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点亮“师生互动”的火花

2019-10-21 09:44余培华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亮点创设情境师生互动

余培华

摘 要 :课堂互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新课改对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的课堂应该强调师生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互动课堂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当然,互动课堂的实现,需要老师根据每个同学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认真地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关键词:数学课堂 亮点 创设情境 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0-0056-01

数学传统教学存在这样的现象:老师认为,只要自己把大纲题规定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他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而学生的任务就是知识的接受,互动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随着课改的深入,新型数学课堂应是师生互动的课堂,只有师生活跃并和谐地互动的课堂教学,才能产生最积极的教育效果。

1.结合生活创设情境,促进师生互动

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尽可能地结合生活实际。要尽量地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进行师生互动,从中引出数学问题,激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激起学习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元、角、分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到商店买商品”的生活情境。老师也参与到了情境模拟之中。老师扮演营业员,学生扮演顾客。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课堂购物,加深学生对圆角分的印象。这堂课结束时,我还让学生跟着爸爸妈妈去超市用现金买东西。

2.创设操作情境,实现师生互动

无数的事实证明,实践方能出真知。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收获。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手段,同时也是实现师生互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现在小学教材里的内容,提供了很多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果可以运用一些方式方法,让学生亲手实践,那么接受起来可能会更容易。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节时,我们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计算、体积计算方法。学生从课本上的图片要结合自己的想象才有可能对立体图形有一个立体的认识。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立体图形。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对长方体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在学习具体的计算方法时也不会单纯的记忆公式。

3.创设信息化情境,增进师生互动

为了让学生真正地融入课堂,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搜集课堂学习的资料,然后在正式学习的时候所有的学生互通有无,相互交流,扩大课堂知识容量。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一课时,教学任务是带领学生认识百分数的,我开展“百分数信息發布会”活动,教师先出示一些百分数的信息,如:人体90%以上是水分;大约有50%的人是男性;随机抛一枚硬币,国徽朝上的概率是50%;空气中约有80%的氮气,氧气占20%;海洋占地球土地面积的70%……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对其中百分数的理解。

4.创设游戏情境,激励师生互动

学习和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两大主题。学习是孩子们的任务,在孩子们长大以后,就需要通过学习完善自身的能力,挖掘自己的潜能。但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年纪还比较小,相比于学习,游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可以尽量引入一些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开展“牵线搭桥” 的互动游戏。

(1)游戏规则是:任意选择一名同学,然后请这名同学的学号的因数的同学,组成一组进行游戏。

(2)游戏过程中,所有同学依次上台,说:“你是几,我(指因数学号)是你的因数(或‘我也是你的因数)。”其他同学判断是否有遗漏的因数。

如先上来学号是12号的学生,就要由1号同学上去拉住他的手说:“你是14,我是你的因数。”接着2、3、4、6号同学也上去,依样拉手说一说。

(3)游戏进行几个回合。对于出现失误的同学作出一定的惩罚,比如进行才艺展示。

(4)老师总结提问:“为什么有的数字因数那么多,有的数字因数那么少呢?”

师:“观察这些数的学号,你有什么发现?”(讨论归纳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是质数,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他因数的数是合数。)

在这堂课上,几乎班里的每个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了游戏之中,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同学们对于知识点的学习也是非常牢固。

5.预设问题情境,激发师生互动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一个问题推动着课堂的进行。所以,老师在设计课堂时,要有问题意识,需要老师课前精心预设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来达成教学目标。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小组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然后提问:组合而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互动交流,通过观察、讨论,初步得出结论,教师接着又提问:

(1)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

(2)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

(3)可以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

激起师生再次互动交流,推导公式:

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周长一半×半径

=(2πr/2)×r

=πr2

这样一步一步的设问,可促使师生在课堂中积极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实践证明,课堂师生互动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项最基本活动,能召唤着师生创造力、智慧、才情的涌动和勃发。教师专业解惑、分享快乐,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使师生互动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猜你喜欢
亮点创设情境师生互动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