天,接到她回国的电话,相约在茶社小聚。

她把冰茶摆在玻璃茶几上,顺手拉来一只帶轴辗的小沙发,很舒服地坐在我的对面。

“怎么样,‘陪读妈妈的感觉?”我笑着问。

她眼睛一抬:“每个到国外的陪读妈妈,都是陪着孩子奔着留学去的,有的真是为学知识;有的为了想要移民;有的是逃避高考的恐惧;有的是盲目地寻找……”我立刻转过脸,看着好朋友,“你又是为什么而去?”

“你也知道,我女儿脑子不聪明学习更是一般,请了一对一家教,成绩仍然没任何起色,一提高考就紧张,每天都问我,能不参加高考吗,能直接出国留学吗?” 张红说,去国外读书,完全是孩子自己的想法,也是被逼无奈。

一年前之所以选择到新加坡陪读,是因为新加坡有“母子陪读”留学政策,允许17周岁以下学生母亲陪读,可以陪读到学生进入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或政府大学为止。

张红说,当年在樟宜国际机场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周围是拥挤的人群,各色人种,各种身份,伴随着几个小时前才离别亲人的伤感,她茫然无措。“女儿告诉我请别人让路时得说‘Excauseme(请原谅),但我撞了别人,别人先说‘Excauseme时,我却张口结舌,一着急,差点冒出中文来。”

她坦言,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是陪读妈妈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方面要应付语言不通,环境不同而产生的巨大落差,一方面要照顾好孩子,不能有任何闪失;同时为了减轻国内老公的压力,还要尽量节省花钱,心理负担很重。

“在我们中国,陪读妈妈是对乐于牺牲个人事业,陪伴孩子成长的母亲们的尊称,可是在新加坡却因为一些陪读妈妈的负面新闻,成了不大光彩的代名词。”张红流露出一种无奈,“说不失落是假的,可是为了女儿……”

在新加坡,只要给中介交一定的费用,中介就负责给留学生租房子。

“中介为我们提前租好的房间是三室一厅,住了十八个人,加上房东一家四口就是二十二个人,你知道我喜欢清静,要知道在国内我一家三口可是住四室二厅,我不满意当然要去找房东理论,你猜房东怎么说。”张红喝了口茶说,“房东的话快气死我了,说这有空调,有卫生间,陪读的,还想咋的?”

张红说,她顿时有种被降低了人格的感觉,但想起了丈夫“出门在外不容易,什么事都不要闹大了”的告诫,只能忍了。

新加坡虽然是华人社会,但实行英文教学,很多初次留学的中国学生都很难通过入学考试,主要是英语过不了关。

初到新加坡女儿参加了几次考试,结果都没考上,这让张红开始了极度焦虑,而后的日子就是不断地找学校、换住所、找学校,再换住所,直到后来,孩子总算考进了一所理想的学校,学费虽然很高,但也只能这样了。

“不知道哪辆车通哪里,就背着个包没目标地走。”张红说,“经历那半年的时间,女儿变得特别懂事,感觉突然长大了很多。 有一天忙于奔波各个学校的考试,一天没顾上吃东西了,我就咬咬牙花六十块人民币,想给她买碗肉丝面。孩子说,‘妈,要是没钱就不用给我买这个,买个馒头就行了。”

“这一刻我永远记得,不会忘记,如果没有陪读经历根本体会不到当时的感受。”张红说这话时眼里一直含着眼泪。

“近两年不只留学的学费涨了、交通费涨了、房租也涨了。前两年,一间组屋房间的房租是400元,现在已涨到一千多,但是为了孩子,也只能咬牙挺着。” 她像是自言自语,“陪读妈妈为了孩子,都可以舍弃一切!”

