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智慧润泽课堂

2019-10-21 07:46赵纪军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核心素养

赵纪军

摘 要:自古以来美育在培养人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旨在提升人们生活品质、陶冶情操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研究在小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历史文化 临摹与創新 创意实践能力

现如今的教育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今天的美术教育教学正往知识的构建,能力的生成、认知的融合、教学的多层、教学的有效、课堂的优化。以美术教育形成人的核心素养的方向发展。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的培养是在课堂教学中尤其需要注意的,在精彩纷呈的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美术综合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发展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一、关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在21世纪初,面对新世纪的到来所面临的新的问题,许多国家的教育学家都在思考今后教育的发展问题。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国际教育改革关注的中心点,使未来的学生在信息化的时代下,能够适应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促进终身学习和发展。针对这一点,许多国家都开始了教育改革,更新观念,进行变革。“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源自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起的“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选择:理论和概念基础”这一项目,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了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的研究制定工作。 2016年9月,我们国家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中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各个学科再根据这个理念提炼出自己学科的核心素养。由此美术提炼出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个美术核心素养,其用意在新的时代让学生学会用美术的方式、用跨学科的方式来解决美术的问题以及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二、当下美术教育情况简述

在现今社会美术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最有效的学科。新课改下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主要目的,注重培养和完善人的综合素质。当今社会尤为提倡素质教育,以往传统的美术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求。现如今,我们要围绕“欣赏、探究、实践、创新”四个关键词为重点进行教学。但是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美术教育一直处于一个副科的地位,一大部分的学生、学生家长对于美术这一学科更是使保持不重视、无所谓的状态。这把美术教育推向一个略显尴尬的地位。有的重视美术也是把它当作“特效药”,想要借住这一特长获取奖项等,这样就偏离了我们进行美术教育的最初目的。本来是要借助美术教育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意实践能力等,但是由于对美术的不重视,造成美术教育虽然分类、分工明确,但是由于定位不准确、教育方式转变的方向性问题,使原本应该创新的没有创新,应该出彩的不出彩。于是本次在基于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开展提升学生创意实践能力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想寻找科学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意实践能力。

三、提升创意实践能力的“方法”论

1.课堂氛围中的兴趣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下,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的重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何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是教育工作者们一直研究思考的内容。实践发现,教学的设计以及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根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有关,还根教学的精神环境有关,这种精神环境就是指课堂氛围。课堂的导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课堂氛围。导入精彩,吸引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师生才能进入很好的课堂氛围,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意实践能力也会慢慢得到提升。

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是美术教学的必要条件。

例1:在一次听课中,一所学校的周老师,为了讲《好吃的水果》这一课,在课前去了水果超市以顾客的视角录制了小视频。在课上的时候播放了这段视频,让每位学生当作买水果的小客人,去观察水果的外形、颜色,分析水果吃起来的口感和吃水果时的人物表情动作。这样的课堂情景设置下,我发现学生们都很积极也很认真的去观察去分析,在此过程中不自觉的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的到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于是在艺术实践创作时,学生各个都是胸有成竹,作品也是精彩纷呈,趣味十足。

例2:在《中国龙》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龙”这一图腾形象的特点,观察并表现龙的绘画形象。引入时,给同学们看舞龙的图片,启发学生回忆龙的造型特点,感觉课堂热情不够,修改引入设计,以脑筋急转弯的形式导入课堂,提问:孙悟空的金箍棒最早在谁那里?班上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参与思考,连班上平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都投入进来。老师提示:早先叫“定海神针”。同学们纷纷抢答,是龙王。从传统神话的情景描述中体验,由于对西游记的喜爱,同学们对龙为主题的绘画内容立刻显示出巨大的热情。课堂轻松而愉快,参与积极性高。

通过这两个课堂小例子可以看出,情境设置下的课堂氛围效果,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在自主探究能力、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2.民间艺术中的深度学习

牛顿说:“我看的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我们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经过岁月的沉淀,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传承的文化,其中民间美术就是在这些文化中的一部分。中国的民间美术本身来源于群众之间,其本身具有较强的艺术特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艺术体现。在中小学教育学习过程中加强民间美术的教育,可以让学生站得高看的远、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对于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

在中国民间美术之中,由于受到中国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影响,表现出许多独特的地方,与我们的美术课程相结合。传统文化是艺术教育的根基,针对民间美术进行教学,能够起到更加深入的教学效果。

