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国际创投中心的前景展望

2019-11-25 01:24徐枫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评价体系

摘 要:创业投资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聚集创新资源,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创业投资发展现状,通过构建“创业投资中心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大湾区创业投资在全国的地位和发展前景。研究发现:大湾区的创业投资发展水平仅次于长三角城市群,居全国第二位。但区域内的创业投资发展不均衡,深圳一枝独秀,没有发挥创业投资的辐射效应。大湾区内,广州须从完善创投政策体系、加强穗港澳科技合作、深化穗港澳金融合作等角度入手,大力推动创投产业发展,与深圳共同形成类似硅谷和旧金山创投双子星城市群的格局,辐射整个大湾区,带动湾区内其他城市创投的发展,成为比肩旧金山湾区的国际创投中心。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创投中心;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055X(2019)05-0001-11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9.05.001

一、引 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2月18日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新阶段。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目标之一,发展高科技产业并建设全球重要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离不开创业投资提供的资金支持。

全美创业投资协会(NVCA)[1]认为创业投资是由专业投资者投入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企业中的一种股权性资本。发展创业投资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创业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陆文香[2]和李少亮[3]分别采用美国和中国的样本均得出创业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的结果。二是创业投资促进了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Achleitner和Kloeckner[4]研究发现有创业资本支持的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和科技研发人员比例更高。三是创业投资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蒋伟和顾汶杰[5]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投资在促进企业规模扩张的同时,还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等能力的提升。四是创业投资对企业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影响。Hsu[6]对696家初创公司的分析表明,有创业投资参与的企业IPO的比例要明显高于没有创业投资的企业。

2017年5月,在《广东省加快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中,广东省政府明确提出以打造华南风投创投中心为目标进行政策部署。创投中心指的是创业投资机构集中、新兴产业聚集、资本市场发达、投融资活动频繁的创业投资枢纽。创投中心一方面聚集创业投资资金等资源,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另一方面又将创投资源辐射至周边城市,集聚高新科技企业,吸引大量的高端人才落户,发挥产学研融合优势,不断将研究成果落地转化,推动当地成为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可见,创投中心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增长新动能及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要更好地发展国际创投中心,完备的评价体系不可或缺。Furman和Hayes[7]提出国家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包括创新产出、公共创新基础设施质量、特定产业集群创新环境、创新过程的质量和与创新产出相关的因素,共5个一级指标及20个二级指标。袁卫等[8]设计了中国城市创业指数,从政策支持、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和创业者活动四个维度来反映和评价城市创业的综合水平。除此之外,已有的金融中心指数主要包括: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新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和CDICDI是综合发展研究院(中国·深圳)的英文缩写。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CFCI)。蔡真[9]把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IFCD)和GFCI指数进行对比,分别从指标体系、方法论以及受访者样本三个方面进行评述,并提出一套新的国际金融中心评价框架。本文参考已有的创新创业指数和金融中心指数之后,构建创业投资中心发展指数。

本文还对粤港澳大湾区创投产业发展现状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大湾区创投产业发展的空间效应,最后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国际创投中心提出政策建议,作出前景展望。

二、粤港澳大湾区创投发展的现状与不足

(一)粤港澳大湾区创投现状

本文使用综合指数法,以创新发展理论、金融发展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和中心城市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创业投资生态系统模型设计构建了创业投资中心发展指数框架模型,创业投资中心发展指数的指标选取和计算过程可参考《中国创业投资中心发展与评价研究》[10]。综合指数法是指在确定一套合理的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项经济效益指标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计算出经济效益综合值,用以综合评价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創业投资发展水平的测算也属于该方法适用的范畴。框架模型选取了创投绩效、创新能力、金融环境、人才环境、政策支持等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53个三级指标。基于该指标体系搜集24个样本城市历年的各项三级指标数据,因港澳数据披露较少且与内地城市数据口径差别较大,所以没有将港澳纳入样本范畴。再对异常数据或缺失数据进行处理,然后通过计算各指标熵值、效用值、权重值,得到各城市指数得分,为了得到更直观的分数,对初始得分进行百分制标准化。在对指数结果进行分析之后,总结了大湾区创投的发展现状。