新加坡政府认为陪读妈妈是陪孩子来念书的,应该拥有充足的资金。这样的认知使新加坡政府关闭了陪读妈妈寻找工作的便利之门,导致大部分陪读妈妈无法找到工作。

张红算了算留学成本,仅到新加坡的前半年时间,要支付的费用最少30万元人民币。而孩子要在新加坡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课程加上日常生活费等,“至少要150万元人民币,当然这相比欧美一些国家已经算是非常便宜了。”

“我在新加坡遇到的一位陪读妈妈连盒护手霜都舍不得买。她在国内也是开着别克车上下班的高级主管啊,可到了新加坡恨不得连保姆的活儿都想接,和孩子挤在一个小房间里,其实真不是滋味!” 张红告诉我,这就是大部分陪读妈妈的真实故事。

“最让人忍受不了的是当地人看我们陪读妈妈的那种眼神,轻视的、藐视的?说不好,反正是能穿过人的心,能穿透人的肺。”张红说,不止一次地想回国。

我低声问,“你后悔了吗?”她沉默了大约有两三分钟,“我并不坚强,误解、委屈、泪水、意想不到的困难和一筹莫展的时候,不止一次地想回国,我……后悔过,不止一次地后悔过,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后悔也要坚持啊!”

加拿大课业

“决定送孩子出国之前,我和她爸爸就商量一定要陪读,当时只是单纯的不放心,担心孩子难以应付海外的陌生环境。真正的经历了两年陪读生活,我更加坚信我们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提及自己的陪读生活,王霞语重心长地说。

两年前,王霞辞了国内银行的管理工作,陪着初中毕业的女儿晶晶来到加拿大,现居住多伦多,女儿就读于多伦多某私立高中,12年级即将毕业。

“当时辞职时很舍不得,毕竟国内这份稳定的工作也是凭着自己的努力打拼出来的。”她说,办理辞职手续时心里还一直在犹豫,也不知道这出国陪读到底值不值得。

提到现在的陪读生活,王霞承认确实存在很多困难,但是回头看也很值得,她至今仍认为让孩子出国读书,家长如果有能力还是要尽可能陪读,尤其是本科之前的孩子。

据王霞介绍,女儿晶晶属于勤奋踏实型的学生,出国之前的成绩在班级中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是这样的成绩,也是每天起早贪黑,各种高强度的补习班堆砌出来的。

“小时候活泼可爱的一个小姑娘,看到她才上初中,就被学习压的喘不过气,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学习和作业上,笑容都渐渐变少了。我和她爸爸就决定,让女儿出国读书,马上就走。”她说。

“尽管从七八岁起,我们就经常在寒暑假带着女儿去世界各地旅游,但是真在海外定居还真有很多不适应,主要是语言上的障碍和新环境适应等。”王霞说起初到加拿大的感受。

在加拿大,大部分高中學校都是下午3点钟就放学了,也没有很多家庭作业。学生有大把时间需要自己安排,这是好事,但是也就更容易静下来感受到思乡的孤独。

“我接触过很多留学在外的孩子,刚来的那2~3个月,经常躲在屋子里哭,因为孤独想家,做任何事情永远是默默地自己一个人,和外人说话的时候也是怯懦轻声细语的,感受不到孩子们的自信和朝气。” 王霞告诉记者,大部分孩子一学期的时间基本能够适应国外的生活。

看到有些孩子因为想家偷偷地哭,王霞说很心疼,“在国外,女儿的同学在放假时都喜欢到我家来聚会,我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尽自己的能力安慰鼓励他们。”

在交谈中,王霞也坦言,适应期不止孩子有,她自己也有。在国内很少干家务活,然而,到了加拿大,这些事情都得从头学起。就拿做饭来说,起初,完全不会,然后就照着菜谱,一点点学,到后来每天变着花样地给女儿做好吃的。在这个过程中,女儿也看到了妈妈的不容易,一起共同成长的经历对于母女两人而言,是难得的珍贵记忆。

在加拿大,语言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王霞也算是国内本科毕业的高材生,英语也考四级,但是真用英语作为主要语言生活,还是个不小的挑战。

“在这方面女儿的优势逐渐显露出来,接打电话、对外社交的任务,大部分是女儿在做,孩子的英语口语能力迅速提高,很多需要沟通的场合,女儿就自觉地担当起了翻译。”说到这里时,记者能感觉到她的喜悦。这份喜悦想必是目睹着女儿一天比一天更自信、更懂事、更独立而来的。

