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锡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019-11-15 08:20
剧影月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锡剧江阴市荣获

锡剧是江苏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江南民间文化重要推动力。它主要流行于苏南地区,同时在江浙沪地区广泛流传,这一剧种在戏曲百花园中有着独特的魅力,从大的范畴来说是地域文化的魅力,这种魅力恰恰是锡剧能得以传承的源泉。“锡剧”这个名字,早在儿时就进入到我懵懂的心灵,锡剧演员行头服饰竟然能如此的美?锡剧竟有那么美的曲调?我何不当个美美的锡剧演员?这种动力促使我日后发奋努力,如愿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锡剧演员,并有幸拜江苏省著名锡剧沈派创始人沈佩华为师,成为了沈派第二代传人。

1965年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江苏省戏校,师承锡剧艺术家沈佩华老师,努力继承和传承“沈派”艺术,先后主演《洪城枪声》《珍珠塔》《人民路上》《西厢记》《玉蜻蜓》《十五贯》《红色的种子》等几十个剧目,在锡剧首部电视剧《吴宫越女》扮演西施,在《救风尘》中扮演赵盼儿,所拍摄得越剧《弥留》获“五个一工程奖”,并多次获得省戏曲优秀表演奖。

说到传承,我作为沈派弟子,有责任和义务弘扬和传承锡剧文化。现受省锡和锡戏的聘用,在江阴小锡班和无锡老年大学授教,期间我收获爱徒:老年大学优秀学员沈琴芬,江阴市顾山实验小学教师吴亚珍,江阴市利港实验小学学生刘洋晨晨。爱徒们虚心好学,不断进取,在我的言传身教下,硕果累累。刘洋晨晨学戏三年多,参加省市乃至全国的锡剧各项比赛中都能荣获大奖:在第十九届中国锡剧“小梅花”江苏赛区大赛中,荣获“金花奖”;在江浙沪第三届锡剧票友大赛中,荣获少年组“金奖”;在无锡市第四届锡剧邀请赛中,荣获“金奖”和“新人奖”;在常熟市“小兰花杯”锡剧比赛中,荣获“金奖”;在江阴市“小锡班”锡剧比赛中,连续四年获得一等奖和“小芙蓉花奖”;并多次在江阴、江苏、中央电视台亮相演出,2017年5月和8月受中央电视台邀请,去北京电视台录制节目,荣获“最佳拍挡奖”;且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过把瘾》栏目,荣获“五星宝贝奖”。

江阴市顾山实验小学老师吴亚珍,2015年11月7日,在无锡广电音乐厅和刘洋晨晨一起拜我学艺,她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山区孩子的好妈妈,也是敬老院孤寡老人的好女儿,更是红豆之乡一颗光彩夺目的温暖他人的“红豆”。多年来,她活跃在公益事业的舞台上,主持公益活动100多场次,是传递爱与善的使者,也是红豆小锡班的班主任,爱生如子,师德高尚。她特别虚心好学,每天和学生们同学习,共成长,屡次参赛都不负众望,为顾山镇争得荣誉:2013、2015、2017年参加江阴市“澄星杯”锡剧票友大奖赛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优秀演员奖;2016年度被评为顾山镇“道德规范”;2014-2016连续三年被评为江阴市小锡班“优秀班主任”;2015年被评为江阴市“最美志愿者”;2016年荣获江阴市暨阳戏台“最佳人气奖”和“最佳演员奖”;2015荣获中央电视台CCTV11频道过把瘾栏目锡剧进校园“辅导金奖”;2018年荣获江阴市暨阳戏台“最佳表演奖”。

才七岁的上海小朋友程西语天资聪颖,外公外婆顾不得路途遥远,带她慕名前来学锡剧,着实令我感动不已。她不负众望,参加两届江浙沪票友大奖赛得银奖,参加江浙沪“澄星杯”票友大奖赛得金奖。

