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探究

2019-11-23 11:45周晓晶王忠春
理论观察 2019年9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周晓晶 王忠春

关键词:关键词:新时代;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9 — 0060 — 0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路径。中国大学生在“拔节孕穗”的青年时代,不仅是担当和创新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生力军,也是夯实和引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是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推动中国文化在开放中发展、在发展中强盛的主要活动载体,这就对高校大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上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必须不懈增强。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中国生根、发芽、并正在茁壮成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代,将红色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指导、理想信念的深刻体会、中华民族独特革命话语的表达等价值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才能在思政教学工作开展中有效实现思政教学的价值目标。

一、红色文化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马克思说:“人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之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1〕 恩格斯认为,“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和符号系统,文化就是人化,人的对象化或对象的人化。”〔2〕因此,文化及其生成过程,即是人化的过程,也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人首先是一个自然存在物,但人不是独立存在,必须要与他人联系进入社会,因而必须经过社会化的过程,成为社会存在物,完成这一过程正是通过教化来实现的,高校思政教学就是文化在教化的引渡下实现人化的过程。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软权力”越来越成为国家全面发展以及应对国际文化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影响大学生群体对中华民族文化自觉自信的重要载体。并且大学生作为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的青年,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是不可或缺的责任,因此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青年成为不可绕开的话题。这就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对大学生“教化”过程中提出了 “人化”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勤学、修德、明辨、笃实。”〔3〕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由此决定红色文化深层意蕴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价值导向上的一致性,对培育什么样的人、怎样培育人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政教育必须与红色文化独具特色的强大向心力和生生不息的创造力有效统一,才能更好地实现培育什么样人的价值目标。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的价值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境遇,分析红色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为有效发挥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教育价值提供价值指南。

(一)红色文化为大学生思想解放树立价值引领

有引领才会有方向,有方向才不至迷失。青年学生不仅要有理想的高度,更要有信念支撑下的发展进度,在跟随党旗帜的引领和方向的指引下坚守理想信念。〔4〕文化全球化和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要破除客观外在环境对大学生形成的被动盲从状态,需要发挥红色文化在两个维度上的价值引领。一方面,打破对客观世界不理性迷幻。在良莠不齐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来自各方的影响,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思政课上的“真善美”在现实“假恶丑”的个别案例中变得似空白、梦幻。而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坚守强大文化阵地中积累的深厚文化内涵,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在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感和高雅的民族品行,秉承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准确的价值判断,应对来自各方易造成大学生“三观”歪曲的文化冲击和文化挑战中,具有指向性、引导性的重大意义。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情怀让人油然敬佩,崇高的理想和丰富精神气节不禁催人奋进,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品格给人思想上的洗礼和精神上的激励,指引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些优秀的品格有利于树立健康的人格,提升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层次,引导学生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定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前途命运高度统一。另一方面,打破对主观认识的迷恋。中华传统文化中“吾日三省吾身”的优良品格变成“我行我素”等忽略集体利益的个人主义、自私主义,社会将一些贬低性的话语和标签贴在新时代大学生身上,促使我们反思新时代大学生究竟是怎样的群体?新时代大学生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在“近视”认识中失去“长效”意义。红色文化是我们党立足人民大众的生活诉求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以人为本”的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不懈奋斗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意义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走出了辉煌的红色历史。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固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坚信国家前途命运的伟大光明提供历史脉搏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大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文化背景下,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树立精神上的信仰,提高自身道德信念水平,培养健全人格。

(二)红色文化为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红色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了传统文化中核心价值观念,历经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加固了中华优秀美德,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特质,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精华,营造了今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环境。坚定了大学生对党的拥护、对社會主义道路的拥护,激励着当代大学生与国家在新时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一致努力克服改革开放攻坚期和深水期的困难与挫折;营造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增强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在不断完善中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序、公平运行和和谐发展;培养了一批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公民,厚植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信心,红色文化所饱含的中华民族爱国精神、崇尚和平的精神、人民的创新精神、团结奋进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代人和每一个人,是人与人之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包容品格和“友好合作、互利共赢”合作素质的精神源泉,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精神支柱。大学生是年轻有为的青年,他们满腔热血,向往着盛满激情而又纯洁的东西,红色文化满足大学生这种需求,为社会、校园营造正义凌然的文化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具体可行性、说服性和塑造性,能更好的发挥主流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各方面润物细无声的积极影响,为应对来自西方消极文化输出以及校园和社会环境的少数不良风气具有净化的作用。

(三)红色文化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模式提供有效载体

红色之人、红色之事、红色之物,都是真真切切发生过并且现实中存在的,给人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它们的存在本身蕴含着一个大道理,“既被红色革命历史所印证,又被中国革命胜利的实践所检验”,〔5〕 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和完善。不仅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所历经的艰难曲折而又不屈不挠的历史,也是是大学生体验民族情感、民族精神的天然平台,是优秀的先进性文化,给人实实在在的史实案例。充分利用红色事迹和精神,借助红色物质形态,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生动、贴近现实,从而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昔日博弈故事,今日生存镜鉴。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把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时期,形成催人奋进的红色精神和高尚的红色品格作为灵魂素材,为今天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坚定理想信念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立场,铸成灵魂的堡垒。

