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玉壶”的创作感悟

2019-11-21 01:11夏玉妹
山东陶瓷 2019年4期
关键词:端方玉壶世人

夏玉妹

图1 君玉壶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他的诗词中这样写道:“寒雨连天夜入湖,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玉壶一词由此为世人所熟悉,根据历史文献我们会发现,将“玉壶”作为固定典故形成于南北朝时期,那个时候就用来颂扬人的廉洁、淡泊的情怀,这种精神有着超然拔群之处,所以引人向往,崇尚;后世引经据典,常常会出现在各类文献之中,文化和艺术本就相通,“玉壶”也就自然而然的被引入了艺术造型之中。紫砂一直有着“紫玉金砂”的美称,润玉之姿,令人神往的肌理质感也一直是紫砂所值得称道的地方,图1“君玉壶”便是以淡泊明志的意念为引,用传统艺术造型设计制作完成的。

君子之德当如玉,君子之志腾卓飞扬,“君玉壶”便是由此两点出发,进行设计构造,这把壶的形体方而不僵,圆润周正,干净温和,正体现了君子之风。这件作品在泥料选择上并没有选择常见的紫泥以及艳丽的朱泥,而是选用绿泥,色泽淡雅,瑰丽奇美,整款壶身上的质感强烈,砂粒隐现于壶体,形成沉稳的神韵。在造型结构上,这件作品显示出紫砂壶端庄的一面,壶身端方有致,柱形壶身,平肩圆盖,底圈足,周正平常,将常见的方圆结合塑造的极有味道;壶口无颈,平肩,肩陷于壶面,与壶身之间形成了一道泾渭分明的转折,大口压盖与壶底相互对应,壶钮塑造如意过桥式,三弯流,端方把,壶流和壶把的前后拓展,让壶身高而不耸,整体看起来十分的平和周正,敦实大气。

古典的传统文化受限于当时科技文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但并不是说对传统的东西就应当持完全的否定态度。在艺术创作领域,在道德领域,传统中华民俗,是历经数千年而不朽的精神延续,传统文人引经据典,认为遵循圣人之道而成就君子。以当下时代的眼光来看,虽然古老的圣人之道已经不再是主流,世人也不再言必称君子,但世人所追求的,精神所标榜的,都跟古人没什么不同,古之君子立圣人之教,当代的君子,行俗世之德。对公益良俗的推崇,对个人鹏飞展翅的追求,都是每一个有志之士的愿望,这跟古人希望所处的世界更加美好的愿望是一致的。将这些融入紫砂壶的创作之中,同样也是在展现古老的“君子”德行,这种德行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消亡或是改变,相反这些都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文化之中,而艺术创作者所要做的,仅仅将这些日常熟悉的元素再提炼出来,进行加工,放大。

综上所述,作品“君玉壶”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塑造自身的艺术表现力,表面来看,内为君,外为玉,但实际上,君子如玉,表里合一,在工艺上所展现出来的润泽姿态,形态结构上的流畅简洁,都是为内在所要表现的精神意蕴服务的。君子端方但不鲁直,所以壶身的线条既方又圆,方圆结合,展现了形体过渡流畅之美,同样也将内敛精神圆滑的一面表现出来,让人明白,形体外观的美丽是君子,圆润大方的智慧也是君子。对这种精神的追求,即是我们对事物完美的期待,是一种普遍的,具有共识的精神求索,而如意玉纹般的壶钮,则是这种期待最直观的形体表述,同样古典简洁,但又直接有力。

春秋时期,使齐国兴旺的管子曾将个人的廉明上升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他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句话中的四维,指的就是古典伦理中的“礼义廉耻”,而这正是古代文人所一直推崇的个人素养。将这些融入到紫砂壶艺的创作之中,是对传统文化中真善美的传递,是一种乐观的,向上的,直接弘扬的继承和开拓。当代紫砂艺术之所以能够广受欢迎,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紫砂能够承载真正的精神情感,展现世人所期望的艺术感受,满足我们对于这个美好世界的种种期许。

猜你喜欢
端方玉壶世人
惊“扇”之人
无私无畏世人尊
端方的古怪演讲
石维文
张勇
唐寅: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失父
玉壶
世人谓我念长安
世人谓我恋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