1.创投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湾区内各城市发展水平极不均衡,广深两地领跑全局

在构建创业投资中心发展指数并进行计算后,我们得到各个城市2012—2018年的各指标得分以及排名,随后将24个样本城市按区域分类得到区域的平均得分,对各区域2018年得分进行排名,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排名第一,粤港澳大湾区排名第二,第三为环渤海地区,接下来分别是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与海峡西岸。

粤港澳大湾区落后于长三角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区创投发展不平均。粤港澳大湾区均分为29.29分。其中,深圳得分78.84分,广州得分30.81分,珠海得分20.42分,东莞得分9.92分,佛山得分6.48分(城市创投总分由五个指标得分加总后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大湾区内5个城市发展并不均衡,深圳是增长极,广州是区域内第二,珠海的创投水平近几年有所发展,但东莞和佛山的排名则不甚理想,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排名。2018年5个城市的具体一级指标表现如图2所示。

在创投绩效方面,深圳具有绝对优势,得分是广州的3倍,而剩下的东莞、佛山、珠海三市与广深二市的差距也非常大。这说明湾区内创投发展水平极不均衡,在融资、投资与退出方面,都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在24个样本城市中,广州、深圳排名靠前,珠海居中,佛山、东莞排名垫底。大湾区整体创投绩效排名居第三,虽不及长三角地区与环渤海地区,但仍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及海峡西岸地区。在创新能力方面,深圳仍然处于第一位,但是可以看出湾区内城市差距相对较小,整体呈现你追我赶的态势。广州较东莞而言没有明显的优势,佛山、珠海则与东莞、广州存在一定的差距。除了珠海,湾区内城市创新能力都较强,在样本中居中上的水平。大湾区整体创新能力居第三,距第一名的长三角地区和第二名环渤海地仍有较为明显的差距。在金融环境方面,深圳仍然是第一、广州第二,东莞、佛山与珠海相对较差,呈现发展不均衡的局面。在24个样本城市中,深圳名列第三,广州名列第四,但东莞、佛山、珠海处于末尾。大湾区整体金融环境得分名列第三,与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差距较小。人才环境则是大湾区的一个亮点优势,得分位居前列,广州、东莞、深圳三者的差距并不大,而且占据了样本前三席位。但珠海、佛山仍有较大的差距,珠海处于样本中间水平,而佛山排名较后。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环境得分居全国第一。在政策支持方面,深圳遥遥领先,其余四座城市则与深圳有一定的差距。在24个样本城市中,深圳排名第一,广州排名第七,佛山、珠海、东莞位列中后部。但从政策支持的总得分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位居第一。

总体而言,从一、二级指标层面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创投发展平均水平在全国相对较高,但是发展不平均。呈现出深圳一枝独秀,广州紧随其后,其他城市相对落后的格局。大湾区5个城市在各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平衡性,落后城市发展创业投资本就缺少各方面资源,在这其中政府扮演的角色将更加重要。因此,政府对不足的方面要有适当的资源倾斜,如加强税收优惠,发展天使投资,同时加强对弱势地区的扶持,这样才能促进大湾区创业投资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整体发展。

2.港澳产业结构和科技创新优势明显,为创投行业的募集和投资提供多方位支撑

从投资事件和机构数量两个方面,对香港、大湾区(包括港澳)以及全国的创业投资情况进行比较,如图3、图4所示。

由图3可知,香港投资事件数量常年占大湾区数量的50%左右,大湾区投资事件数量则常年占全国数量的40%左右。可以看出,在投资事件数量上,香港位居大湾区前列,大湾区位居全国前列。

由图4可知,香港创投机构数量常年占大湾区数量的50%以上,大湾区投资事件数量则常年占全国数量的30%左右。可以看出,在创投机构数量上,香港位居大湾区前列,大湾区位居全国前列。

