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县“三位一体”肺结核防治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2019-10-29 06:48陈燕玉坎恩王飞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勐海县三位一体云南省

陈燕,玉坎恩,王飞

云南省勐海县人民医院,云南 勐海 666200

中国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位居全球第三位,耐多药/利福平耐药患者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位。我国肺结核报告发病数位居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前列。 2017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完善了新形势下的中国结核病控制策略;进一步明确了新型结核病服务体系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勐海县是云南省肺结核高发县,2017年开始实“三位一体”模式。现对勐海县三位一体实施前后肺结核患者管理情况汇总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15年-2018年西双版纳州结核病防治工作总结。

1.2 方法 收集2015年-2016年(转型前)及2017年-2018年(转型后)的管理数据,从大疫情网上报、初诊就诊、登记管理、病原学阳性、治疗成功率5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2015年-2018年勐海县肺结核防治工作数据汇总,详情见表1。

2.2 三位一体实施前后数据 对比 ①初诊就诊率:三位一体实施后初诊就诊率上升明显,初诊就诊率于2017年达到云南省三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模式工作指标≥3‰的要求;②登记管理率:三位一体实施后登记管理率呈上升趋势,于2018年达到云南省三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模式工作指标≥90%的要求;③病原学阳性率:2017年较前上升,2018年则较前明显上升,达到云南省三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模式工作指标≥40%的要求;④耐药患者发现:三位一体实施后实现了零的突破,共发现利福平耐药患者29人;⑤治疗成功率:治疗成功率下降,未达到云南省三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模式工作指标≥90%的要求。

3 讨论

表1 2015年-2018年勐海县结核防治工作年总结分析表

“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新模式是对从事结核病工作的相关单位重新进行功能定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承担结核病防治管理和协调职能,结核病定点医院具体承担结核病归口诊断和治疗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承担结核病患者追踪、落实和治疗管理。这种新模式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功能,有效地整合了结核病的防治资源,从而能使结核病防治功能得到更大的发挥[1]。从勐海县“三位一体”实施前后数据对比来看,患者初诊就诊率、登记管理率均有明显提升,说明“三位一体”模式在患者发现及登记管理方面有极大的提升作用,病原学阳性率较前上升,耐药患者的发现,与我院2017年8月份引进了Xpert分子生物快速检测技术有关,据数据统计2017年在痰抗酸杆菌涂片阴性患者中,分子生物学检测阳性率为25.00%,2018年为33.33%。说明应重视痰抗酸杆菌的分之生物学检测,在患者初诊人数、登记管理人数均明显上升的前提下,治疗成功率下降值得深思,结核病人发现难、追踪难、管理难、不规范治疗一直是肺结核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三位一体”实施以来,我县在患者发现及登记管理方面有了较大提升,但随访、追踪、保障全程规范用药是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治疗成功率与患者依从性密切相关,影响患者化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护患关系、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肺结核认知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2]。在边疆多名族县,这些因素还包括嗜酒、吸毒、经济状况等,我们认为,随诊“三位一体”模式的深入,需通过加强治疗中随访和追踪来提高患者依从性,从勐海县目前情况看,由于多因素作用,随访及追踪管理明显捉襟见肘,针对肺结核管理难的问题,国内有学者呼吁立法管理,认为立法是为了明确各级政府在消除结核病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与责任,将结核病防治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 建设内容,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加强政府防治战略的设计、实施和监测工作的管理和问责,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和大胆使用新技术,强化研究和创新,提高基本服务质量和能力[3]。实践证明,“三位一体”肺结核服务模式的实施,提高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水平,如果能通过进一步加强随访、追踪工作保障患者全程规范用药,将有效控制传染源,极大的促进肺结核防治工作。

猜你喜欢
勐海县三位一体云南省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勐海县总工会:开展“六一”节慰问活动
勐海县总工会: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勐海县乡镇动物检疫工作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