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与教育监管措施

2019-10-18 09:20叶文玺
求知导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监管措施留守儿童现状

摘 要:近年来山区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问题已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他们大多表现为性格孤僻、厌倦学习。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注意。文章结合作者在甘肃省镇原县殷家城乡北岔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多年的教育管理经验,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基础上,探索新时代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监管措施。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监管措施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6-0134-02

一、我校留守儿童的现状

1.留守儿童生活问题

我校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普遍困难。因为他们都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收入普遍不高,虽然父母在外打工,但收入也往往不高,爷爷奶奶等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及劳作方式、生活方式等决定了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是匮乏的,导致他们极易产生自卑感。

2.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隔代教育问题上,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父母在外打工,学习只能依靠教师,回家后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孩子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都很差,外加爷爷奶奶大多为不识字人群,没有能力指导留守儿童的学习。老人们在教育孩子的观念方面比较陈旧,溺爱孙子孙女,这样的学生因缺少父母在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从而导致他们在学校与同学相处得极不融洽,极易发生矛盾甚至打架斗殴。他们普遍缺乏集体荣辱感,再加上这些孩子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所以很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

二、我校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

1.父母关爱严重缺乏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子女,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即使打电话,关注的焦点也只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逢年过节回家也只是尽量从物质上满足孩子,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缺乏责任感,孩子对于他们来说甚至是包袱,对于孩子,连基本的生活费都不能满足,使孩子严重缺乏关爱,产生寄人篱下的自卑感,导致行为出现偏差。

2.学校管理力不从心

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监管问题,我校群策群力,采取了很多措施。如每天下午放学,实行教师护送制,每个学生都要护送到校外200~500米的距离,开学初给幼儿班的每位学生办理幼儿接送卡,每天放学,家长凭卡才能接走。

我校深知只靠规章制度的监管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用实际行动关爱学生,让他们懂得爱,知道感恩,从而养成自我管理的能力,实现自我约束的目标。所以,学校常常举办一些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就是家,教师就是父母。如今年学校开始开办学生食堂,让每个学生在长身体阶段都可以得到营养补充。

但是,由于留守儿童常年形成的性格缺陷是不会在短暂的时间得到改变,所以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的坚持和细微之处的润物细无声,而不是只靠物质条件来满足学生。所以,我对学校所有教职工有严格的规定:平时要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和帮助留守儿童,一学期完成5次谈心记录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每周周一至周五,学生在校可由教师管理,但是一到双休日,教师就鞭长莫及。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多不好,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是教师眼中的“双差生”和“问题儿”。而且许多“留守学生”自我意识强,充满逆反心理,加上现在设在教师面前的“高压线”也太多,教师不敢过于要求严厉。所以,未能把监管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

当前社会的一些不良习气严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留守儿童年幼无知,又常处于无人监护状态,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导致留守儿童被伤害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媒网络的普及,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显得更加突出。相关部门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电影、录像、影碟、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有的为了追逐市场卖点,牟取暴利,渗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而且,留守儿童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因为这些额外的开支,他们就会通过借债、欺骗、偷盗等方法获得。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孩子走上不归路。

三、留守儿童教育监管的措施及建议

1.搭建平台,促进沟通

学校计划建设一个“学校和家长”平台,在大部分留守儿童家长回乡的春节期间,在校或进村入户访谈家长,共同探讨“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让孩子懂得感恩、如何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等方面问题,鼓励他们多学习,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孩子的思想,走进孩子的内心。家长外出打工后要加强与孩子沟通,学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2.完善教育监管机制,发挥教育主导作用

在校成立留守儿童管理关爱小组,明确学校各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卡,全面掌握其数量、家庭及监护人、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情况。

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学生和教师信箱、亲情热线电话等,使留守儿童的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

4.开展丰富活动,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学校要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有针对性的课余文化活动,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例如六一儿童节等,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孤独感、自卑感,促使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5.明确职责,把关爱行动落到实处

教师与留守儿童朝夕相处,最了解他们的生活及学习习惯,也最容易走进他们的内心,获得他们的信任。所以教师应该明确自身对留守儿童身心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把留守儿童视为己出,给予留守儿童关爱。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尽力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霾。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只要真心地把留守儿童看作自己的孩子,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那片爱的蓝天将会更美丽。

参考文献:

[1]陶德红.不让孩子在花蕾时凋零——谈对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J].成才之路,2012(36):14.

[2]陈拾根.新时代农村小学教育发展之路[J].江西教育,2018(6):16-17.

作者简介:叶文玺(1962—),男,甘肃镇原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监管措施留守儿童现状
浅谈“九小场所”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及监管措施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基于内部控制角度的利润操纵行为探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