起初,由于教学模式的不同,女儿晶晶也经历过听不懂老师讲什么、上课时手足无措的状态。“加拿大的老师很和蔼,经常鼓励她,跟她说慢慢来,听不懂没关系、作业不会完不成也没关系,都会好起来的。果然,经过一个学期的适应,语言沟通不再是障碍,和同学相处也不再是问题。女儿灿烂的笑容也逐渐多了起来。”王霞说。

看到女儿的变化这么大,王霞觉得漂洋过海的陪读生活,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从伦敦到小城巴斯

周静是个70后,2017年4月,她随着儿子一起来到英国。孩子在英国的一座小城巴斯附近的一所寄宿学校读初中,租住在伦敦。

去英国之前,周静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她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财务经理,放弃这熟悉的一切选择去国外陪读,需要很大勇气。

刚开始去的半年,她用“动荡”两个字来形容当时的生活。“半年不到的时间搬了三次家,因为语言不通,沟通非常困难,时常感觉到很无助。”对于孩子而言,也是同样很不适应,她说,“孩子每天都要悄悄跟我通话,说想要回去。每周都要坐近两个小时的车回到伦敦,和我一起住一个晚上,第二天中午又坐两个小时的车回到学校。”

“我只在伦敦住了两周时间就搬到儿子学校附近的一处住处,目的就是鼓励孩子,让他咬牙坚持。”周静说,当时她也想过放弃,甚至在没人的时候哭过,想回家。

回忆起那段生活,周静说,“那时候会有母子相依为命的感觉”,好在作为母亲,她最后还是坚强地调整了自己的情绪,没有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一丝沮丧,而是通过分享遇到的开心的事情,来保持积极生活的态度。

“那段日子心里很苦闷,因为语言不通找不到可以倾诉的朋友,往国内打电话费用也特别高。”周静告诉记者,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但总算是挺过来了。

除了语言障碍,孤独和苦闷更让人难以忍受。“欧美许多社区居民不多,没有车寸步难行,以前总抱怨国内人太多,现在想起来还是热闹点好,国外这里太安静了。”周静说。

不过,让她欣慰的是儿子亮亮提前通过了语言学校的考试,陆续收到大学offer, 其中包括他理想的大学和专业,这让她轻松了很多。

和每一位陪读妈妈一样,周静每天要给儿子准备两顿中餐,以及处理日常家务。除此,在陪读期间,学习英语,参加儿子学校的志愿者活动。

谈及海外陪读的花费,周静透露,算上孩子一年的学费、交通费和他们的基本生活费,每年的花费约百万,虽然在国内小有积蓄,但还是感觉压力很大。

“为了减轻国内丈夫的工作压力,其实也想找一份工作,但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不允许陪读工作的国家,很难找到正规工作,但也有部分陪读妈妈选择在唐人街打黑工端盘子。”周静说,她其实也打过一段时间的黑工,工资很低,后来听说打黑工有驱逐出境的风险,才放弃的。

“我一天进过36家饭馆,你信不信,不是吃饭是去推销中餐盒饭。”周静笑着说,没赚到几个钱,特别辛苦。

一路陪读过来,周静认为自己的陪读很有意义。 “陪读不是牺牲,而是和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学会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生存和安定下来,学会面对困难和独立思考。”

(文中所涉人名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周静张红王霞
Theoretical study of M6X2 and M6XX'structure(M =Au,Ag;X,X'=S,Se): Electronic and optical properties,ability of phot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and tunable properties under biaxial strain
Linear and nonlinear optical response of g-C3N4-based quantum dots*
Louisiana Purchase
INFINITELY MANY SOLITARY WAVES DUE TO THE SECOND-HARMONIC GENERATION IN QUADRATIC MEDIA∗
我爱你,中国
教会孩子做选择题
“周静童话世界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周静童话世界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小幽默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