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水到渠成壶”的创意造型

2019-11-21 01:11吴爱武
山东陶瓷 2019年4期
关键词:润泽壶把壶盖

吴爱武

图1 水到渠成

有些人认为,人文的性质决定于地理环境,欧洲、美洲、非洲、亚洲,不同的地理环境,诞生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国的关中平原,接连诞生了秦汉两代王朝,在那个时代,中国的美学向着由壮美到秀美倾斜。而两晋以后,中国的江南地区,则完全有别于关中风物的雄壮,变得灵秀标致、含蓄温柔,很多人都认为,这都是因为江南多水的缘故。水滋养万物,它没有固定的形态,以柔性见长。魏晋时期就有“云气为粮、白云为屋、清风为驭、明月为灯”的说法,众多的水,构成了江南独有的人文气质,“莲波微步、含情脉脉”,同样的情感也寄入其中,如春蚕吐丝一般,细腻柔滑。图1“水到渠成壶”正是深入解读这种“江南”情怀,以紫砂为载体,以“水”作为主题的当代紫砂创作尝试。

说到江南美景,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烟雨空蒙、江水回荡,既可以有水天一色的壮丽,也可以有小桥流水的凝聚,单纯追求画面的美感,水即是单纯的、简明的、清远的,这些元素本就与古朴、雅致、自然的紫砂有所重合。紫砂之美,美在纯粹,美在不受现代工业社会烟气的熏染,是一种古雅的纯粹,看到紫砂壶即有一种古风迎面而来,让人不由的回忆起空桑喆黄、田园垄炕。

“水到渠成壶”的主题是水,这就需要从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紫砂泥与水的共通处,那就是它们都可以被塑造成任意的形状,但水有一个特点是紫砂泥无法比拟的,那就是水是透明的,所以在设计时需要引入中国绘画中描绘水的技巧——“留白”。作品“水到渠成壶”的壶身跟传统紫砂光素器几乎没有分别,莹润的表面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润泽如玉”这个词。自古以来玉石经常被形容成像水一般润泽,而在传统的玉石形态中,如意必然是最普遍,最为人所熟知的形态之一,在作品“水到渠成壶”的造型设计中首先就引入了“如意”作为茶壶结构中的基点,以如意为中心,利用紫砂自身的张力,向外逐步扩展直至形成紫砂壶的结构。

“水到渠成壶”的壶钮是一个典型的双头如意过桥造型,其居于整把壶的顶点,亦是中心,整个壶盖如同拱卫一般向上微微隆起,壶盖的边缘如同帽檐一般覆盖整个壶口;壶身采用无肩设计,壶盖以下即是壶面,壶面的曲线和缓,是一种顺势而下的广润,在光洁素润的壶面上,点点如意化作浪花装饰点缀其间,这些贴塑的小点乍一看并未融入整个壶身,但却通过这画龙点睛的一笔,将整个壶面化作了平静的水面,在这广阔的水面两头,水流流入流出,壶流与壶把就如同流水的两端,壶嘴出水之处正是造型上流水的源头,而壶把正是水流过后激攒起来的浪花,前后贯通始终如一,整件作品由水构成,润泽如玉,水到渠成。

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创作者最直接的感悟,而创作者自身的感受想要传达出去,除了必要的艺术加工以外,还需要进行一次相当彻底的转化,这个时候就需要一定的技巧来进行加持。柯罗有一幅画叫做《沐浴中的戴安娜与同伴》,画面清冷、幽远,洋溢着水的情思,给人一种朦胧的感怀,这相当于国画中用笔晕染的技巧。在紫砂壶的制作中,同样需要一些技巧,以求让紫砂壶的各个部位表现出同样而连续的质感,这当中离不开对“水”的运用,合理的干湿度变化,对于紫砂壶表面包浆的表现是不同的,而手工处理有先后,这就需要在进行最后的壶面处理时,把握时间及先后次序,这与绘画一样,也需要足够的熟练和长期的摸索。

当代紫砂的创作离不开传统的制作技艺,离不开良好的创意、理念,更离不开传统文化的融入和开发。历史上璀璨的艺术,也许经历高潮与低谷,但永远绵延不绝,传承相继,当代紫砂壶艺,由传统经验的积累加上理论实践的结合,未来必将诞生出更多更典雅的紫砂精品。

猜你喜欢
润泽壶把壶盖
浅谈潮州手拉壶的造型设计
伪造的情书
倾心之吻
An Interesting Class:贾润泽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郑润泽作品
智慧简约,人文润泽——我的教育教学追求
浅谈紫砂壶的壶嘴和壶把
制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