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提高作文立意水平

2019-12-02 08:23王洪庆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立意发散思维作文教学

王洪庆

[摘   要]文章指出,教师在解决学生写作文千篇一律的问题时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打破定式思维、创新思维方式、改变思维习惯、使用思维导图,进而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立意;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7-0004-02

新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减少对学生写作思维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作文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散学生的思维。立意是写作的基础环节,好的立意能有效提升作文质量,教师要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得他们掌握多种立意技巧,保证他们下阶段写作的顺利进行。

一、打破定式思维

多向思维的定义是在思维中,不局限于单一事物,而是将多个问题结合思考。多向思维具有并列性特点,思维方向主要从一个中心点出发,逐步发散延伸。在写作中,多向思维的发散分为纵向发散和横向发展两种,纵向发散是指按势发散,将作文题目或作文材料作为出发点,由浅入深,得到有深度的立意;橫向发散是指突破题目的结构束缚,从不同的事实出发,得到富有想象的立意。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多向思维,打破定式思维,丰富他们的作文立意。

例如在进行浙江省高考作文“笔者的时间”的写作指导时,笔者会引导学生使用纵向思维,提高学生立意水平。课堂开始,学生受到定式思维影响,根据作文题目首先想到的立意是“珍惜时间”,这十分缺乏新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要求学生以“时间”为中心点,全面发散思维,寻找“时间”和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留给学生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自由思考。学生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下有效转变了学习态度,积极地结合生活经验,发散思维,提出了各种新的立意,如“时间和生活”“时间和人生”“时间和自然”等,这给了他们更多的写作选择,体现了纵向思维对作文立意的积极作用。又如在开展“玫瑰与刺”的写作指导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将玫瑰与美好的事物或者任务串联起来,笔者会引导学生发散横向思维,将玫瑰与腐朽的享乐主义思想等联系起来,打破思维的局限,使得学生的立意充满张力,弥补高中生作文想象力不足的缺陷。

让学生突破定式思维的束缚,形成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是提高立意水平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逐步改变学生单一的作文立意手段,引导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散多向思维。

二、创新思维方式

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对作文题目和作文材料进行反向思考,独辟蹊径,使得作文立意不落俗套。使用逆向思维明确立意的关键是从作文题目中提取指向性较强的观点,从这一观点的对立面出发,通过质疑性的思考,得出新颖的作文立意。

例如在进行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教学时,笔者会引导学生发散逆向思维进行立意。学生刚接触到这一作文题目时的首要想法通常都是从生活实际出发,阐述“诚信”的重要性,但是这样立意的文章数不胜数,会使阅卷者产生审美疲劳,这时候笔者鼓励学生改变想法,从相反的角度进行作文立意。如孙子兵法中有一法是兵不厌诈,指在特定情况下,为了达到一定目的,“不守诚信”也不是不好的行为。若学生能以这一立意进行作文写作,定能使写出的作文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获得高分。又例如在以“规则”为主题的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将通过逆向思维得出的立意展示给学生,讲解在特殊情况下遵守规则的弊端,引导他们结合生活,详细分析“走出”规则、“违反”规则的正面意义。

逆向思维的有效发散使得学生的作文立意更有新意,能一下子抓住阅卷人的眼球。同时,从不同角度对作文题目和作文材料进行解读会使得学生写出的作文的内容更加饱满,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改变思维习惯

整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在写作中,这一思维方式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根据作文题目和作文材料,将思维向着理想的方向不断聚合,使得作文立意更有深度;第二层含义是在多向思维发散的基础上,把众多立意整合起来,归纳出符合要求并且有一定深度的立意。

例如在进行主题为“压力”的写作教学时,笔者会带着学生改变思维习惯,通过整合思维完成立意。学生一看到“压力”两个字首先联想到的是人的压力、事物压力等,却没有从深层次挖掘压力的本质。笔者会带着学生将目光聚焦于压力,仔细分析各种压力的构成,人的压力主要有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等,事物压力主要有国家压力、人口压力、环境压力等,通过对压力分类的了解,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发散。在此基础上,笔者会带着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整合,如以学习压力为中心,学生会联想到自身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又如以环境压力为中心,学生会联想到生活中常见的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等。在整合过程中,学生对于“压力”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不再单纯地围绕着“压力”泛泛而谈,他们能根据生活经验、社会新闻等得出有针对性的作文立意,保证他们写作时有事可写、有人可写,进而有效提升作文质量。

固有思维习惯的突破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从整体角度对作文题目、作文材料进行分析,使得作文立意更有深度,同时在整合思维的帮助下能保证下阶段学生写作的顺利进行。

四、使用思维导图

学生思维的发散离不开思维导图的辅助,教师在讲解作文立意技巧时要引导学生养成制作思维导图的好习惯,让学生能够助借思维导图有效发散思维,这样既能让学生明确作文立意,也能让学生明确行文写作思路,进而全面完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

笔者在开展题为“期待成长”的作文写作指导时,先要求学生确定关键词,在学生明确了关键词是“成长”后,让学生将其作为整个思维导图的中心。接着笔者带着学生一起发散思维,对“成长”这一关键点做出延伸。笔者给了学生两个思维发散方向,一是成长和学习生活,二是成长和国家发展,让学生分成两批,分别制作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制作“成长和学习生活”思维导图的学生会和其他人一起讨论在成长过程中和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烦恼,结合实例探究为什么在面对烦恼时仍然期待成长;制作“成长和国家发展”思维导图的学生会结合社会热点新闻,分析自身成长对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学生在完成思维导图制作任务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关立意方法,能通过自身思维的发散,一步步优化作文立意。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制作思维导图,使学生在发散思维时有所依据,能够始终围绕作文立意进行写作,防止偏题问题的出现。

在高中作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学生立意水平的提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使得他们的作文立意具有深度和想象力,保证他们写作的顺利进行。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振伟.发散思维在作文立意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7(13):18-19.

[2]  陈万珍.发散思维在初中学生作文立意选材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5(67):58.

[3]  王雅萍,陈阅平.作文发散性思维立意法的指导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2015(12):35-36.

[4]  何艳.发散性思维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9):81.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立意发散思维作文教学
说“立意”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把握题意 求深求新
论新材料作文讲评课的三个环节
把作文教学的根深扎进阅读教学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