说到锡剧,首先我们要从这一种艺术形式的根说起,那就是地域文化对戏曲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多元性文化的介入,锡剧这一剧种也自然受到了不小的挤压和疏远。如何保持锡剧在地域文化中的定力与地位,就需要我们每一个“锡剧人”做好锡剧的传承工作。锡剧进校园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文明校园创建的需要,是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的需要,是培养接班人使锡剧后继有人的需要。要顺势而为、应势而动、乘势而上。作为锡剧的传承人,作为沈派弟子,我时刻牢记沈佩华先生的名言“唱好锡剧,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我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义不容辞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是我应尽的义务。任教小锡班以来,我忙碌又充实,目睹领导重视和关爱小锡班的成长与发展,我唯有忘我工作,才能报答社会对我的厚爱。但孩子们学锡剧很难,地域差异,方言很重,每每教新段子,我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新段子的时代背景、人物处境、情感把握、发声位置、声音饱满一一讲解,圆场台步天天练。锡剧讲究的是字正腔圆,有些学生嗓音条件好,但肢体协调性很差,也有的孩子身段有灵气,但嗓音有局限,这就更需要我投入大量的爱心和耐心,不厌其烦、永不放弃。表扬、鼓励、给孩子们自信心是我的教学风格,我每堂课都要手把手的示范很多次,努力完成每个阶段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演员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情感,一个眼神、一个转身、一句念白、一个唱腔,无不体现了锡剧之魅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意想不到的好苗子脱颖而出,我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尖子生,可谓收获满满。在剧目《玲珑女》《玉蜻蜓》《柜中缘》《珍珠塔》中,小女生的表演,倾注了我大量的心血。玲珑女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姑娘,我特别强调和示范小姑娘动作的干练,手、眼、身、法、步,对外地小女孩来说,简直太不容易了。在《珍珠塔·前园会》中,陈翠娥是千金小姐、大家闺秀,表演时必须稳重而不失气质。我非常珍惜好苗子,经常放弃大量的休息时间,不计报酬、不厌其烦。同事和家人看到我每天这样像陀螺一样不停奔波,劝我放弃。爱徒吴亚珍每天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先生,您累了,休息一会吧!先生,您喝口茶吧!”。“亚珍,没事,我不累,为了锡剧,我乐意!”说实话,说不累是假的。但孩子们点滴的进步,让我忘记了疲惫。舞台上的胡慧、吴筱怡、郭欣怡、吕沁缃,她们的表演进步很大:吴筱怡曾是江阴市“小芙蓉奖”获得者;吕沁缃这个四川小宝贝,非常有灵气,嗓音条件好,音准也非常好;再有胡慧一招一式,是那么的有情感。

艺靠人传,锡剧艺人用自己的生命把锡剧传承了下来。锡剧也正是借助着一代代锡剧演员精湛的表演、传承与创造,才得以穿越时光不断重现。因为锡剧,我拥有了几百个富有灵气的宝贝。我带着宝贝们登上了“道德讲堂”、“澄星杯”、央视《过把瘾》的大舞台。我还受邀带着爱徒和孩子们登上了上海《百姓戏台》。女生锡剧表演唱“绣红旗”还登上了上海少儿春晚和全国少儿春晚舞台。小学员吕沁缃出类拔萃,她表演的《刘胡兰》“临别再望众乡亲”代表江阴市小锡班精品节目登上了央视大舞台。更值得欣慰的是,我为无锡文化艺术学校推荐并输送了四位优秀的学员,让孩子们走上了专业道路。因为锡剧进校园,我收获了优秀的爱徒吴亚珍,感谢爱徒和孩子们来到我的生命里,充实并丰富着我精彩的人生,延长拓展了我的艺术生命,我由衷地为孩子们点赞。

传统锡剧素来都是以“人”为核心,演员通过唱、念、做、打,富于美感地展示自身对于角色的形象塑造与刻画、心理状态的描摹与外现的表演艺术,还是师徒传承的技艺延续方式,都充分体现着戏曲将人体作为戏剧最本质的表现手段,及其对演员身体表现性的重视和张扬。锡剧传承,说到底是人的传承。把我们地方戏曲锡剧推进小学特色班,通过特色班,向小学生普及锡剧知识,从而使孩子们爱上锡剧,并让他们有上台表演的机会,使家长也参与其中,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传承发展方式,不光传承了锡剧艺术,还培养了一大批新的锡剧观众,这样才能使我们热爱的锡剧生生不息。

总之,传统锡剧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有坚守阵地的耕耘者。“锡剧人”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沈派传人更责无旁贷,无论是外来文化的冲击,还是时代的变迁,只有坚守我们的阵地,把准时代的脉搏,才能使我们的地方戏曲永葆地方特色,才能使我们的流派艺术永葆艺术青春,才能让我们的地方戏曲——锡剧得以更为久远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锡剧江阴市荣获
同心悦分享 同行悦澄长——江阴市欧美同学会学长共话“科创”,共庆五四青年节
2022 WIDC正式落幕 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荣获两大项金奖
建构学校锡剧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实践
东源顺天镇荣获省第二届 《乡村振兴大擂台》“十强镇”称号
锡剧在文创产品中的运用研究
普及教育对锡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锡剧的音乐传承与发展
荣获第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项的农药相关项目
我的新年愿望
春节里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