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游戏化教学策略

2019-10-21 07:12刘苗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兴趣小学数学

刘苗

摘 要: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小学生还未形成数学思想,难以有效地学习数学,学习兴趣也不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和内在学习特点,以游戏化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本文讨论了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并分析了游戏化教学的注意事项,希望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兴趣

游戏化教学可明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与学习习惯。如何运用数学游戏展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育价值,同时不偏离数学教学本身,更是受到小学数学教师关心的话题。据此,本文讨论了游戏化教学模式实际的应用策略和注意事项。就小学生而言,童年这一成长阶段的他们更容易受到兴趣的影响,教师应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传统课堂中,师生一问一答活动多,师生、生生有效活动少。而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强调,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课堂已经重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互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为老师占有课堂时间多,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时间少,老师提出问题后便急于让学生回答,由于学生思考时间不足,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一问一答的提问方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明显增加,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重视,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然不高,达不到引发悟性的目的。虽然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氛围较之前活跃,但学生仍处于被动状态,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动力不足。数学是一个抽象化的学科,游戏的引入,能有效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于学数学的积极性。

当前小学数学的新课教学,一般会在课堂开始时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只是简单带过,然后用两三句话引入新知识。此引入方式并不完善,并且新旧知识存在一定的跳跃性,学生无法成体系地将所学内容联系起来。通过数学游戏引入新课,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改变学生强行记忆知识框架的复习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游戏自主思考并建立起学习内容的知识网,有利于增加数学复习的趣味性。

二、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游戏化教学策略

(一)操作型数学游戏

操作型数学游戏偏向实际动手操纵,遇到比较抽象化的知识时,老师课通过引入操作型数学游戏,将学生带入实际情境中,化抽象为具体,从而优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教学时,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工具把生活中人们使用人民币进行买卖的活动生动地播放出来,让学生观察人民币的币种及换算,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视频播放完毕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并用道具版人民币让学生分别扮演“买文具者”和“卖文具者”进行体验人民币的实践运用。分配好角色后,在讲台上进行“交易”,未参加的同学监督是否正确,提高参与度,最后给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奖励。这样仿真的购物情境有利于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数学知识,把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知识竞赛型数学游戏

知识竞赛型数学游戏即把数学知识当成提问题目或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通过答题数量、答题正确率和时间暂时判断掌握知识的多少,紧张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方面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成长,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更乐于学习数学。

例如在加减乘除教学结束后,可以课上开展“算术竞赛”的活动,参赛同学分成两队站在讲台两侧,采用一人一题的方式轮流答题,老师随机出100以内的加减乘除运算,先答对的队伍加一分,几轮之后,统计两队总得分,然后未参加的同学可对参赛同学进行随机提问,选出全场最佳计算能手进行奖励。这样能检测同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调动同学的热情,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上台参与竞赛,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老师可根据所学知识的种类,灵活设计混合多种知识点考查的知识竞赛型数学游戏,综合考查并复习多种数学知识,达到成体系的复习效果。

三、小学数学游戏的注意事项

(一)明确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游戏化策略虽是在教学中添加了游戏,但仍以教学为主要目的。如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容易导致游戏与数学教学内容过于偏离,使学生乐于游戏而并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更会影响教学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游戏的设计与展开应该符合小学数学教学目标,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利于掌握数学知识。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游戏引入课堂能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数学游戏中有效学习数学知识。老师应注重游戏對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启发作用,引导学生主动通过数学游戏学习知识。在数学游戏进行过程中,老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妙用,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权衡游戏尺度

基于小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的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缓解学习压力以及调动课堂氛围都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将学生对玩乐的兴趣转移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上。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最难把握的就是游戏化教学的“度”,如果教学秩序控制得不好,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会造成课堂混乱。因此,老师应不断优化数学游戏,确保方案可行后再实施,才能从实际上提高小学数学游戏的教学效率。

结束语:

根据分析可知,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引入,有利于实现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游戏化教学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相较于直接的知识灌输更能使学生接受,也更能促进学生的思考。而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通过亲身参与,还能调动身体各个感官,手脑并用,实现思维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老师应把握好尺度,灵活在教学中穿插数学游戏,选择高效的数学游戏形式。

参考文献:

[1]史丽艳.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游戏化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7(27):245-246.

[2]谭美林.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142.

[3]吴小菊.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2):118.

猜你喜欢
游戏化教学兴趣小学数学
倾心打造音标“游乐场”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