三、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价值的有效性发挥

红色文化要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释放其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价值,让大学生在完整、准确地领悟、把握好这些理论和思想的实质,全面系统地学习、宣传好这些理论和思想同时,最大限度发挥其育人功能,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自信,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急需解决的新问题。

(一)优化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红色文化基因的有效渗透,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一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渠道,抓住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思政教师与红色文化的沟通与对话、大学生与红色文化的沟通与对话中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基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一要红色文化要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中,课本的理论教学更多呈现的是大纲内容,未能实现思政课堂与红色文化相融合的有效运作机制,课堂教学的本质意义淡化,因此,建构红色文化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课堂教学补充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红色足迹忆峥嵘岁月,思政教学课堂要依据新时代要求实现红色文化历史的时空转换,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内容体系的前提下,实现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优化教学方式、方法、队伍、机制等多层次的教学体系,有效实现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吸引力。二要加强红色文化与思政教师以及大学生的沟通和对话。红色文化要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认同力、吸引力、自信力,必须抓住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政教师作为思政教育课堂的主导者,要真正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的红色文化素养,通过开展思政教学工作交流会、科研工作交流会和新学期工作会议,全面强化思政教育中红色文化的认知水平和理论水平,各教研室在五门思政课的教授中,强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对红色文化模块教学的侧重点,挖掘其中的深厚思想内涵,既强化新时代思政教育的生机与活力,也做到思政教育中红色文化的完整。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要培养其思想道德素质以达到新时代国家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必须从学生出发,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建构符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机制。大学生树立自觉学习的意识,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明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具备的素质,自觉阅读红色经典著作、观赏红色影视作品等,在对党历史的学习中,自觉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从理论上的学习和视觉上的生动来加深对红色精神和红色品格的认知,真正做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的入脑入心。

(二)打造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

高校作为大学思政教学的主要场所,要注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文化相融合的的多元空间阵地。一是在教学视野下,高校在运用传统思政教学手段与红色文化相融合的基础上,要注重实体教学与虚拟红色课堂的对话、衔接,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的互动与拓展,显性载体和隐性载体的有机统一,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关联,实体与虚拟多种教学平台的交互延展,打造红色文化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系列精品课程,从而构建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建立红色文化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相融合的全方位、多层次教学视野。二是要守住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阵地。话语是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运行从而实现其运行渗透力、影响力、凝聚力的载体,高校在切实制定协调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运行的机制保障,完善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学的内容体系和教学体系,应该把红色文化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视野的各个环节和场域中,只有确保红色文化理想信念话语、爱国主义精神话语、勇于创新话语在思政教学中的整合引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掷地有声。

(三)建构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6〕因此,红色文化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实现其价值的有效发挥,不仅需要建构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和教学视野与教育话语的主阵地,实现其理论灌输的目的,也需要通过实践平台来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和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一是要建构红色文化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社会实践主平台。这就需要将红色文化直接以实践教学的形式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环境中,在实践教学目标的树立、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实践教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下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推动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吸引力和认同力,是实现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有效性发挥的重要手段。二是创设具有浓厚红色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最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树立其价值观念的重要活动基地,高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挖掘红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校园精神价值体现,如校训、校歌、校徽等一些列的符号系统,以这一精神价值为载体促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其中的思想引领和整合功能;另一方面坚持具有浓厚校园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养成,如在重要时间节点、重大纪念日深化红色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强化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亲和力和号召力,在潜移默化的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在思想和精神上进行洗礼,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四、前景展望

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校园内文化背景,红色文化更彰显其在大学生思政教学中独特的价值内涵和话语魅力,在全面系统的优化、打造、建构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平台中凝聚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增强对“四个自信”自觉认同和自信建构,成为大学生思政教学不可或缺的载体。

时至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仍存在資源利用不充分、不协调、不有效的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在塑造大学生道德素质中,渐趋在不自觉中割裂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与政治共识的凝聚。因此,高校思政教学要坚持“改进”“创新”进而“提高”的改革精神,在挖掘中华文化深厚底蕴中,不仅要强化“以文化人”的目标,提高大学生的德育素质,更要在思政教育模式的系统完整和思政教学全过程的自觉自信中,实现自信状态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位人,进而有利于实现全民族范围内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铺砖添瓦。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52.

〔2〕包立峰.文化、人化与教化〔J〕.教育评论,2012,(06):4.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4-05-05(02).

〔4〕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02-15.

〔5〕何兴杰,郭沁,方圆.高校构建红色文化实践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1):77.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