香港创投产业的高度发展,离不开其产业结构和科技创新的支持。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带来的外资为创业投资提供了资金募集的丰富来源;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则为创投行业带来大量的投资机会。创业投资作为外来资金和创新型企业之间的纽带,不断促进香港经济的发展。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港澳的产业结构主要以服务业为主。香港的经济有四大支柱行业支撑,分别为贸易及物流行业、金融服务行业、专业及工商业支援服务行业、旅游业。2017年,贸易及物流行业增加价值为5464亿港元;金融服务行业增加价值为4822亿港元;专业及工商业支援服务行业增加价值为3 118亿港元;旅游业增加价值为1148亿港元,四大行业累计增加价值达14566亿港元。澳门产业结构则主要以博彩业、不动产业、批发零售业和银行业为主。2017年,澳门博彩业增加价值为1 953亿澳门元;不动产业增加价值为421亿澳门元;批发零售业增加价值为224亿澳门元;银行业增加价值为216亿澳门元,四大行业累计增加价值达2 814亿澳门元数据分别来源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稽查局,截至2019年6月18日,数据更新至2017年。。港澳特殊的服务业优势,为其带来了丰富的外资。

港澳两地汇聚全球众多的银行、保险、证券、风投基金等跨国金融巨头,金融优势明显。香港作为全球重要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实力雄厚的香港证券交易所,同时起着连接内外的作用,转口贸易、离岸贸易、本外币结算融资深度融合,人民币业务蓬勃发展。2018年香港银行业人民币贸易结算交易量接近1.5万亿元。澳门因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在金融上与葡萄牙语国家的联系紧密,具有发展成为葡萄牙语国家人民币结算中心的潜力。

在科技创新方面,香港的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拥有一批具有全球知名度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香港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优势突出,汇聚了诸多领域的国际顶尖科研人才。香港5所大学跻身全球100强,拥有43位中国两院院士,在整个华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同时,香港有6所高校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16家,香港3所高校和香港应用技术研究院设立了共6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除此之外,港澳的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也为创投行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二)粤港澳大湾区创投发展的不足与问题

1.政策支持不足是最大阻碍因素,创新能力不足对创投发展的障碍逐年增加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深圳、广州、珠海、佛山、东莞的一级指标障碍度进行重点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一级指标障碍度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城市的排序和具体数值是在不断变化的,并且大致遵循“政策支持”>“创新能力”>“金融环境”>“人才环境”的发展走勢。这五个城市在2012—2018年一直是“政策支持”指标障碍度最大。因此,政策支持不足是各城市排名提升的最大障碍,要建设创投中心就必须有充足的促进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从趋势上看,粤港大湾区城市的创新能力、人才环境和金融环境的障碍度逐年递增,政策支持的障碍度逐年下降。首先,这反映出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对政策的重视不断提升,每个城市都在通过不断提高政策支持的力度以促进创投发展。其次,创新能力的不足越来越成为制约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投发展的障碍因素。因此,创新能力是政府大力发展创投产业值得重点关注的要素。

2.“需求型”和“环境型”政策缺乏,金融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障碍加大

从二级指标障碍度入手,从更深的层面寻找城市创投发展障碍因素,帮助政府提高政策制定的精准性。表2展示的是样本中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二级指标层面的障碍度情况。在此选取障碍度排在前五位的二级指标进行列示。

从出现频率上看,历年障碍度排名前五的二级指标,以一级指标“政策支持”下属的二级指标居多,这与之前分析的“政策支持”障碍度最高有关。其次,障碍度排在前五的二级指标以“需求型”“环境型”“产业支撑”和“机构规模”出现频率最高,其中“需求型”和“环境型”障碍度在多数年份占据前二。因此可以得出,在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创业投资的过程中,需要侧重制定“需求型”和“环境型”方面的政策。“需求型”政策主要指将创新创业行为引导到与政府的倡导相统一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引导基金政策。“环境型”政策则主要指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间接促进创投发展的保护政策、协调政策和简政政策。

从趋势上看,“环境型”政策的障碍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需求型”政策的障碍度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轨迹,“产业支撑”和“机构规模”障碍度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这说明大湾区城市“环境型”政策改进的迫切程度有所下降,这得益于大湾区城市在保护政策、协调政策和简政政策上的持续努力。由于全国其他创投中心的金融发展迅速,在激烈的竞争下,传统金融机构规模对创投发展的制约性有所上升,这种现象在大湾区5个城市中均有所体现。另外,可以发现产业支撑的障碍度上升是其所属一级指标“创新能力”障碍度上升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产值是提高创新能力得分的重要突破口。