民间美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特性,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课程安排,向学生讲述各类型民间美术的文化特色,向学生讲解各类型民间美术的含义,让学生实际体验生活中的一些民间美术,能够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使得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能够更加贴近生活,拥有更多的创作灵感,能够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富有创意,而且当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民间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学生通过具体的创意设计实践,让更多的人了解民间美术,为民间美术的传承也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

例如:四年级上册的美术课本第十一课《泥玩具》这一课程内容,纵观历史--从史前的陶玩具、隋唐的捏塑玩具、模印玩具、明清的戏出玩具到现代的各种泥玩具。泥玩具随着时代、技术和历史文化的演变而不断发展;横揽神州大地——北京的兔儿爷、河北的大叫鸡、河南的泥咕咕、山东的叫虎、陕西的泥塑、江苏惠山的泥玩具。它们造型古朴夸张。纹饰简洁、设色艳丽,别具率真的美感,是记载中国各时代和地域生活艺术历史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历史悠久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体会泥玩具佳节独特的造型和设色方法。在创作中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情感,培养对民间艺术的认知与喜爱。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泥玩具的制作过程,感受创作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

3.临摹练习中的启发学习

人类的学习起源于模仿,美术绘画制作的学习也是从临摹开始的,小到点、线、面,大到一张完整的作品,很多绘画技能和技巧都要通过临摹来习得,同时临摹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入门。在历史初期,人们靠模仿来了解、认知,绘画也是如此。刚步入美术学习的时候,学生会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入手。但是让学生先去临摹,就可以使学生较快地体悟美术内涵,也让学生更直接地学习了美术作品;临摹也可以强化美术基础。学习美术需要很多的技巧,这些技巧是美术的基础,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对于小学生而言,临摹模式中最基本的也最常见的是描摹。描摹是指学生在与临本面积相当的纸张上面根据临本的形象来临摹,这种方式可以训练学生用笔、分辨色彩、摸索勾线和涂色方法,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在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红色的画》一课中,教师展示示范了一副作品位学生在看了老师的作品之后,进行了临摹创作,加上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画了一幅《向国旗敬礼》。 学生会在老师的作品中受到启发,在临摹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造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变通性和发展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通过学习美术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意实践能力。使儿童借绘画表现、展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培养美的情操和陶冶美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临摹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美术课堂是学生发挥想象力的主阵地,教师不要否定学生的看似奇怪的想法,往往是想法越独特作品越有新意,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想象,例如,《面具》一课,在观察学习了面具的基本结构之后让学生随意发挥面具上的装饰品和花纹,甚至可以加上人物、背景等,作业收上来后,从学生丰富多彩的画面可以看出,学生天马行空的创意被实践描绘出来了,展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4.“读图时代”的认知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这就是说美术课程更加凸显了其“视觉性”因素,这也是学校美术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即“直观形象性”。

在以往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多是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时长处于似懂非懂的模式。于是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在课上展示出一些图像、影音资料,这样便于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关于图像、影音的应用可以最大化的丰富其内容、表现形式等,使学生可以多放方面、全方位的去欣赏、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使学生不是一直局限于一个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如,我校刘老师在讲授《好吃的水果》这一课内容的时候,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影音视频,使学生详细观察了人在吃不同水果时候的表情动作,让学生了解学习,关于《好吃的水果》这一绘画主题可以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创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打开了学生思维。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在欣赏学习之后,创作出来的作品可谓是精彩纷呈,创意十足。

由此看出,丰富学生的视野大量的图像影音识读,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创意实践能力、面对社会越来越普及图像运用的读图时代,图形的认知能力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

结语

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我们作为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不能只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就可以了。要重视现代小学生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是课堂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将核心素养教学深入化,将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人的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的主旋律下,美术教学要发挥它独特的作用:精致教学内容设计、科学教学实施方法、不以成绩论好坏。挖掘学生的潛在表现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利用契机加强对学生美的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引导学生欣赏美、探究美,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作者简介

赵纪军(1967.08.30-),男,河南郑州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和教学研究。2014年9月主持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立项《中小学美术活动化反向教学研究》结项;2013年11月主持郑州市教育局课题立项《“以艺生情,以情促智”特色课堂文化的探究和实践》一等奖;2015年11月执教的《装饰画》一课荣获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2018年11月执教的《横折钩》一课荣获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核心素养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城市化下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共存模式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