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加压钢板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19-12-03 00:39聂海山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髓内患肢胫骨

聂海山

(阜新市第五人民医院骨二科 , 辽宁 阜新 123000 )

胫骨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胫骨干骨折和胫骨平台骨折,常伴有较为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或开放性骨折。由于胫骨骨折类型较为复杂,周围软组织相对较少,血液供应状况较差,因而加大了骨折治疗难度[1]。胫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通常应当根据术前X线检查结果,分析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确保获得最佳治疗效果[2]。本次研究着重观察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2.4±9.5)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20例,高处坠落6例,钝器击打12例,跌倒7例;闭合性骨折28例,其中按照AO分型:A型14例,B型8例,C型6例;开放性骨折17例,其中按照Anderson-Gustilo分型:Ⅰ型5例,Ⅱ型11例,Ⅲ型2例。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32.6±9.7)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21例,高处坠落5例,钝器击打11例,跌倒8例;闭合性骨折27例,其中按照AO分型:A型13例,B型8例,C型6例;开放性骨折18例,其中按照Anderson-Gustilo分型:Ⅰ型5例,Ⅱ型12例,Ⅲ型2例。2组间基本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拍摄患肢正侧位X线片确定骨折部位,测量患肢和健侧肢体长度,测量患肢骨折部位骨髓腔直径,累及关节骨折者行CT平扫和三维重建,根据检查结果确定骨折分型,制定治疗方案。开放性骨折实施清创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时间,如果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治疗,应当进行骨牵引并进行临时固定,待骨折部位肿胀改善后进行手术治疗。术前2小时给予抗生素,行常规术前准备,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1)对照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屈髋70°-90°,屈膝120°-135°,沿髌骨下极到胫骨结节间髌韧带内侧做一长约4cm纵向切口,充分暴露胫骨结节,在胫骨结节近端钻开髓腔,使用专用扩髓器沿胫骨干中轴线进行扩髓,扩髓后髓腔径大于所用髓内钉直径2mm。将髓内钉缓慢打入髓腔内至骨折部位远端,安装锁定瞄准器,先在骨折部位远端旋入2枚锁钉,在骨折部位近端旋拔髓内钉促使骨折端加压,在C型臂X线透视下观察骨折端愈合情况,达到满意效果后在骨折部位近端旋入锁定进行固定。检查无误后关闭切口,给予抗生素治疗。(2)观察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略微垫高患肢脚踝部位,在C型臂X线透视下手法复位骨折端口,恢复下肢力线、长度及旋转畸形。如果骨折部位粉碎严重,整理复位效果不理想,可在骨折部位行局部切开,在尽可能不伤及骨膜的前提下将骨片及骨折端进行临时固定,对于累及关节平面进行解剖复位,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锁定钢板,要求骨折近端有3-4个钉孔长度。取内髁尖向胫骨骨折部位近端做一长约3-4cm纵向切口,逐层分离皮肤组织达内髁尖,注意保护大隐静脉。使用骨膜剥离器沿胫骨前内侧在骨膜与深筋膜之间做一皮下隧道,长度要求跨过骨折线。沿皮下隧道将锁定加压钢板自内髁尖切口紧贴胫骨内侧骨面纵向缓慢插入,钢板远端平内髁尖,采用复位钳临时固定钢板和胫骨远端,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钢板近端第1钉孔,在C型臂X线透视下观察骨折端对位、对线情况,以及钢板远近端位置。骨折端对位、对线达到满意效果后,采用与置入锁定钢板完全相同的钢板在体表外进行各锁钉孔定位标记,按所标记锁钉孔位置切开表层皮肤,依次安装锁钉锁定钢板,检查无误后关闭切口。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及脱位患者,可以采用锁定加压钢板与跨髁关节外固定支架方式进行固定。术后按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所有患者于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功能康复训练,首先在病床上进行患肢各关节屈伸训练,然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步过渡到下床站立、辅助行走和负重训练,根据X线复查结果,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负重量,直至下肢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3 观察指标[3-5]:(1)术中出血量、骨折端愈合时间、住院时间。(2)骨折端愈合情况。(3)并发症发生情况。(4)临床治疗效果,根据Johner-Wruhs评价标准,优:骨折端完全愈合,各关节活动正常,能够对抗力量,行走步态正常,无痛感和成角畸形,患肢缩短<5mm,旋转<5°;良:骨折端愈合良好,行走步态正常,对抗力量稍微受限,偶尔有疼痛感,成角畸形<5°,患肢缩短5-10mm,旋转5°-10°;中:骨折端愈合情况尚可,各关节活动范围>50%,对抗力量受到明显限制,行走步态微跛,有中度疼痛感,成角畸形10°-20°,患肢缩短10-20mm,旋转10°-20°伴有伴有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差:骨折端愈合延迟或骨不连,无法对抗力量,行走跛行,有明显疼痛感,成角畸形>20°,患肢缩短20mm,旋转>20°。

4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2组间比较差异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各项治疗指标对比:观察组的各项治疗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结果详见表1。

表1 2组各项治疗指标比较

5.2 2组骨折端愈合情况对比:观察组的骨折端总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874,P=0.015<0.05),统计结果详见表2。

表2 2组骨折端愈合情况比较(n,%)

5.3 2组各种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各种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6.702,P=0.010<0.05),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2组各种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n,%)

5.4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414,P=0.020<0.05),统计结果见表4。

表4 2组临床疗效比较(n=45,n,%)

讨 论

胫骨是人体中重要承重骨骼,容易受到旋转暴力和轴向冲击、压缩暴力发生骨折,是临床骨科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其中以粉碎性骨折居多,同时伴有软组织和关节平面损伤。由于胫骨解剖结构较为特殊,其中、下段处缺少肌肉覆盖,局部血液循环状况较差,治疗恢复难度较大,容易发生感染、骨外露、软组织坏死、骨折端延迟愈合、愈合畸形或不愈合等并发症,尤其是高能量损伤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固定方法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状况的关键因素之一[6]。目前,临床治疗骨折强调重视骨骼组织的生物学特性,最大限度保留骨折部位愈合的正常生长环境。传统的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由于手术创面较大,容易发生感染、骨折端愈合延迟或不愈合、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已经为髓内固定术所取代。髓内钉内固定方式为髓腔内固定,通过在骨折部位的远近端采用锁钉锁紧,以减少骨折端愈合时可能出现的重叠、旋转、分离等不良状况,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坚固、对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效果好等特点。但是,由于髓内钉内固定术对骨骼腔体的完整程度要求相对较高,对于粉碎性胫骨骨折的治疗难度较大,有些需要多次手术复位才能完全治疗,治疗周期较长[7]。锁定加压钢板是将钢板自骨折部位皮下隧道置入,不需剥离骨膜,最大限度保护了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对骨折部位血运状况破坏程度较低,有效地保证了骨折端愈合过程中所需要的血液供给,有效地促进了骨痂的形成。加快了骨折端口愈合,有利于尽早开始关节功能训练,促进肢体功能尽快恢复正常,具有成角稳定性高、固定坚强可靠等特点[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骨折端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各项治疗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骨折端总愈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观察组骨感染、固定物松动、愈合进度延迟等各种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综上所述,对于骨折后骨折部位完整性较好的胫骨骨折,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术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而对于粉碎程度较为严重的胫骨骨折,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髓内钉内固定术。因此,应当根根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最大限度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髓内患肢胫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