三、创业投资中心的空间效应

创业投资中心以城市为载体,因此其区域格局不可避免地受到空间地理因素的影响。然而,以数据为基础,对创业投资的空间特征进行规范分析的研究十分有限。为填补这一空白,本部分使用Moran分析法对样本城市近年来创业投资发展的地理特征和空间依赖性作进一步的实证分析,以期揭示粤港澳大湾区创业投资发展的一些规律特征,为相关政策制订提供实证依据。

根据创投发展水平在全国的大致空间分布情况,全国有三大创投中心,分别是京津地区、沪杭地区和广深地区。在Moran分析中,各城市分别落在四个象限,这四个象限可以清晰区分一个城市与邻近城市的空间关系。第一象限为“高-高”区,表示创业投资发展水平高的城市被同是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包围,即自身和周边城市的创投发展水平都高,或者说在此区域存在“辐射效应”。第二象限为“低-高”区,表示创业投资发展水平低的城市被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包围,即自身创投发展水平较低,周边城市创投发展水平较高,该城市属于区域塌陷点。第三象限为“低-低”区,表示创业投资发展水平低的城市被同是发展水平低的城市包围,自身与周边城市的创投发展水平都较低,说明整个区域都属于低水平。第四象限为“高-低”区,表示创业投资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被发展水平低的城市包围,即自身创投发展水平较高,但是周边城市创投发展水平较低,或者说存在“集聚效应”,且该城市属于区域创投中心。

2012—2018年,落在四个象限的城市分别如表3所示(Moran指数不显著异于0的城市没有列入),没有一个城市列入“高-高”区。因此,不管是从全域还是局域来看,我国创业投资都以“集聚效应”为主,没有出现明显的“辐射效应”,区域竞争仍然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城市创投发展的主要特征。

2012—2018年间,粤港澳大湾区5个城市只有深圳一直属于“高-低”区,存在“聚集效应”,即深圳市创投发展水平高,周围城市创投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深圳一直是华南地区创投发展的排头兵,因此该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除此之外,广州在2014年也曾短暂地属于“高-低”区,而2014年恰好也是广州在创投发展指数中排名最高的一年。

对比美国,在20世纪70—90年代,创业投资都是逐渐向硅谷集聚的,此时处于以“集聚效应”为主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硅谷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创业投资中心。但是,21世纪互联网泡沫破裂以来,“辐射作用”开始显现,硅谷创业投资额占比逐渐下降,创业投资正逐渐向硅谷以外的区域发展,形成了几个较大的创业投资中心,如硅谷、旧金山、波士顿、纽约、奥斯汀等。旧金山和圣地亚哥毗邻硅谷,受到硅谷的辐射作用,创业投资迅速发展。波士顿和奥斯汀则依靠其较强劲的创新能力发展创业投资。纽约作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为其创业投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从金融服务上提高了创业投资的发展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目前的创投中心格局尚未形成,深圳和广州表现出的“集聚效应”还在持续,湾区内各城市资源在向广深聚拢,但目前广深仍未表现出“辐射效应”,因此湾区内的创投表现出了发展极不均衡的现状。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国际创投中心,关键是充分发挥广深两市的“辐射效应”,带动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创投发展。

四、对策建议

大湾区创投发展的思路是通过广州和深圳的率先发展,进而辐射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目前,深圳创投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广州的创投依旧存在许多困境。因此,本文在此针对广州提出三条政策建议。

1.完善创业投资政策体系,加强创投政策的关联性

广州市创业投资体系的结构目前并不完善。首先,广州市创业投资政策体系中的规划纲要数量与配套政策数量相當,比例不协调。规划纲领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多个不同的配套政策进行支撑,失调的比例结构会导致规划纲领没有对应完整的配套政策,使得规划只能停留在纸上而无法实施。广州市并未出台直接针对创业投资发展的规划纲领,因此广州市创业投资政策体系缺乏主导政策。在缺乏主导政策的情况下,整个创业投资政策体系是不完善的,创业投资政策也只是充当了辅助其他产业发展的角色。广州市政府应该更为重视创业投资的发展,出台以推动创业投资发展为直接目的的规划纲要,围绕该规划纲要推出合理的创业投资发展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确保整个体系的结构稳定。

