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手工制作中折纸教学的策略

2019-10-21 13:38张燕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手工制作小学教学应用研究

张燕

摘  要:小学教学中教师所教的并不仅仅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内容,还有手工制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主动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灵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折纸教学在小学手工制作教学中的意义以及重要性,随后从四个方面讲述了小学折纸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教学;手工制作;折纸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1-0138-01

在小学美术手工折纸课堂中,由于针对的教学目标身份的特殊性。教师就应该多运用思维创新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让学生可以沉浸在这个制作手工的过程中,做完手工之后还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自豪感。对于手工课教学,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种教学方法,下面笔者以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述。

1.折纸教学在小学手工制作教学中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分析

手工制作不仅仅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考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适应能力。学生需要自己去用一些不同厚度、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纸张创造出自己理想的手工作品。纸张的质量、质感、纹理都会对你所做出的手工作品有很大的影响。并且折纸手工还要讲究技巧。就对折纸手法来讲包括了水槽式折法、沉降式折法、兔耳朵式折法等。学习手工折纸可以锻炼学生的大脑思维和动手能力。也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加了一些乐趣。手工制作相对于折纸来讲技术层次难度要高很多,学生要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折纸教学在折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对纸张的初次的折叠,然后对纸张进行裁剪、多张裁剪好的卡片用胶水、固定针来确定造型 。无论从设计角度还是从美学角度来讲,手工折纸的难度和美观都要远远高于普通折纸,对学生的手工能力要求也比较高。

2.小学手工制作中折纸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让学生在课堂中以放松的状态学习

在对于手工制作与折纸在课堂中的应用时,教师应当尽量去选择靠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事物或者是学生了解过并且知道的事物,这样让学生动手做手工时可以更加容易上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课题应当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不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乏味枯燥的情绪,要让学生能学中玩、玩中学这种理想化学习状态。教师也要去适当带领学生,让学生去主动发现生活、学校、社会中的美。让学生把这种美带入到学习手工教学当中。这样学生做出来的手工是具有灵魂的,是一个“活”的东西。

(2)巧妙带入教学意境,让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具有热爱生活、天真活泼的天性,在心理上会去追求对事物的形象化。因此要想带动小学生对折纸手工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并且教师想要获得优质的教学效果。可以在课堂上去设置一个教学意境,并主动去将学生带入到教师所设置的意境当中。让学生自己在这种意境当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出新奇的手工作品。但是在教师设置意境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设置的意境不能太深奥,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有限,如果意境太深奥是起不到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会让学生感到很烦。所以教师设置意境应当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通俗易懂。

(3)团队协作、共享思维

除了通过教师主动设置思维情景外,教师也可以适当性的引导学生去创立或者组建一个团队。这样可以让学生培养出团队精神,人多力量大。让学生可以自己去组建一个团队,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去互相说明自己的想法,相互扩展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可以体验到这一种交流同进步的感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教师在去设置自己的主观意境时,可以主动去设定一些固定环节,而这些环节就需要学生自己去找同学合作才能完成。这样做到之后就让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起到一个主体带头作用。

(4)在手工折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人人提倡环保,节约用纸。因此教师对于在教手工课时就必须时刻给学生引导环保意识。对学生提前引导环保意识,也非常有利低碳生活建设。教师在手工折纸课中,教学的对象较多,涉及用到的纸张量也就比较大,因此只要产生浪费,影响也是极其不好的。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告诉学生,不要肆意浪费。并且告诉学生谁的作品用的纸量最少,给予一定的小奖励。让学生去主动抵制浪费,并可以主动把其他同学剩下的边角料用来回收二次利用。或者教师可以去带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废纸等还可以二次利用的物品,让学生去动手制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物品是很多的,比如废弃杂志、废弃报纸、废弃包装盒和废弃纸片等。让学生们主动去回收二次利用,不仅仅是对低碳生活的帮助,还为学生自己动手创造的作品赋予了不一样的“灵魂”。让学生雪亮的眼睛去发现美、观察美和理解美。

3.结语

小学生手工折纸教学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不仅培养学生的课余兴趣爱好,还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纸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并且有很好的可塑造性。教师通过以课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课,鼓励学生去主动动手创造,动脑思考。从而可以直接性的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有创新思维。教师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并且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立体美学。

参考文献

[1]戴莉.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纸材拓展运用的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8.No.174(11):171

[2]黄文萍.现代折纸艺术在服装立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0)

[3]蒲小芸.整合数学知识的“团花剪纸”折纸技法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美术教育,2018(1):43-45

猜你喜欢
手工制作小学教学应用研究
高职学前手工制作课程动手实践能力探究
手工制作在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大班手工制作活动中的创新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