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2019-10-14 21:30申丽坤
西部论丛 2019年31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双师型高职院校

申丽坤

摘 要: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河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作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如何落实改革实施方案中的细则,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本文对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实践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建设路径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1998年国家教委出台《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其中首次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意见中指出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采取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和锻炼等措施,使文化课教师了解专业知识,使专业课教师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逐渐统一,范围主要指专业课教师(公共基础课教师除外)中一方面具备高校教师资格,也就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同时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能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职业教育改革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中明确提出要“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高职教育以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重点是要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技能高超的双师型队伍。通过传统课堂与实践操作指导相结合,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提升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职业教育改革的顺利开展。

(二)是职业教育教师实现自我提高的迫切需要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应具有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因素。教师在具备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运用理论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这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迫切需要。探索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为高职院校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提供外部推动力与发展渠道。

(三)是增强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目前,相對于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来说,高职教育是为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职业教育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专业教师实操技能能力,提高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与行业企业的切合度,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同时,在“双师型”教师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与行业企业的直接对接,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也使企业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能力更加信赖,从而形成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对接的良性循环。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初探

高职院校要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从教师选聘、培养、评价以及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校企师资 “兼融”等方面着手,贯穿整个教师培养的全过程,系统依次展开工作。

(一)完善教师准入制度

高职院校应着眼于专业发展、课程建设及实践教学需求,以提高区域经济服务能力为目的,对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适当放宽学历要求,着力引进具有3年及以上企业(社会)工作经历并且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专业教师。

(二)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与管理机制

通过修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相关制度,实施“双师型”教师等级分类管理;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实行专任教师轮训,5年为一周期,鼓励专任教师在合理安排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利用寒暑假每年至少1个月赴企业或实训基地参加岗位实训。教师通过真正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产品技术研发等,大大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要将教师下企业实践经历作为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保证教师实践取得实效。同时,鼓励教师考取行业认可度高、与专业对接紧密的资格证书。高职院校可通过设立大师工作室等机构,支持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科研创新,为区域经济建设生产服务。

(三)建设高水平企业兼职教师队伍

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为更好的发挥职业院校专业对接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的作用,高职院校应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为重点,将企事业单位中技术技能高超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引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引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采取专题培训、专兼结对等方式,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快速适应教学岗位要求。

强化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高职院校教师通过到企业实践、参与企业员工培训和重大技术研发项目等方式,实现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领域,丰富产教融合内涵。从企业、科研院所等选聘一批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工程技师人员担任产业教授、推动学院与企业、科研院所培养人才、共建各类研发载体、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利用产教融合的平台优势,在组织构建、方案设计与实施、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充分发挥“双主体”作用。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可持续的长期工程。作为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的核心工作,“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与院校的整体规划相统一,要按照近期与远期相结合、教师个人发展与院校发展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建设原则,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推动整个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军民.学校本位视域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

[2] 周长勇.贵州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路径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9).

[3] 任俊庆,胡晓霞.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高质量实施“双高建设”[J].职教论坛,2019(4).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双师型高职院校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