针对广州市现有的创业投资政策体系,广州市政府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尽快出台直接以创业投资为主的规划纲要性政策,发挥纲要性政策规划、统领的作用,提高创业投资政策的地位,其余的创业投资政策应当紧密围绕、合理布局,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三个部分应该结构合理清晰,联系紧密,相互配合。一个规划纲要涉及的各个方面须有多个专门的配套政策进行支撑,一个配套政策须有至少一部实施细则支撑,所以广州市政府应该针对规划纲要的具体内容出台相对应的配套政策以保障结构的合理性。

二是重点加强政策体系的薄弱环节。首先要加强“需求型”政策,即推出和完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基金引导政策,包括加强对本地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进行引导和推动的政策,推出和完善对技术创新目标、技术选择、创新创业的途径路线等作出规范的政策,优化涉及政府资金作为投资主体之一直接进行创业投资活动的政策。其次,要加强“环境型”政策,包括在本地技术企业处于发展初期时给予保护性政策,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间技术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减少或消除因官僚程序对创新创业过程造成的障碍,如减少手续、优化制度、放松行政干预、清理乱收费等。

促进创业投资发展不能只依靠创业投资政策,因为创业投资产业的发展与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率、金融行业发展情况以及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广州市的创业投资政策与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保护政策、协调政策和基金引导政策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因此,广州市政府在制订创业投资政策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的时候,除了保证规划纲要有完善的配套政策进行支撑、配套政策也有对应的实施细则支撑之外,还要加强创投政策与产业政策、人才政策、财政政策、创业政策等的关联性。

2.密切与港澳进行科技合作,建设“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扶持重点理工大学

首先,广州市应当推动创业投资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紧密结合,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带。广东省委、省政府在2017年12月25日印发《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提出构建“一廊十核多节点”的空间格局,即依托广州大学城-国际创新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广州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等十大核心创新平台,以及广州市国际生物岛园区、天河智慧城等37个创新节点,打造中国“硅谷”,形成全国创新发展的重要一极。

其次,应加强对重点理工大学的扶持,加大与国际理工名校的联合培养与共同研发力度,大力引进诺贝尔奖得主、院士等科研顶尖人才,集中力量发展新兴学科、关键技术,推动政府、高新技术企业、创投机构与重点理工大学签订区校合作协议,成立校地合作联盟,培育高端理工人才落户创业。例如华南理工大学正在建设的广州国际校区,依托广州大学城这一“广深澳港”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创新平台,与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等国际名校强强合作,围绕新兴学科培养国际高层次创新人才,解决大湾区创新能力不足和高新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创业投资的引入将促进产学研密切合作,推动大湾区形成国际创投中心和创新中心。

创业投资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为代表的“智谷”进行成果转化,因此,推动创业投资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紧密结合,将有力支撑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同时也将大大提高广州的创新能力,并促进广州创业投资的可持续发展。

3.深化穗港、穗澳金融合作,推动民营企业公司创业投资(CVC)发展

深化穗港、穗澳金融合作,加强两地联动。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港澳两地汇聚众多跨国金融集团,广州是华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穗港、穗澳金融合作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借助港澳发达的资本市场平台,吸引国际资本投入广州的创业投资行业,进而拓宽大湾区创投资金来源渠道,发挥其人才、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创新,促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新业态成长,实现大湾区内创投人才流动、创投信息共享、机构互设、体系对接、市场联通,提高创投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水平。

广州应当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尤其是加强与香港的金融合作。深化穗港合作,如深化与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的合作,一方面可以推动广州的优势企业赴港上市,通过香港从国际市场融通资金,推动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高广州的创业投资绩效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广州金融开放程度,支持港澳金融机构扩大在穗业务,支持有实力的香港金融机构参股广州金融机构,提高广州金融机构实力,为广州创业投资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除此之外,深化穗港、穗澳合作,可以大力推动民营企业公司创业投资。公司创业投资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美国创业投资的中坚力量。可借鉴阿里巴巴、腾讯等民营龙头企业的宝贵经验,利用母公司强大的资金链、丰富的运营管理与资本运作经验,进行产业链上下游创新企业的战略投资,与母公司形成业务协同效应,推动新兴技术快速实现成果转化及运用,形成新的价值链;并不断将投资阶段前移,同时推动其与独立创投机构设立基金进行联合投资,降低资本运营风险。另外,可推动民营龙头企业设立内部创业部门,鼓励内部人员进行创新创业,不以短期盈利为目的,给创业者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扶持,公司设立专门的基金来奖励内部人员的创新创业。广州亟须进一步发挥民营龙头企业在广州創投领域的引领作用,鼓励民营企业公司创业投资发展,不断完善产业链,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五、前景展望

