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

2019-12-23 07:13罗丽敏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7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中小学教师立德树人

罗丽敏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要想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自己首先必须具备有崇高的师德修养。文章就提出了立德树人理念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立德树人 中小学教师 师德建设 策略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立德树人的教师,不仅应该拥有渊博的学识,而且还应具备崇高的师德修养。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师德建设对于践行立德树人理念具有道德深化、示范、引领作用。

一、转变教育理念,坚持立德为先

常言道名师出高徒。这就是说学识渊博、品德高尚、颇有名望的教师,往往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徒弟。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崇高的师德,这样才能自己优秀的德行去教育影响学生。教师要史新教育理念,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明确自身在师德建设中的定位和职责。一是坚持以德立身,为人师表。要想立德树人,教师自己必须以德立身。作为教师,应该在师德建设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当好道德的示范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教育和影响学生。二是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教师在教育中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坚持以德育为先。教师是德育的示范者、引导者、合作者,主动参与到学习及课外活动中来,多深入学生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教师要将德育放在首位,也就是应该将德育渗透到课堂学习、课外活动、日常交往等全过程和全方位中去。要改过去单独的传授知识,变为既教书又育人,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1]。

二、立足课堂教学,全程渗透德育

一是结合学科特点,适时渗透德育。教师应该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将德育融合到学科教学中,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不同的学科都有不同的特点,在开展德育方面,也有各自不同的途径。这就需要各个学科教师真正重视德育,从而将德育摆在首位,并渗透到学科的全过程中,采取与学科相符合德育模式。二是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德育模式。生搬硬套的说教往往容易让学生感到空洞无物、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灌输式、填鸭式的德育方式,创新德育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项目学习、读书活动、道德实践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等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同时,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和生活资源,将课外资源整合到德育中来,以此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三是坚持因材施教,增强教育实效。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摸底,更可能多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性格、心理及行为习惯等情况,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如对内向型学生,应该多鼓励他们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并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刻,这样就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逐渐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好品质。

三、注重人本理念的彰显,强化评价标准体系的完善

中小学教师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在学生评价考核中,需要我们始终秉承人本理念,并注重评价标注体系的完善。这就需要切实注重以下工作的开展:

一是在评价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时,要从传统的只看分数的粗暴式评价中转移到精准式的评价上来。所谓精准式的评价,主要是注重学生道德实践和特长等多方面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成功和成才的坚定理念,并结合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精准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学会注重自身优势的发挥,注重以长补短,强化学生的自信力。

二是在评价学生的德育能力时,应从传统的量化考核方式转移到知行统一和情意统一的发展与提升的高度上来,在评定学生德育素养时,需要发挥德育内化的作用,为学生建立成长贷的方式,将学生变化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多维度加强学生信息的获取,采取激励性和描述性的语言加强对其的记录,实现纵向评价,并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强化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来感染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2]。

四、致力于立德树人共同体的打造,促进合作模式的优化和完善

为确保立德树人的理念得到更好的地落实,教师需要切实处理好家校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党的十九大和两会精神要求我们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既要以家庭为起点,又要注重娃娃的教育。所以需要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联合社会,共同打造立德树人共同体,加强对学生的感染。因此,需要在家校以及社会的通力合作下,以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家风熏陶下,促进学生行为的约束和规范,更好地发挥三者的德育功能,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促进学生对道德的认知。尤其是教师,要深刻领悟立德树人的内涵,并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通过教师的引导、家长的支持和社会的监督,打造三位一体的新型德育教育合作模式,达到优化和完善合作模式的目的,促进良好德育氛围形成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成长,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感染学生、家庭和社会,在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下打造德育新生态。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培训,不

断充电,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培训。通过不断学习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当前而言,就是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引,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方面的讲话精神,对标对表,切实增强政治觉悟。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训。根据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有针对性开展一系列学习培训,并有针对性举办有关德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方面的培训,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3]。

结语

师德建设道德教师进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保证。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切实加强科学安排部署,转变教育理念,坚持立德為先,坚持严于律己,以德立身,加强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学习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水平,从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提供坚强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广禄.塑造新时代新师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4-01(002).

[2]程红菲.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师德要素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9(09):60-62.

[3]林悦婷.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167+248.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中小学教师立德树人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