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鼎竹”的造型与文化特征

2019-11-21 01:11周小凤
山东陶瓷 2019年4期
关键词:器具手工艺紫砂壶

周小凤

图1 鼎竹

明朝正德年间,在江苏宜兴丁蜀镇一件器具的诞生使得宜兴这一小城也开始出名,同时也使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星空多了一颗耀眼的紫色明星,这件神奇的器具便是今天我们所熟悉的紫砂壶。传说紫砂壶诞生于小书童供春的一次“灵感”之中,供春于丁蜀镇中一座寺庙内学习制壶手艺,一日在大榕树下乘凉,突然从榕树的树瘤之中受到启发,便仿造其形貌制壶,也就成就了今天自然简朴,价值不菲的“供春壶”,也就是从供春起,紫砂壶制作便流传开来。

图1“鼎竹”从命名上看已经将其主题凸显出来。在此件紫砂壶之中,手工艺人不仅借鉴了自然中的植物形貌,也参考了经典的器具造型,巧妙地将二者结合起来,既有鼎的威严中正,又有竹的纤细笔直,所传达的既有中国“天圆地方”的传统美学观念,又有高雅脱俗的美好意蕴,是一件内涵极为丰富饱满的紫砂壶艺术作品。

此壶整体呈红棕色,色彩亮丽,颜色饱满,光滑细腻,工艺精湛。天然粗粝的紫砂泥经手工艺人筛选烧制,去除了其中的杂质,在高温淬炼中将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展现出来,用以充当奠定整件作品活泼大气的基调,气韵非常。壶身呈扁圆形,壶腹处微微突出,形成圆弧,壶身边缘线条流畅自然,使得壶身宛若碧玉般透亮光滑。短小精悍的壶嘴和圆环状的壶把手自然与壶身相接,设计为竹节状。壶盖呈半圆形,表面微微凸起,上有壶钮一枚,为一笔直挺立的新竹。此壶最为独特之处在于壶底部的装饰,三只竹枝形状构成的壶脚恰好形成“三足鼎立”的艺术效果,将鼎与竹的特点表现出来,又不显得过于繁琐沉重,使得鼎的厚重在一定程度上被竹的清新所消减,在风格气质上达到平衡,由此呈现出古朴典雅,脱俗自然的综合美学风格。

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器,以三足两耳的造型居多,通常雕刻有精细的纹饰作为装饰。鼎最初是作为一种炊具使用,之后因用于烹饪祭祀敬神上升为礼器,象征着国家政权中君主、大臣等权力。鼎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尤其是在制作工艺还极为有限的封建时代,能够打造出如此庞大精致的鼎当真是世界上的奇迹。仿造鼎的造型所制成的紫砂壶并不少见,但如此件紫砂壶这般有高耸壶脚的就是凤毛麟角了。这样的设计较为完整地复现了鼎的造型,更具传统与威严。

竹也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一种植物,因其生长特性而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之一。竹在中国一般包含着两方面含义,一方面它象征着具有高尚品格的君子形象,竹经寒不凋,翠绿挺拔的身姿具有不同寻常的气节,也就被人们看作是美好品德的代表。另一方面,竹在中国民间被看作是可驱邪之物,比如在除夕夜之时人们就要燃放爆竹来驱逐可怕的“年兽”,以求得一年的平安喜乐。手工艺人开创性地将鼎与竹结合起来,就赋予了紫砂壶丰富的文化含义,使得此壶既有高雅威严的一面,也有“接地气”的一面,这样就使整件作品无论从造型上看还是从内涵上看都有一种立体感,这也便是手工艺人的用心之处了。

鼎与紫砂壶都是人类的创造,但制作它们的原材料都是来自于自然。竹来自于自然,在手工艺人的创作之中又以另一种形式焕发生机。紫砂壶作为一种珍贵的艺术品,它的魅力不仅仅在于紫砂泥的稀有与造型艺术的多样性,更在于其内涵文化的深厚性,它凝结着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凝结着历代手工艺人的心血,从过去走到现在,从现在走向未来!

通过分析这件“鼎竹”紫砂壶艺术作品,我们对于它的造型艺术与文化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紫砂壶艺术的包容性有所感悟。在现代化的今天,这样古色古香的艺术品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发光鲜,它们抚慰着中华儿女的心,更为世界各族人民带去美的体验,这便是紫砂壶的魅力,这便是传统手工艺品的力量!

猜你喜欢
器具手工艺紫砂壶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室庐几榻器具间 浅谈明清绘画中的器座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试析山东地区所出金银饮食器具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古代器具灌农田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