从整体上看,粤港澳大湾区创业投资的发展在全国处于较为领先水平。2018年,在区域创投中心排名方面,长三角地区排名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能力方面与长三角有较为明显的差距。大湾区的创投发展不均衡,深圳一枝独秀,作为创投中心尚未发挥辐射效应。本文的指数研究表明,深圳(76分)、广州(30分)和珠海(19分)、东莞(19分)、佛山(10分),各城市呈现出等级分化的现象。

但是,粵港澳大湾区拥有发展成为国际创投中心的基因,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资源。首先,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超级都市圈,包括世界级的金融中心(香港),高科技中心(深圳),制造业生产基地(东莞、惠州、佛山、中山、深圳),世界级的教育中心(香港有5所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和世界级的物流运输枢纽(世界物流量最大的区域,并有3个世界排名前15的港口、1个世界货运排名第一兼国际客运连接度世界前三的机场)。其次,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庞大的高科技产业。截至2016年,广州、深圳、东莞三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4 805家,拥有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华大基因、大疆创新、广汽集团、广药集团、金发科技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龙头企业。最后,粤港澳大湾区的专利数量居于世界前列;根据《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公布的全球创新活动群落Top100,深圳-香港地区专利合作协定(PCT)申请数量4.1万件,夺得了第二位,而圣何塞-旧金山以3.4万件位列第三。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深度融合,各城市人才和资源的流动将得到加强,合作将更加密切,展现出更多“1+1>2”的效应。

对比旧金山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初具国际创投中心的雏形:当前深圳已经成为全国一线创投中心,相当于硅谷在旧金山湾区的地位;广州作为在样本城市中指数得分排名第五的创投中心,相当于旧金山在旧金山湾区的地位。因此,要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创投中心,首要任务是把广州发展成为全国一线创投中心城市,与深圳共同形成类似硅谷和旧金山创投双子星城市群的格局,进而带动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的创业投资发展,最终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比肩旧金山湾区的国际创投中心。

参考文献:

[1]NVCA. 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venture capital backed companies to the U.S.economy.[EB/OL].(2018-06-12)[2019-07-06]. http://www.nvca.org/.

[2]陆文香. 美国风险投资与其经济发展实证关系对我国的启示[J]. 当代经济管理,2013,35(9):88-92.

[3]李少亮. 风险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3.

[4]ACHLEITNER A, KLOECKNER O. Employment contribution of private equity and venture capital in Europe[EB/OL].(2005-11-1)[2019-07-06]. https://ssrn.com/abstract=1113782.

[5]蒋伟,顾汶杰. 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作用的实证研究[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11):54-67.

[6]HSU D H. Venture capitalists and cooperative start-up commercialization strategy[J]. Management science, 2006,52(2): 204-219.

[7]FURMAN J L, HAYES R. Catching up or standing still: National innovative productivity among “follower” countries, 1978-1999[J]. Research policy, 2004(339):1329-1354.

[8]袁卫,吴翌琳,张延松,等. 中国城市创业指数编制与测算研究[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30(5):73-85.

[9]蔡真. 国际金融中心评价方法论研究:以IFCD和GFCI指数为例[J]. 金融评论, 2015(5):1-17.

[10]徐枫. 中国创业投资中心发展与评价研究[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9.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BA as an Inter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Center

XU  Feng

(Research Center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Commerc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enture capital centers is conducive to gathering innovative resources and promoting regional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in GBA (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and analyzes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GBAs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in China by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Venture Capital Center Development Index of China”.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venture capital in GBA is second only to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ranking second in the country.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venture capital in GBA is imbalanced. Shenzhen is the top one and has not played the radiation effect of venture capital. In the GBA, Guangzhou needs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venture capital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the venture capital policy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technological and financial cooperation among Guangzhou, Hong Kong and Macao. Together with Shenzhen, it will form a similar pattern of Silicon Valley and San Francisco Gemini City Cluster, radiating across the GBA and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venture capital in other cities in the bay, which will make GBA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center lik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Keywords: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venture capital center;evaluation system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评价体系
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